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家店 装下汉服梦
3月9日,北京三里屯,韩爽(左二)在自己的汉服体验馆里录制《唐宫夜宴》仿妆教程视频。《唐宫夜宴》是今年河南卫视春晚的舞蹈节目,播出后引发热议。韩爽与同事经常把汉服造型过程录下来发到网上,宣传汉服文化。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3月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韩爽参观“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当天,她与店里的几名造型师一起穿着汉服,到国博进行“团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3月9日,北京三里屯,汉服造型师拾一完成“唐宫夜宴”造型,准备用AR体感系统拍摄样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3月16日,北京三里屯,韩爽在店里与两名合伙人、3名造型师开例会。店里年龄最小的造型师出生于2000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3月18日,北京北海公园,韩爽(左二)与男搭档一起穿汉服拍摄春日主题样片,吸引了游人好奇的目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2月26日,当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北京一家商场内,参加元宵节宣传活动的汉服模特们乘电梯在各楼层“巡游”,吸引了不少关注。当天模特们的造型由韩爽团队操办。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3月16日,北京三里屯,在韩爽的汉服体验馆里,古风布景房间的飞龙造型映在玻璃上,窗外就是繁华的三里屯商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三月的北京春暖花开,北京女孩韩爽和男搭档身着汉服去公园拍摄照片,一路上有许多行人投来好奇的目光。有人在他们摆完姿势后惊叹“假人动了”,有人问他们是不是拍电视剧的,还有一位大爷指着男模特头上的明制高帽问“你穿的是不是韩服”,模特稍显无奈地当场进行了科普。
1992年出生的韩爽,在北京创立了两家汉服体验馆,她的店面开在年轻人喜欢出没的地方——鼓楼大街、三里屯。
在鼓楼大街的体验店里,顾客从100多套汉服里选好心仪的一套,用一小时左右做好妆发造型,就可以到附近的北海公园、什刹海、故宫等景点拍摄。有顾客专门带着古妆甚至二次元的古风美图来求“同款”,店里还会随时根据时下流行的古装剧和网络热点,定制时令套餐、推出仿妆。
韩爽的客户群主要是年轻女孩,也有男生、儿童,中老年顾客更是占20%左右,年纪最大的有六七十岁,跟着孙女一块儿来。开店两年,韩爽两家店的会员数已有三四千人。
这其中还有不少顾客是外国人。曾有一位外国男游客,在夏天最热的时候挑了一身锦衣卫冬装,因为觉得“够帅”。出去转了两个小时,他回来时大汗淋漓,却说下次还要带爸妈一起来。
近年来,以汉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热度持续上升。视频网站哔哩哔哩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该站“国风”爱好者达8347万人,其中83%的人年龄在24岁以下。今年开年最火的汉服事件,当属河南卫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这个未经特别宣传的节目因受到年轻人追捧意外“出圈”,引发了一阵唐妆模仿热。
以汉服为主题的新节日也越来越多。由共青团中央发起的“中国华服日”已经连续举办三届,时间定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黄帝诞辰日;每年10月底到11月初,浙江省嘉兴市西塘古镇会举办由音乐人方文山发起的“西塘汉服文化周”;每年的11月22日成为汉服“同袍”(汉服爱好者的自称——记者注)们自发纪念的“汉服出行日”……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湘绣非遗传承人成新湘提交了一份《关于设立国家“汉服日”的建议》议案,一时间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二名。网友投票中,认为有必要设立汉服日的占七成以上。
平日里,韩爽负责两家店的运营,从管理员工到化妆造型都亲自打理。最近,她正在筹备3月底“花朝节”的汉服踏青赏花活动。活动上线几天前,韩爽抽时间去做了个心电图,医生嘱咐她前一晚要保证正常睡眠。为了赶工,她仍然熬到了凌晨3点。“两三点就是我正常睡觉的时间。”
3年前的夏天,当她产生创业念头的时候,或许很难想象这份辛苦。
2014年,从西班牙语专业大学毕业后,韩爽进入银行工作。随后,她跟着上司一起创业做私募基金公司,慢慢觉得,“自己也可以做想做的事”。
旅行博主也是她“斜杠”身份中的一个标签。正是在旅行途中,她看到在韩国穿韩服可以免费进皇宫,日本民众穿和服十分常见,在越南、斯里兰卡、泰国,都有传统服饰体验小店。她意识到,中国传统服饰的体验馆,在国内似乎是一个空白。
她拿着商业计划聊了上百个投资人,但绝大多数人不看好。“人家说,也许你能想到的别人也想到了,没有做成可能是失败了。”据韩爽观察,2018年她琢磨创业时,国内南方有四五家汉服体验馆,而北京一家都没有。
最后慷慨解囊的两个自然投资人,一个是她做金融时的客户,一个是她的朋友。“他们投的时候看的不是项目,而是看你对这件事有多大的热情。”韩爽说,她和一名合伙人一起,花了一年时间,专攻汉服造型与文化知识。
当初放弃银行“铁饭碗”随前上司创业时,韩爽就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于是这次等到自己的公司注册好、辞掉工作,她才告诉父母,“他们想反对也来不及了”。2019年5月,韩爽在鼓楼东大街上的第一家店开业了。如今,在点评网站上搜索北京的汉服、古装体验馆,已有数十家。
汉服似乎正脱离“小众文化”的标签,走入更广阔的人群。
在江西读书的95后女孩杜莹雪是韩爽的老顾客之一,最近几年,她过生日和春节前都会拍一组汉服照。“做兼职的钱都用来买汉服了,过传统节日的时候会穿,在外套下面穿马面裙、褶裙。”在学校里,她几乎每天都会看到有人穿汉服,身边还有同学挑战过31天穿不重样的汉服。
另一名顾客90后设计师洛雨则是准专业爱好者,专门报班学过汉服造型和摄影。她的衣柜里,汉服占了半壁江山,平时上班也会穿戴有古装元素的服饰。和很多90后爱好者一样,看古装剧长大的她从小就对汉服造型心存向往,直到第一次走进卖汉服的实体店,才彻底“入坑”。她回忆,几年前汉服还不是太火的时候,她穿汉服上街遇到陌生的“同袍”会互相招手,“有一种集体感和认同感。”她想,以后也要用汉服来打扮自己的孩子。
今年1月末的一个周六,临近春节,在韩爽位于三里屯的汉服体验店里的4个造型师服务着八九个客人,异常热闹。过年时拍一套汉服纪念照,已是当代不少年轻人的新时尚。而一年前的这时候,韩爽正遭遇创业路上最大的挫折。
2020年1月末,经过几个月的装修筹备,韩爽的新店在三里屯开业,8个古风实景房间,8套包括单反相机、灯具、屏幕在内的AR体感自拍系统,花去差不多200万元。铺垫宣传了数日后,开业一周内生意火热,连工作日都天天“爆满”。
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股火热劲儿在一周后戛然而止。2020年上半年,每个月6万元的房租一分不少地交着,却没有生意可做。按照韩爽的计划,新店6到8个月就能差不多回本。但去年向投资人汇报工作时,她连年报都写不出来,“亏得很惨”。
平日里,也会有不少媒体来采访。朋友打趣地问她,是不是大家都想看看,为什么两三年过去了,你的店还活着?
压力还来自无法给员工长久的保障。店里的造型师多是95后,有的高中毕业就进入职场。曾有一个河南女孩在韩爽创业之初就跟她一起选汉服、研究造型、打理店铺,做了一年多后,被家人叫回老家结婚了。“她问我在北京什么时候能买房,我没办法承诺她,我自己都买不了。”韩爽说。
有内忧也有外患。这几年,汉服类创业公司陡增,同行竞争越来越激烈,商业模式却缺少壁垒。去年9月,韩爽发现外地一家汉服摄影连锁品牌抄袭了三里屯店的布景,“8个布景里有7个都一模一样。”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声讨文章后,却因为使用了对方的图片,被对方以侵权为由举报下架。还有一家店则直接照搬了她公众号上的文案内容。
韩爽说,店里的核心资产——汉服都来自正版品牌,一套售价最高超过千元。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汉服商家以个体为主,许多爱好者是“考古派”,讲究服装形制还原与设计原创,低价的山寨款汉服还会引发争议。但选择来店里体验的多是初级爱好者,他们对形制、造型的包容性比较强。年轻顾客先是被服装外观吸引,然后慢慢了解背后的文化。
在担心公司存亡的当口,加入认同度更高的服饰、降低采购成本和价格,都是摆在韩爽面前的可能选项,但她认为,汉服数千年的历史,可做的还有很多。如同她的创业初衷:让汉服与这个世界产生联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