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视频
相关推荐

东城青运史教育精品路线

2022-06-1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一、主题介绍

东城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建党初期的大部分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东城域内,为中国共产党的孕育和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青运史教育精品路线包含4个点位,团员青年可以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亲手印制第一版《新青年》封面,到中法大学旧址感受一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文化盛宴,在东郊民巷警示勿忘国耻,到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中国海关博物馆“看文物,学党史”……在这条“网红”青运史教育精品线路上,踏寻着先贤的足迹,在红色文化中遨游,汲取磅礴红色力量,唤醒心底里民族觉醒的呐喊声。

二、教育实践点

1.《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位于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占地面积250平方米。1917年,陈独秀受聘于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租住在此,《新青年》编辑部从上海随迁此地。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高一涵、沈尹默等人曾任《新青年》编辑。这里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之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场所。

2001年,陈独秀旧居被公布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3月,北京市将《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内设“历史上的《新青年》专题展”和“陈独秀在北京专题展”。2021年4月,该旧址被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中法大学旧址

中法大学旧址位于东城区东皇城根北街甲20号。由一座灰色西式三层楼房、一座两层礼堂和一组中式建筑组成。中法大学前身是民国初期蔡元培等发起组织的留法勤工俭学会创办的法文预备学校,1920年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原校址在西山碧云寺。1925年,文科迁至此处,改称中法大学福尔德学院。

中法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地之一。1922年,建立了以肖明为书记的中共西山支部。1923年,建立了以肖明为书记的中共中法大学支部。同年,陈毅进入中法大学学习,并由团员转为党员。1924-1925年,陈毅担任中法大学党支部书记。

1984年,中法大学旧址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3月,北京市将中法大学旧址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内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专题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专题展”。2021年4月,该旧址被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东交民巷

这是当时解放军入城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一段。东交民巷有一千五百多米长,在旧中国是列强使领馆最多的一条街,在当时可是旧中国的“国中国”,为了洗刷半个世纪以来的耻辱,毛主席特别指示,解放军入城式的路线必须经过东交民巷,走出气势,走出军威,这也是向世人宣告:当初那段屈辱的历史,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4.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是我国唯一收藏和利用邮政、邮票文物进行相关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建筑面积23705平方米,展厅面积5500平方米,展区共分为四层,分别设有“邮票馆”“邮政馆”“特展厅”和“珍宝馆”,内容涵盖中外邮票、古代邮驿以及近现代邮政史。展览以大量的实物、图表、景观、模型回顾了中国邮政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不断更新的邮票专题展览向观众展示了中国100多年来邮票发行的历史和异彩纷呈的世界各国邮票。该馆集中展示了4000年的邮政通信史和180余年的中外邮票史,这里的红色邮路、党的秘密交通员的故事,再现了当年的峥嵘岁月,可以在这里“看文物,学党史”。该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

5.中国海关博物馆

中国海关博物馆是海关总署直属的国家级行业博物馆,肩负着“文化把关”“文化兴关”的战略责任,是收藏海关文物的中心、展示海关历史的平台、传播海关文化的阵地、宣传海关使命担当的窗口、开展爰国主义和海关职业素质教育的基地、中国海关的“金色名片”和第二会客厅。中国海关博物馆现有藏品3万余件,涵盖了从战国时期至当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海关重要藏品。中国海关博物馆分主展厅和“902展厅”两个展区。主展厅为异型空间,为观众营造出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视觉观感,“902展厅”是下沉式专题展厅,综合运用声光电手段营造出海天一色的效果,该展厅有一件特殊的展品——“海关902缉私艇”,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南下视察就是乘坐了这艘船,在这个船舱里,他用最直白、最简练的语言告诉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改革开放指明了前进道路,这艘船是“春天的故事”最真实的参与者、记录者和见证者,它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又一光辉时刻。2019年该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共青团北京市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唐轶】
东城 青运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