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专家访谈 | 建立东中西部非遗保护协作机制,正当其时

作者:赵征南 来源:文汇2021年08月23日

访谈嘉宾:

文旅部非遗专家库成员、北师大社会学院教授萧放

上海(复旦大学)扶贫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小林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东中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作机制,鼓励东部加强对中西部的协作帮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

文汇报:如何看待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影响和作用?

萧放: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重要的精神支撑,是农业文明传承的生动见证。利用非遗资源,可以让乡村公共空间更充实,更具有文化的味道。与此同时,非遗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也可以成为现代社会乡村生活的组成部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就是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价值。

王小林:在助力对口帮扶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兼具区域特色、民族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的非遗,正是这些地区独具特色的资源,可以依托相关的产业来推动发展。这样的产业具有文化、生态、绿色、可持续的特点,非常有前景,有能力成为西部乡村振兴的“未来产业”。

文汇报:在助力对口帮扶地区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建立东中西部非遗保护协作机制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萧放: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在祖国大地上,积累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多处于交融复合的共享状态,大多是中华民族共享的文化内容与文化符号,因此,保护非遗这块全民族共同的文化资产,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

资源非常好,但知名度、非遗价值的发现不够,是西部非遗的总体特点。由于社会发展的因素,西部非遗保存得更加质朴,氛围也更加传统。但对非遗的保护意识、总体投入上却未必超过东部,资金缺乏,设施不足;保护人才缺失,包括非遗保护的人才,申报评估的管理人才,以及标准认定、判断非遗价值的研究人才都不足,导致非遗传承利用、自我保护、自我修复的能力和理念都很缺失。

东西部协作将打开人才、资金、理念的流通通道。首先,人才培养上,东部高校资源丰富,能为西部培养他们所匮乏的高端非遗研究管理人才;通过职业学校的联合培训,也有助于输送技艺传承的人才。其次,东部资金相对充足,能够支持西部非遗设施建设、调查记录、并通过专题项目等形式,开展产品联合开发、文旅融合开发,并利用东部丰富的媒体、平台资源,提升非遗的知名度。

上海有能力成为讲好中国非遗故事的最佳故事员

文汇报:在协作中,需要重视哪些问题?

王小林:第一,要注重保护和培育非遗现代产业体系。这个产业体系的“点”是非遗本身,这是最具特色的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但其辐射范围相对较小,它处于内核圈。中层圈,是着力培育与非遗“点”相关联形成的区域特色产业体系,挖掘当地更广泛的文化、生态资源,培育起可持续的、有价值增值空间的新业态、新服务,它的关键是形成非遗现代产业链,即“线”。外层圈,要把东西部、国内外贯通,打造依托非遗“点”和“面”的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城乡融合的立体产业体系,它是非遗现代产业体系的“面”。

第二,利用科技和数据新要素驱动。过去,西部非遗大多“藏”于深山之中,传承面临严峻挑战,帮扶也显得难以找到抓手。如今,有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和平台的支持,东部可以利用科技、数据、平台等优势,协助西部地区建立起非遗数字化、可视化、开放化的数据库,在社交媒体上用多种传播手段提升其知名度、美誉度,这样让非遗插上“互联网翅膀”,在全世界低成本、广范围传播。

第三,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带贫机制。在非遗产业的开发中,坚持保护、传承、共享的发展理念,不能由一家大公司“一包了之”,要鼓励小微企业、合作社、低收入户纳入现代非遗产业体系,建立起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助力西部地区低收入农户可持续增收。

萧放:首先,东西部协作的关键是造血,特别忌讳短期行为,忌讳不做调查,拍脑袋上项目。

其次,要保持西部乡村非遗的品质特性,重视人、地、物的有机结合,强调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产业业态三态并重,充分保护非遗的文化肌理,加强非遗核心内涵的传承,尊重非遗持有者的感情。当非遗与产业两者结合在一起时,要尊重非遗的价值观和文化灵魂。如果丢弃了非遗的内涵,仅仅为了借助技艺或者形式去发展生产,只留下外壳的“非遗产品”就只是“产品”,而不是“非遗”。

我们既不能仅仅强调非遗的原真性、本真性,不予改变,也不能市场需要什么,就去生产什么,要尊重非遗传承的原则,把握好“度”。

文汇报:协作能实现双赢吗?

王小林:双赢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从国内循环的角度来说,欠发达地区保护、传统和发展非遗,并构建起非遗产业体系,创造了就业岗位,提升了居民收入和福祉。东部地区充分发挥新要素优势,实现了消费升级,老百姓幸福指数提升。通过各地各族人民之间文化的欣赏与交流,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融合和精神层面的聚合。

其次,从国际循环的角度来说,文明的传承和交融,价值是无限的。西部地区收获了更多的关注,而拥有国际大都市软实力的上海,有能力成为讲好中国非遗故事的最佳故事员——通过其极为出众的平台资源和技术手段,有望为中国与世界打开一扇重要窗口。特别是疫情之下,让许多期待了解中华文化的外国人,通过他们感兴趣的非遗去感受真实的中国故事,体验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共同拓宽情感和价值观的联通。

让世界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才是建立东西部非遗保护协作机制的最终价值。

图片来源:均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李丹萍】

孙俪:埋在办公室里的“大女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8-18 19:28:52

从乐山到舟山,走一趟跨越2300公里的美食研学之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8-18 17:08:08

《盛宴》:没有物质烦恼的婚姻,就坚不可摧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8-18 14:08:45

电影《柳青》:扎根大地,仰望星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8-16 23:50:36

去过“退稿图书馆”的人,会变得幸运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8-17 13:13:35

“大尺度”的《扫黑风暴》,再次印证真实的力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8-16 13:07:25

《闪耀的平凡:青春接力》探访复兴号背后的工程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8-12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