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理论 >正文

全面擘画文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庄伟光 武文霞 来源:光明日报2021年04月12日

  广州市越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红色文化移动宣讲站举行宣讲活动。资料图片

  学生们在广州永庆坊内学习传承广绣非遗文化。资料图片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萃取精华、赋予新意,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使其历久弥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反复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广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在新时代征程上不断开拓奋进,使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全面擘画文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独特的文化魅力蕴藏在城市肌理之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耀眼璀璨,饱含着中华文明开拓发展的辉煌历史,凝聚着中华民族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浓缩着中国人民勇于创造的高超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

  广州作为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时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之誉;广州是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许多影响深远的起义、变法、革命活动,奠定了广州的重要地位;广州是全国改革开放前沿,彰显着开放、兼容、务实、肯干、敢为人先的精神。岭南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不断丰富着广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赋予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的持久动力。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一座城市的个性特色,也体现在其独特的语言艺术、风俗习惯诸多方面。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丰富着文化内涵。但这并没有改变今天广州人的粤式生活,没有磨灭人们对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及逛花市等传统活动的热情,也没有减少对广东音乐的热爱和对以粤剧为代表的传统地方戏剧的欣赏。风格别致的街头巷尾,岭南风情无处不在,这是城市个性特色的反映,也是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体现。在发展中留住乡愁,广府文化精粹得到一代代广州人的传承发扬,也滋润着历史悠久、充满自信、迸发活力的广州。

  2.以历久弥新的文化符号激发“老城市”新活力

  城市文化符号是一座城市历经时间洗礼、岁月磨砺和历史沉淀发展保存下来的丰实的文化内涵,它们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引领着一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新时代,广州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发挥独特的文化优势,促进城市振兴和经济发展,扎实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初步构建起文化建设“双城联动”的良好格局。

  时间的刻度,记录着广州城市前进的足迹。过去的五年中,世界级演出、名家名团纷至沓来,国际灯光节、国际纪录片节人气高涨,“广州时刻”在一个个高端国际会议惊艳亮相。从广州图书馆“一馆养全城”转变为全城社区图书馆林立;粤剧艺术博物馆让粤剧“活”起来,成为这座城市无法忘记的乡愁。如今在广州,红色革命遗址串珠成链,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提升,从内到外的“活化”,使古朴韵味与“网红打卡地”相映成趣,延续城市记忆,注入时代血液,成为城市更新的典范。“广式生活体验区”人气爆棚,“南国红豆”“三雕一彩一绣”等非遗更“潮”、更出彩,让绵延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迸发活力。如今的广州已成为“新四地”:从“图书馆之城”到“博物馆之城”,成为公共文化共享示范地;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成为中国故事展示传播地;推进科技、文化的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成为世界新型创意文化的前沿地;积极推动文化院团、文化企业和文化人才参与全球对话,成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地。

  一次次演出、一场场活动、一个个项目、一年年坚持,广州筑牢党建根基,强化政治引领,弘扬时代主旋律,壮大主流舆论,优化公共服务,点亮城市形象。理念先行引领,凝文化建设之“魂”;规划先行引领,铺文化建设之“路”;保护利用并举,夯文化建设之“基”;创新持续发展,聚文化建设之“力”;依法治理赋能,筑文化建设之“墙”;普惠全民共享,让市民感受实实在在的文化建设成果。

  3.凝心聚力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过去,承载现在,昭示未来,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植根于厚重的文化积淀之中。如今,我们应胸怀“两个大局”,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看大势、明方向、谋长远,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广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新路径、新经验,努力贡献更多广州智慧、广州方案、广州力量。

  文化要行稳致远,就必须筑牢“根”、守住“魂”、留住“韵”。应融合历史背景、融于时代主题、融进生活场景、融入心灵深处,在城市精神传承中增强发展认知,保留文化的质朴本色并融入时代特色,在“烟火气息”和“文明风尚”中涵养底蕴与气质,抵制同质化、低趣味和哗众式不良风气,在走向生活化、大众化和现代化中培育久久为功的动力。

  文化在更加开放的格局中谋发展,才能够激荡内生动能、迎来新气象。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之间并非相互冲突的对立体。文化要创新性发展,就应在涵养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纳时代的新意涵,汲取新的经验优势,防止“错位式”文化梗塞文化的创新发展道路,而通过“充电赋能”催生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将冲击力转化为推动力,将融合力转化为先行力,在吐故纳新中自我更新,在去粗取精中自我改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于生活,文化供需方式的变化越来越适应百姓的美好生活需求,文化的精准投放不断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传统文化创新成为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应当发挥“种子效应”,以自主的、持久的、深入的、全方位的创新不断夯实根基,让新点子点亮新理念,让新发现创造新途径,让新尝试引领新前景,完善创新的方式方法,培育创新人才集群,健全文化传承与发展政策法律体系,实施“文化+”战略,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科技、教育、体育、农业、旅游等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发展新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汇流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让文化在创新成果的迸发中充分发挥作用。

  (作者:庄伟光,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武文霞,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梅潇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