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主办

2025年1月22日 星期三

首页 >活动家 >正文

教学不停摆,线上也精彩!复旦师生云上“教”与“学”|同心抗疫,共担风雨

来源:复旦大学2022年04月11日

疫情下

重启线上教学模式

物理空间被打破

但是

老师不减严谨的教学态度

学生不减饱满的学习热情


特殊时期

复旦师生

共克时艰 共待“花开”

教学不停摆

线上也精彩

一起来看看这些云上课程吧



“文化与社会”课程:在探讨和反思中破圈成长


“文化与社会”通识核心课程本学期迎来了30多位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们。


受疫情影响,授课老师丁玫无法及时返回学校,开学伊始这门课就采取了线上教学的模式。以腾讯会议平台打破物理空间壁垒,构建一个师生“教”与“学”的空间。


课程内容涉及何为文化、语言与社会、饮食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个方面。课程希望通过引入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视角和工具,帮助同学们重新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深入反思知识体系、社会关系,进而达到多样的社会共生与共存。



课程采取大课+小班讨论的模式。在“以学为主”的课堂上,丁玫会介绍学科背景、基本知识、有趣案例等。但是“话筒”并不是一直在老师手中,她经常会将话筒交给同学们。疫情当下,她知道部分同学可能情绪上有些低落。为了尽可能调动大家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她会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当下发生的事情,引导同学们思考,让同学们从焦虑的情绪中抽离,转移到积极的思考当中。


“同学们线上参与讨论的方式更加多元,可以在聊天框打字,也可以直接开麦讨论。在线下有的同学可能会比较害羞,不一定喜欢举手发言,线上的话,就可以通过聊天框,即时表达观点。”2019级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黄佳敏说。


“老师在上课时,为了提高大家的注意力,会经常提出问题,听听我们的想法,引导大家积极思考。”2020级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张子悦说,“所以在这个课上,我感觉自己很有参与感,而不仅仅只在屏幕的另一端一直‘敲’笔记。”


线上上课,有时候易受不可抗力影响,影响学习质量。考虑到部分同学会遇到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丁玫叮嘱助教每节大课都会录播,并及时传到微信群,方便同学们回看。


为了让同学可以有充分表达想法的机会,丁玫把小组讨论搬到腾讯会议上。她介绍,一般4~5人的小组,可以让同学们或多或少参与进去,去发言、去表达,从心理上也给大家提供一些舒适空间。考虑到个人腾讯会议不能分组,她申请了可自由分组的复旦版企业腾讯会议,更好地实现线上小组讨论。




讨论课上老师设计的情景面试


“受课程时间所限,如果线上讨论和总结环节没结束的话,老师也会把讨论搬到微信群、e-learning等平台,继续来沟通或点评。”助教其乐说。


物理空间受限,但线上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不断,不同的观点在讨论区、聊天框、微信群等云空间交流和碰撞。“在聊天框里,可以看到来自不同专业同学的独特见解,让我受益匪浅。”黄佳敏说。





“资料处理与绘图”课程:在实践中锻造本领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处理海量的数据,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气与海洋科学的研究工作与时俱进,引入了很多相关技术。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解读与应用是研究工作中密不可分的三个环节。其中,资料处理与绘图作为中间环节,更是起到了连接原始数据与最终成果的桥梁作用。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开设的《资料处理与绘图》正是这样一门引领大家打开数据处理之门的专业课程,面向本专业及全校对数据处理感兴趣的本科生。这门课程由该系的陈国兴和张若楠共同授课。


“这门课主要聚焦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对于大气科学研究而言相当于一门必修课,对以后科学研究,撰写论文都至关重要。” 2019级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本科生傅正航同学说。




线上授课,陈国兴老师与同学们交流课堂练习




“线上授课带来了不少挑战。”


作为一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由于涉及到大量数据获取,撰写代码,纠错等实践性技能,对于实际练习和个性化指导的要求较高。“有些课程更多是理论为主,而这门课的重点更多在于实操环节。”傅正航同学说道。线下课时,大家在一间教室里,便于互相学习交流;而转入线上后,沟通难免受到影响,如何保障同学们能够真正掌握技能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此,陈国兴和张若楠也想了很多办法。陈国兴的课堂上,为了充分调动同学的参与感,他号召同学积极开麦,有问题随时打断。同时,将更多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抛出来,让同学们来回答,在解答与追问中加深同学们的认识与理解。


“技术性的东西光靠理论上的面面俱到是没有用的,大家印象也不深刻,关键是要有提纲挈领的指导,突出重点、明确方向,让学生在后续的练习中温故知新,引发对课程内容的主动思考,同时形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并培养自主查询资料的能力。”陈国兴介绍,课程转到线上,没有给备课带来更多的压力,但在检查学生代码撰写上,带来了诸多不便。一屏之隔,让原本可以在线下随时检验同学们撰写代码的工作,变得困难起来。通过远程方式检查代码一是麻烦,二是效率低,时间上也不允许。但是,他强调“训练是必要的。”为此,他调整课程结构,将原本应该当堂完成的一些即时训练,转变为课后习题,待同学们解答提交后一一检查,并在下一堂课上答疑解惑。此外,授课时间内来不及解答的问题,都可以在课程交流群“轰炸”他,对同学们提出的疑惑,他有问必答。





2019级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本科生王云松同学说道:“陈老师很热心,我们有什么问题他都随时答疑解惑。在课堂上,老师也会尽量照顾到每位同学,课后辅导也不断线,直到每个问题都得到解答。”




陈国兴老师为同学一一解惑纠错


“这门课知识精炼,实操多,注重交流。虽然和老师‘屏对屏’,但沟通很顺畅,遇到难点很快能迎刃而解,没有因为线上而感觉到学习效果不佳。”王云松同学说。着眼于实践技能,聚焦个性化需求,在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将课程效果发挥到最佳。求知路上有困难不必畏惧,大家一起攻克难关。




“应用伦理学专题”课程:在研讨中探究社会问题


应用伦理学专题是哲学学院开设的一门专业进阶课程,通过这门课程,一方面加深同学们对应用伦理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让同学们了解实践中伦理问题的复杂性。自开课以来,这门课程就备受好评。在2020级哲学学院本科生郭子涵同学看来,“这门课不同于哲学学院其他课程更加注重概念分析,它更具现实关照性。”



在校园进入准封闭管理后,这门课程就从线下转入了线上。相对于线下教学,线上授课因为互动受限,教学效果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兴趣,王国豫在基因编辑伦理专题教学中,结合案例,尝试增加了类似辩论的课程讨论形式,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和专注度,也让同学们学习到了在伦理辩论中,如何围绕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从事实、科学、原则和文化等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和论证。


在课堂上,王国豫时常会和同学们进行一些互动,鼓励同学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她看来,这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理解的过程,老师和同学都能从彼此的想法中收获灵感。




王国豫老师在进行线上授课


这种授课形式也颇受同学们的欢迎。2018级哲学学院本科生季嘉程同学就认为,“这种研讨的形式不仅提高了自己上课的注意力,也给了一个机会把平时的思考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季嘉程同学在线上进行辩论


在这门课程中,同学们并不是被动地学习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通过主动分析生命医学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层层梳理,采用类似抽丝剥茧的方式掌握到相关概念和理论,从而更好地应用这些概念和理论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2019级哲学学院本科生杨超认为这恰恰是这门课的魅力所在,“它并不是一门纯粹的思辨性课程,而是一门具有实用性和启发性的课程。”


进入线上授课后,虽然面临着偶尔网络信号不稳定、设备故障等问题,但是同学们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郭子涵同学就说道,“虽然隔着一层屏幕,但是不能阻碍我们思考、交流。”


而在授课之余,王国豫和助教刘甜甜也会关心关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同时,她们也经常在微信群和同学们分享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并就一些问题和同学们展开探讨。



特殊时期,特殊担当

老师在云端坚守教学一线

学生于方寸间砥砺前行


向特殊时期克服困难

维持教学有序进行的每一个你

致谢、致敬!


【责任编辑:曹竞】

一曲《绽放》献给抗疫一线青年志愿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4-08 12:18:47

今天,请听我们的回答

青春深圳2022-04-05 18:45:25

在家上一堂电影课?《知识大师课·电影篇》上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4-01 20:14:18

2022年《传承的力量》清明篇4月5日倾情播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4-01 20:33:11

“大熊猫与自然”雅安摄影展启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31 23:03:02

喀什古城民宿让游客感受“闲适烟火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31 23:16:48

产学研结合发展 云南农大茶香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31 12:28:48

一曲《绽放》献给抗疫一线青年志愿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4-08 12:18:47

今天,请听我们的回答

青春深圳2022-04-05 18:45:25

在家上一堂电影课?《知识大师课·电影篇》上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4-01 20:14:18

2022年《传承的力量》清明篇4月5日倾情播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4-01 20:33:11

“大熊猫与自然”雅安摄影展启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31 23:03:02

喀什古城民宿让游客感受“闲适烟火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31 23:16:48

产学研结合发展 云南农大茶香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31 12:28:48
合作伙伴

北京中青在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9号中青大厦 邮编 P.C. 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