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个村青年活跃起来,一个“大棚”足矣!
主播君的话
一个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发展落后村民外出,年轻人跳出“农门”再也不想回来。如今,村子不仅实现了脱贫,年轻人也开始回流,甚至有些住在县城的“村二代”也时常回来参与村里的事务。变样的背后,这个村子经历了什么?
这是发生在安徽省舒城县经开区的青墩村的故事
这个村子能够改变
和一位“外来者”有着很大的关系
他就是1983年出生的李章程
全国政协机关派驻青墩村第一书记、
扶贫工作队队长
从没有多少年轻人的“空心化”状态,到年轻人乐于参与村里事务,青墩村团组织做了什么?
培养村里的青年人才
李章程驻村以来,村里决定建设果蔬大棚,实施产业扶贫,为村集体经济注入“造血”功能。在碧桂园集团驻青墩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黎超新的协调下,集团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了规模36亩的大棚基地。
经过考察,返乡创业青年张广运凭借多年大棚种植经验,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基地的经营主体,并作为乡村青年创业带头人培养。
尽管种地是老把式,但是张广运搞销售还很“传统”,产品主要是向周边饭店直供,或者就在马路边摆个小摊零售。李章程鼓励张广运开起了网店,又指导他“玩”起了线上直播,结果一次就卖出了6万元的草莓,还引来不少网友现场采摘。
今年4月,中山大学联合碧桂园集团在广东举办舒城县基层干部党史学习及乡村振兴提升班,张广运第一次坐进了大学教室里,接受了系统培训。
活动搞起来,交流多起来,青年聚起来
蔬菜大棚解决了30多户村民就业,也成为年轻人交流的平台。依托这个平台,村团组织开始开展活动,聚人气。
去年8月,大棚刚建成时杂草丛生,为及时种下草莓,必须立即除草。但是大棚入口较小,机械难以进入,村里决定在气温较低的8月12日这天,组织生产突击队徒手拔草。
“上午在微信群里发了通知后,我心里没有底,这些年轻人愿意来吗?”让村团支部书记桂霞意外的是,“到了下午,来了70多人,居然有几个青年志愿者是从周边城市开车回来的,大家两个小时就把活儿干完了!”
“过去是‘请不来’,现在是‘一呼即来’‘不请自来’,不论是村里办晚会,还是县里组织义务送考,大家踊跃参加。关键是团组织要提供平台,做好动员引导。”
——村团支部书记桂霞
去年疫情期间,青墩村设立7个卡点,春节人手不足,桂霞第一时间在村里的大喇叭中播出了倡议书,发动年轻人报名参加执勤。
90后李傲国是一名贫困户,天天坚持执勤,每次都提前一个小时到卡点交班,后来又主动要求将执勤时间换到夜间。
去年防汛期间,他又作为民兵参加了抗洪抢险工作。今年,河南遭遇暴雨袭击,青墩村组织募捐1.9万元,李傲国将善款转交河南当地的慈善总会,同时又作为志愿者将舒城当地的捐赠物资连夜送往郑州。
2020年,李傲国被授予六安市“青年五四奖章”,现在也进入了村后备干部行列,成为全村的榜样。
现在的青墩村:
村口的篮球场上打球的人多了,图书室借书的人多了;自打村里开了大美青墩公众号以来,原创文章已有150多篇,很多都是出自乡村青年之手;定期举办的青墩学堂邀请老师前来授课,白天奔波的年轻人晚上聚在一起,分享思想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