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这话,真烫嘴!!!

来源:中青校媒 福建2022年08月01日

上了大学之后

五湖四海的人汇聚一堂

带着各个地域的特色口音

上演了一场“普通话拉锯战”


当北方同学来到福建求学

字正腔圆遇上烫嘴普通话

社交场面秒变名场面

福建人从开始努力纠正自己的发音

到后来的“破罐子破摔”

“谁也拯救不了我的普通话”

“我已经很努力了,能沟通就行”



在我们间歇性嘴瓢、持续性烫嘴的普通话中就会出现以下场面:

福建人:“走,食堂七换?”

北方人:“吃饭?”

福建人:“对呀,七饭,基不基到?”

北方人:“好吧,我拯救不了你。”


当宿舍里是来自福建不同区域的人,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小东:“碰撞出火发。”

小南:“是碰撞粗火花。”

小北:“我是进(建)瓯人,她是三民(明)人。”

小西:“我明明是三明的。”


一群说着烫嘴普通话的福建人,互相嘲笑着,为平平无奇的宿舍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 


 “烫嘴”


的火出圈



前阵子,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福建舰”,“福建舰”随之登上热搜,“fú jiàn jiàn”这个叠音的名字也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还有网友编了一段福建舰绕口令,快和小妹一起来挑战一下。


福建舰的舰长姓傅

福建舰的副舰长姓胡

福建舰的傅舰长

想见见福建舰的胡副舰长

福建舰的胡副舰长

不让福建舰的傅舰长

见见福建舰的

胡副舰长

福建舰的傅舰长

偏要见见福建舰的

胡副舰长

福建舰的舰长在福建舰里哭



拗口的福建舰绕口令,自嘲的福建网友,层出不穷的网红段子……广告圈也看上了福建“塑料普通话”。


当沙县小吃的烫嘴豆腐遇上烫嘴的普通话,作为沙县小吃的第一支广告宣传片,将一段网红段子和烫嘴豆腐相融合,不仅揉出了沙县小吃的别具风味,还将福建人讲普通话时的呆萌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网友们纷纷表示“福建文旅支棱起来了”!


 “烫嘴”


的真面目

 ✦ 


出现在广告里、在网络热评里,福建人各种烫嘴普通话究竟是怎么演变的呢?



其实,普通话本来就是建立在北方话基础上的,和福建的方言确实有较大差别。追溯起来被称为“古汉语活化石”的闽南语里,没有“f”这个声母的,唐代以前的汉语标准音里,也一直都没有 /f/。


就像外国人听不出“歪果仁”和“外国人”有什么区别,这是因为汉语英语的音位设置不同。所以很多在普通话中以“f”为声母发音的字,在闽语中发音的声母为“h”,并不足怪。



之前网上热传的《胡建人怎样学习普通发》,就是网友们根据上面所说福建普通话“h”“f”不分的特点PS的图。福建人民出版社官方微博专门澄清过: 《胡建人怎样学普通发》封面是PS,原本的《福建人怎样学习普通话》是44年前,专为挽救福建口音而写的语言面世的教材,没想到封面一改“火出圈”了。这个表情包也让福建的小伙伴们自嘲口音的独树一帜。



(左图为PS版本)


当说起“h”“f”、前后鼻音不分时,在新一代福建年轻人的脑海里,还是会有熟悉的家乡口音响起。


和“刻在DNA里”的记忆一样,在普通话教育的推广下,绝大部分的福建新生代年轻人“90”后、“00”后已经没有很明显的福建口音,一般都可以说出标准的普通话,但是,相较年轻人而言,长辈自带福建口音基数较大,不太会说普通话的长辈与只会说普通话晚辈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年轻一辈福建人的普通话难免会出现像长辈一样不标准的发音。


许多福建口音的产生和老一辈的说话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就像老一辈闽南人一样,从小开始接触的就是闽南语,而不是普通话,并且日常习惯用闽南方言交流,所以在讲普通话时,把闽南语的发音习惯代入到普通话交流中。


一代人影响一代人,在这种“双语”环境下,便诞生了“烫嘴”普通话。



 ✦ 


 “烫嘴”


的乡音情

 ✦ 


普通话像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主流社会的大门。


自带呆萌的语音语调,给人带来一种亲切感,能够缓解一些严肃尴尬的场合,福建人习惯自嘲,“普通发好蓝,我学不废”(普通话好难,我学不会)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日常交流中,普通话是否标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话语背后包含的情感,传达的意思。




乡音共乡愁,带点乡音,会更加有归属感。无论离家多远,独特的乡音都是内心长存的眷恋。乡音变成了在外漂泊的旅人与家乡产生联系的纽带。相互理解,相互打趣,这是地方普通话带来的默契与温暖,这个世上不是你一人,而是有一群人和你一样说着不标准的地方普通话。方言承载着家乡的文化传承,体现了地域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是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最“接地气”的文化之一。


以方言为载体的地域特色文化,体现着独特鲜明的民土风情,是一个地方生生不息的灵魂。方言也是同乡人心中的一份的柔软。从前,车马慢行,对福建乡音的悠悠思念大多存于漂往南洋、北洋的闽乡侨胞们。如今,为了学业、工作,更多的人置身偌大的城市中,周围是陌生的街道、楼宇、陌生的面孔,常常会有孤独的思绪,而在我们形形色色的方言里,生活才能从冰冷的陌不相识,变成有温度有纽带的乡思。


带着乡音的地方普通话更是方言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它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能忘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去。我们应该要热爱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乡音,是每个人身上的独特印记,是无论什么年纪,都不想抹掉的印记。乡音,是我们无论去往哪里,都能够随身携带的行李。


于身处异乡的人而言,方言已是一种乡愁。乡愁,是故乡在我们心中的呢喃,是我们内心最真切深沉的情感震荡。曾经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如今,都市化和全球化的车轮继续滚滚,我们还有岁月可以回头吗?我们的乡关在何处呢?


余音袅袅,是方言,是乡音。


【责任编辑:曹竞】

青年相聚“上合之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28 21:19:30

​艺术展、儿童剧、早茶客……乌镇无尽夏生活节启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28 23:00:32

变粪为宝!动物粑粑课堂开课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28 09:27:28

广东已建成100个自然教育基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28 09:27:25

天文学家苟利军:给黑洞“画像”的人

中国青年报2022-07-27 06:55:06

“粤菜师傅·幸福菜谱”中山石岐乳鸽菜谱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27 12:23:18

音乐MV《青春宇宙》,致敬青春奋斗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28 08:30:00

【青年范儿·名家说】去博物馆寻找大唐之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27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