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习武亦育人!90后“南拳套路王”讲述“武魂”传承!

来源:央广网2021年08月22日

山中青年第二季·百年青春

100年前,一个伟大的政党在世界东方诞生。100年来,她从筚路蓝缕到奠基立业、从风雨兼程到薪火相传,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始终践行着她的初心使命。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联合浙江省委网信办特别策划《百年青春》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报道从青年党员这一视角切入,诠释着百年大党的风华正茂和青春活力。

起势、出拳、720°腾空旋转、落地……拳风凌厉,吼声震人,在2013年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的南拳赛场上,武术运动员王地的整套动作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犹豫与拖沓,现场观众掌声雷动。这场比赛,王地以一套精湛的拳法征服全场,拿下了金牌。在那年的锦标赛上,他同时还斩获了南棍、南刀的冠军,取得“三冠”。

此后,这位“90后”小伙,包揽了2014年-2017年全国性赛事武术南拳类项目的所有冠军,并三次获得国际赛事的冠军,成为业界人口中当之无愧的“南拳套路王”。

如今,王地已“功成身退”,目前是浙江大学的一名体育老师,习武亦育人,奋斗永不息,他仍时时思考:“我能为中国武术带来什么?”

王地展示专业武术动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

从小,王地心中就有个功夫梦。每当电视里开始播放李连杰的电影时,他就坐在小小的板凳上认认真真地看,一坐就是两个小时。锄奸扶弱的黄飞鸿、以一敌百的方世玉……这些富有民族气节又武艺高强的英雄形象,在王地的心里埋下了习武的种子。

“家里人看我这么喜欢武术,就问我要不要报名去学习一下?我说好啊,哪知道这一学就彻底走了这条路,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1999年,6岁的王地开始学习武术。2006年,他进入了浙江省武术队,从那时起,他开始一天两练,每天训练时间6到8小时,成为了一名专业武术运动员。

自从学习武术以来,因为拥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又加之勤奋好学,王地一直深受老师赏识,在同辈中也算佼佼者。而在进入省队不久后,他却陷入了低谷。2008年到2012年期间,是王地最困难的时候,“那时候我刚到专业队,成绩没有很顶尖,比赛成绩基本都排在第六名以外。那时候我不断往上冲,但是又看不到希望。而我的队友们都纷纷拿了不错的成绩。我在想,以这样的状态,我是不是要放弃了?”

正当王地陷入困难时,平时最为支持他的父亲及时开导和劝慰他。父亲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专心去读大学;要么继续练下去,闯出个名堂来。“我当时还是不想放弃,我付出了这么多,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考虑再三,王地遵从了内心的选择,坚持下去!

王地进行武术套路训练

2012年,王地以优异的成绩被特招进浙江大学体育系。进入学校读书后,王地开始学会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更懂得去思考。同时,在练习武术的道路上,也更加刻苦,把基本功练习得更扎实,很多时候,他完成的训练量要比老师布置的多一倍。“当时我浙大的导师林小美,也给了我很多鼓励,让我坚持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地的武术生涯终于在2013年的全国运动会上迎来了转机,在那次南拳比赛中,成绩一直不被外界看好的他,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了男子南拳全能亚军。同年9月举行的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上,王地更是凭借着过硬的实力,一举获得了南拳、南棍、南刀三项冠军。“我刚拿到冠军的时候,感觉如释重负了。”谈起第一次夺冠,王地感慨道。

这是厚积薄发的结果,也是心态上的胜利。王地回忆道:“当时真是放平心态去比赛的,在浙大学习期间,我也明白了比赛就是尽我所能,展示我平日训练的成果。我要做的就是不要太在乎得失,往前冲就是了。”

王地进行专业武术训练

中华有神功

2014年举行的仁川亚运会,是王地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比赛。作为中国武术运动员的代表之一,王地跟随代表团前往韩国仁川,那也是王地第一次参加国际性赛事。

然而,在第一场比赛中,队友因为比赛出现失误失掉金牌,顿时整个团队压力大增。“因为武术项目是当时中国代表团的第一个夺金点,当晚我们运动员公寓中就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凌晨一点多,公寓大厅里仍回荡着教练组开会的交谈声。”而王地的比赛项目就在之后的第三天,为了缓解压力,他戴上耳机在公寓楼下一圈又一圈地散步、慢跑,调整心态,给自己加油打气。

到了比赛当天,王地抛却脑中的杂念,充满信心地站在比赛场地上,一气呵成,顺利完成比赛,拿下金牌。“在赛场上就感觉自己豁出去了,我跟自己说你是中国武术队队员,你不是在比赛,你是去表演给大家看的。”拿到冠军的那一刻,王地终于松了口气,他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随后的几年里,王地越战越勇,包揽了2014-2017年全国性赛事中武术南拳类项目的所有冠军,而且还斩获了2015年第十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男子南拳冠军、2016年第一届武术套路世界杯男子南拳冠军等荣誉。但王地丝毫不敢松懈,在平日里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了。

王地在比赛中(受访者提供)

2017年,四年一度的全国运动会在天津召开。这场中国武术界最为重视的赛事令王地既兴奋又紧张。为了比赛,他几乎舍去了所有的娱乐休闲时间,每天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武术训练室。高强度的训练使他的膝盖软骨磨损严重,许多高难度的武术动作难以顺利完成。

王地坦言:“武术比赛有个难度动作,就是跳起来腾空旋转720°落地,落地的瞬间要用马步来支撑,身体冲击力很大,当时我的膝盖半月板大部分损伤,尤其是这个蹲马步的动作,我的腿会支撑不住,没办法控制住自己的身体。”但为能参加这次全运会,王地决定打封闭针,带伤上阵。

赛场上,他将一套刚柔并济的拳法展现得淋漓尽致,随后又分别在南刀和南棍比赛中拔得头筹。最终,他以3个9.710分的好成绩,荣获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南拳、南刀、南棍全能冠军。

经历过数次武术大赛后,王地也逐渐领悟到,武术的意义永远不止于竞技。2019年,王地正式退役,之后进入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任职,成为了一名武术老师。除了继续探寻竞技武术如何发展得更好,王地还希望能深挖武术的文化内涵,使其更好地在新一代的中国青年中传承下去。

王地在武术比赛中展示动作(受访者提供)

传承中华武术魂

“我觉得武术不只是一个体育项目,它更像是一个文化符号,是跟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一个体现。如果没有文化属性,武术很难传承这么久。”多年的习武经验告诉王地,凝结于武术之中的中国文化才是其“魂”。

武术的一招一式,皆来源于中国大地上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比如浙江温州的船拳,是沿海地区的民众经常会在船上打的拳,所以这套拳要求马步扎得很稳。”王地说,“我们年轻一代的武术人,有责任去推广和传播武术,让更多人来了解武术。而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在大学里,王地主要开设太极拳、武术、散打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入门武术还是有些难度的。因此,他也在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体验到武术这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且能够了解武术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王地在武术比赛中(受访者提供)

在一次太极拳课上,有学生问王地:“老师,我们打的是什么门派的太极拳?”这句颇像电影台词的话,却引发了王地的思考。随后,在课堂上他将太极拳的5个门派,以及每个门派的动作特点,向学生们进行展示和讲解。“学生们其实对武术背后的相关知识是很感兴趣的。所以我在以后的武术教学中,会把一些武术相关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知识融入进来。”

在教学之外,王地也常常会思考:“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武术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传承下去?”

“中国武术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我相信它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作为一名武术教师,未来,王地计划继续挖掘和整理武术真正的文化内涵,不断继承创新,“我希望中国武术能以更好的方式走出去,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武术的魅力!”

王地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
【责任编辑:陈戈辉】

孙俪:埋在办公室里的“大女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8-18 19:28:52

从乐山到舟山,走一趟跨越2300公里的美食研学之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8-18 17:08:08

《盛宴》:没有物质烦恼的婚姻,就坚不可摧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8-18 14:08:45

电影《柳青》:扎根大地,仰望星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8-16 23:50:36

去过“退稿图书馆”的人,会变得幸运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8-17 13:13:35

“大尺度”的《扫黑风暴》,再次印证真实的力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8-16 13:07:25

《闪耀的平凡:青春接力》探访复兴号背后的工程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8-12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