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这里的思政教育关乎生死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03月15日

    一名农民发生休克,当地的医院抢救效果不佳,半夜3点转诊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同济医院”)。家属不知道要花多少钱,拿着3万元就来了。

    同济医院内科学系主任汪道文曾经在给医学生上课时分享了这个案例。他接诊了这个病人,经过冠脉造影,排除了心肌梗死,确诊为爆发性心肌炎,先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基本上就要花3万元。

    但病人的病情未缓解,需要继续用体外膜肺氧合仪(ECMO)治疗,要6万元,病人可能支付不起。当时有医生问汪道文是否继续治疗,汪道文说:“要治!先把病人救活再说。”

    那名27岁的女病人是3个孩子的妈妈。汪道文在课上问同学们,如果3个孩子没有了妈妈,将会怎样?

    汪道文今年65岁了,几乎“干了一辈子人命关天的事情”。2月25日,在同济医院的春季学期开学第一周,汪道文给大四的医学生上了一堂《内科学绪论》。在讲专业的医学知识之前,汪道文说,“我们选择了医学这个职业,大家要深刻认识到这是个极其不一般的职业,要特别珍惜。”

    课堂刚开始的这5分钟关于医学人文的教育,也是同济医院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的一个方法。同济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副院长袁响林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每课堂思政5分钟是指每名老师在讲课时融进一些思政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

    对于多年从事“人命关天”工作的医生来说,护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特点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高度契合。当他们转变身份,走上三尺讲台,自己工作中的点滴故事都会成为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这样的素材不空洞,深受学生们喜欢。

    英雄就在他们身边

    在2020年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汪道文多了一个身份——同济医院“尖刀连”护心队队长。武汉抗疫期间,同济医院共收治了3300多名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是当时武汉集中收治重症患者最多的定点医院。为了“关口前移、多学科合作、精准管理”,同济医院与40支援鄂医疗队、5000余名医务人员一起,组建了插管、护心、中医药、康复等8支小分队,被形象地称为重症患者救治的“尖刀连”。

    疫情暴发后,同济医院规定60岁以上的医生不参与抗疫工作,但是已经超龄的汪道文强烈要求参加,为此还和当时的院长“吵了一架”,最后说服了院长。

    汪道文告诉记者,“这就好比打仗一样,一旦有战争,那肯定当兵的去。疫情就是医生的战场,医生不去,难道要让不懂医的老百姓去吗?”汪道文去了一线后,发现了新冠病毒易诱发炎症风暴,“肺里来的炎症会攻击心脏,产生爆发性心肌炎”。治疗爆发性心肌炎是汪道文擅长的,他提出针对性治疗方案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了近50%。

    由于贡献卓越,汪道文所在的抗疫“尖刀连”最后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的称号。

    过60岁生日时,汪道文的一名学生评价他“整天就和打了鸡血一样”。汪道文告诉记者,他很喜欢这句评价。

    汪道文也经常在课上向学生传递自己对医学的这份热爱,同时希望学生也可以热爱自己的事业,只有热爱才能把工作做得出色。

    抗疫“尖刀连”中有一些90后的年轻医生,其中包括插管小分队的麻醉科医生需要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口周进行近距离插管操作,感染风险极高。袁响林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当初其实有些担心90后年轻医生能否担当大任,事实证明他们做得非常好,这些年轻医生的抗疫故事也被加进了医学生的思政教育中,让医学生明白英雄其实就在他们身边,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为国家作贡献。

    00后学生产生深刻共鸣

    同济医院成立于1900年,120多年的院史和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与壮大相互交融。袁响林说,同济医院本身的历史就有着丰富的素材用来进行思政教育。

    上海档案馆至今还珍藏着同济医院抗美援朝志愿军医疗队队员们手写的请战书。抗美援朝期间,同济医院共有151人报名参军,其中包括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最后共有53人立功受奖,一等功48人,二等功5人。

    《长津湖》电影播出后,同济医院还专门组织了展览,介绍医院在此次战役中的贡献。同济医院2019级医学生段世灿是一名00后,他看完《长津湖》,被志愿军面临的严寒困难所震撼,再参观学校的展览时,也深受触动。

    段世灿所住的宿舍楼下有一句标语:“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句话来自裘法祖院士,由于每天进出宿舍都能看到,段世灿已经将这句话熟记于心。裘法祖是我国“肝胆外科第一人”吴孟超的恩师,他曾在自己的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有三位母亲,一位是生养我的母亲,一位是教育我的同济,一位是我热爱的祖国。”

    这些生动的医学报国的故事都被纳入到了同济医院的“金牌课程”《医学导论》中。《医学导论》是一门衔接医学基础与临床的通识课程,一般在医学生大学二年级的秋季学期开课,包括了同济医学史、医学发展史、医学社会交往和医患交流等10多项内容。据了解,该课程曾获得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作为课程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同济医院党委书记王伟介绍:“这门课程的授课团队包括两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还有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和医院管理者等,可以说是名师荟萃。我们不断挖掘专业知识背后的价值、精神和思想,厚植家国情怀,勉励学生传承院校精神文化,磨炼成才,积极投身健康中国建设。”

    段世灿说,自己刚上大学时,还没有今后要成为医生的那份职业情怀,经过《医学导论》课程,以及平时上课时老师们潜移默化的教育,现在已经对今年开学典礼上的一段宣誓词产生了深刻共鸣——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许革】

中国人的四季

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3-11 10:06:42

非遗传统技艺产品要与时俱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09 10:05:09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生命表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09 10:05:17

游博物馆 听文物背后的故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09 10:04:59

收藏玩具增长迅速 国内“玩家”将破亿

北京青年报2022-03-09 10:14:54

从玲娜贝儿到冰墩墩,这届玩偶为何让人如此“上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08 14: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