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接种疫苗一年后,这些“先行者”们说:我们很健康,疫苗很安全

作者:赵觉珵 黄兰岚 卢亚蒙 胡雨 来源:环球时报 2021年04月13日

史上最大规模的疫苗接种正在中国展开。截至本月11日,中国已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16734.3万剂次,成为全球累计接种剂次最多的国家之一。

2020年3月16日,全球第一针新冠疫苗在武汉施打。当时,由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与康希诺生物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冠状疫苗获批开展全球首个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108名志愿者接打了这一疫苗,他们也被网友称为“先行者”与“勇士”。

时隔一年,多名志愿者再次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他们均表示自己的身体始终健康,证明疫苗是安全的,并且呼吁民众应放下不必要的担忧,主动接种新冠疫苗。

最初108名疫苗接种志愿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当日,在武汉大学工作的任超正收拾行装,准备出发前往无锡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这不是他在作为志愿者接种新冠疫苗后第一次“跑马”了。“去年11月我前往上海跑马拉松,正巧遇到浦东出现本土病例,而我买的往返机票都是浦东机场的”,任超回忆称,“可能同机的其他人会有些紧张,但我当时其实已经不怕新冠病毒了。因为已经接种过新冠疫苗,并且非常明确地知道我是有抗体的了。”当时,中国还没有获批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仅对部分高风险人群进行紧急接种。

2020年3月16日,由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与康希诺生物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冠状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Ad5-nCoV)在武汉开展全球首个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研发团队从5000多名报名者中招募了108名志愿者参与临床试验,任超的编号是38,属于中剂量组。

自去年3月底接种疫苗后,包括任超在内的108名志愿者均接受了长达6个月的健康监测,包括约8次的抽血,以检验体内的新冠病毒抗体水平。健康监测的工作由江苏省疾控中心负责,该机构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截至去年9月的监测中,108名接种者中没有人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志愿者朱傲冰于去年3月19日接种了Ad5-nCoV疫苗,他是一名退伍军人,目前正在武汉某高校学习。“接种疫苗对我的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朱傲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肯定了疫苗的安全性,他现在在学校的生活很充实,不仅坚持跑步、打乒乓球等体育锻炼,也加入了合唱团、艺术团。

2020年3月,朱傲冰接种新冠疫苗。受访者供图。

根据陈薇院士团队于去年5月和7月分别发布的疫苗一期/二期临床试验结果,Ad5-nCoV的安全性良好。在一期临床试验的108名受试志愿者中,接种后7天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发烧、疲劳、头痛和肌肉疼痛等。在接种后28天内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

2020年9月,任超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受访者供图。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去年9月,大多数一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还接受了一针加强针。根据康希诺生物近日透露的消息,这一加强免疫研究显示,6个月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可升高10倍或以上。

“这是武汉人报答全国支援武汉的一次机会”

今年2月25日,Ad5-nCoV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这也意味着经过先后三期临床试验,该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获得了中国药监部门的认可。目前,Ad5-nCoV也先后在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多国获得紧急使用授权。

但将时间倒回2020年3月的武汉,当时新冠病毒依然在这座城市肆虐,疫苗的研发也停留在初期阶段。作为研发团队的负责人,陈薇院士亲自接种了第一针Ad5-nCoV疫苗。“虽然我们有大量的实验证明这是安全的,面对未知的第一次,我觉得我得先上。如果牺牲了,也就我一个人。”陈薇去年11月在浙江大学的一场演讲中这样说到。

参加一期临床试验的108名志愿者也面临着同样的风险。志愿者莫诗琦对《环球时报》记者回忆称,她当时是在一个微信群中看到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又听说“缺少年轻女性”才主动报名的。莫诗琦说,她当时是有顾虑的,担心科研人员会将接打过疫苗的志愿者同新冠患者安排在同一房间,以志愿者是否被感染来确定疫苗的有效性。当然,这种担忧很快就被证明是不必要的,志愿者们在接种疫苗后被安排到武汉一家疗养院进行隔离监测。

陈薇院士送给莫诗琦的明信片。受访者供图。

任超对《环球时报》表示,他在报名时已经了解到,这款新冠疫苗一定是经过动物试验验证的,“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任超说,有些志愿者在接种后有低烧或肌肉酸痛的情况,但很快都好了。

在这次招募的108名志愿者中,从“60后”到“00后”都有,包含老师、大学生、退伍军人、创业者、企业管理者等各行各业的人群,他们都抱着类似的想法:作为武汉人,希望为战胜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那时的武汉处在‘风暴中心’’,全国各地的医护都来帮助我们。既然新冠疫苗的试验要在武汉做,那么需要武汉人的时候,我们也不会退缩”,任超说,这是他回报全国各地支援武汉的一种方式。退伍军人朱傲冰对《环球时报》记者回忆称,“那时想的是,如果国家需要我,我一定会迎难而上、挺身而出。我作为武汉人也希望为家乡做一点事情。”

康希诺生物临床运营中心总监苟锦博当时也在武汉参与一期临床试验,他日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很多志愿者的奉献精神让我们印象深刻。他们知道这是一期临床试验,可能有风险,疫苗的有效性也还不清楚,但很多人的想法很简单:这是武汉人报答全国支援武汉的一次机会。”

“先行者”呼吁公众尽快接种疫苗

如今,武汉解封已经一年,这座城市也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但“全球战疫”依然在进行中,疫苗则成为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为尽快建立免疫屏障,全国各地在加速推进疫苗“应接尽接”。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1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就呼吁,接种疫苗的收益远远大于风险,大家应该一起接种疫苗。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也表示,临床试验和紧急使用阶段及前期重点人群较大规模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表明,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良好。

2020年9月,莫诗琦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受访者供图。

在社交媒体上,任超、莫诗琦等志愿者也一直积极发声,在号召大家接种新冠疫苗。莫诗琦说,“我们是全球第一批接种新冠疫苗的人,我们所有人都非常安全、健康”,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放下对疫苗的不必要担忧,尽快接种疫苗。

【责任编辑:张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