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谁给了H&M污蔑中国的勇气?1400万会员也难抵中国人的爱国心

来源:晨阳财说2021年03月25日

如果不是近日站在了诋毁中国的风口浪尖,相信许多人都不知道H&M这个瑞典品牌的由来。

24日,一则爆炸性消息在各大媒体传开,事情源于H&M官网上主动披露的一则信息,该信息称,“H&M集团深切关注来自民间社会组织和媒体的报道,其中包括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强迫劳动和歧视少数民族宗教的指控,我们严格禁止任何类型的强迫劳动出现在我们的供应链。”H&M集团决定称,“不从该地区采购产品,不与位于该地区的任何服装制造工厂合作。”

H&M的前世今生

H&M是Erling Persson于1947年在瑞典创立的服饰品牌。H&M品牌来自瑞典的连锁服饰店Hennes & Mauritz(H&M)的名字,名是由“Hennes” (瑞典语中“她”的意思) 女装与“Mauritz”男装品牌合并,各取第一个字母而成“H&M”。以销售量为衡量标准,H&M是欧洲最大的服饰零售商。

H&M在全世界拥有1500 多个专卖店销售服装、配饰与化妆品,H&M横扫欧洲街头,得力于公司兼顾流行、品质及价格的三合一哲学,以及积极扩张的政策。H&M店中的产品多元,提供男女消费者以及儿童流行的基本服饰,同时贩卖化妆品。

然而,令H&M备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其店中服饰的平均售价只有18美元。公司认为,平价才能让消费者负担得起每一年、甚至每一季都去店中购买新推出的产品。这种策略最能吸引15到30岁讲求曾经拥有而不是天长地久、希望随时都能追上流行的女性消费者。

H&M敢于诋毁中国的原因

据悉,H&M作出该项丑化中国的声明源自其此前加入BCI“更好棉花倡议”。BCI自称为一家全球性的非营利组织,至于其幕后是由谁支持相信大家都能想到。BCI在去年10月份便曾发布公告称,“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XUAR)持续遭受强迫劳动和其他侵犯人权的指控,造成了日益站不住脚的经营环境,因此,截至2020年10月,BCI已决定立即停止该地区所有实地活动,包括能力建设和数据监测和报告。”

BIC全称为Better Cotton Initiative,中文名为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于2009年注册在总部瑞士日内瓦的一家非盈利的国际性会员组织机构。在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伦敦设有代表处。我们在全球拥有超过400名会员组织单位,主要包括棉花种植单位,棉纺织企业和零售品牌。

有意思的是,明明是一家致力于发展良好棉花的行业间协会组织,却偏偏将媒体上报道过的不少社会经济方面的负面新闻列入其考察对象,据称包括恶劣的工作条件(特别是女性工人)、雇佣童工、强迫/抵押劳动,以及高投入成本、作物减产、延迟付款和/或过高利率造成的负债等。而此次遭其诬陷的便是未经过任何官方证实的西方媒体涉疆报道。这不禁让人想象,难道这真的是一家普通的行业间组织么?

H&M近年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国

首先,中国是H&M重要的原料产地。世界上约80个国家大规模种植和生产棉花,其中,巴西、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美国、乌兹别克斯坦以及非洲的西部和中部国家是主要棉花生产国家。90%以上的棉农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而中国贡献了大多数力量。对中国的棉农而言,棉花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

其次,为了降低成本以维持平价策略,H&M并没有自己的成衣厂,制造完全外包给遍布海外的几百家工厂,其中大多数工厂依然在中国。为了拿到最好的价格,公司精挑细选外包对象,这些工厂分散于全球21个工资最低的国家中。由于成本控制得当,公司的产品售价虽低,毛利仍然能够维持在53%左右。

最后,中国是H&M销售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截止到2020财年, H&M集团在全球74个市场共开设5018家门店,在中国内地146个城市共拥有445家门店。2020财年,H&M集团在中国内地销售总额为97.5亿瑞典克朗(约74亿元人民币),位列H&M集团全球前四大市场之一。H&M在中国市场的注册会员已突破1400万人,且该人数还在不断的增长。

有意思的是,有商业评论认为,H&M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正是它锱铢必较的经营方式。”H&M公司管理者皮尔森更像是财务专家,他亲自掌控公司支出,拒绝一切不必要的开支。为了减少花费,20世纪90年代皮尔森甚至没收员工的行动电话,如今公司中只有少数高层主管备有行动电话。不仅如此,公司还鼓励员工只有在特殊情形时,才能搭乘飞机商务舱和计程车。

只是,如今它赚着中国人的钱,却在背地里诋毁中国,这不仅不是正常的“待客之道”,更是像极了“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晨阳认为H&M之所以在中国能够倍受欢迎,无非是挂着世界知名品牌的头衔,以低价策略赚足中国80后90后的虚荣钱。外国品牌价格卖着白菜价钱,满足了一部分人低价买所谓大品牌的崇洋心理。

人民网说得好,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H&M赚着中国人民的钞票,还以人权卫士自居来诋毁中国,这不是打算立足中国的世界品牌该有的态度。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是来自欧洲的傲慢,那种以偏概全,目空一切,居高临下的偏见。

时间都已来到2021年了,这群人还以19世纪的眼光来看待今日亚洲与中国,这种无知令人震惊,这种堕落令人不解。既然敢于放着中国广大消费市场于不顾,那我们也不用客气,1400万会员又怎样,无非是少穿一件欧洲地摊货而已,是时候让这些傲慢的欧洲品牌感受中国人态度的时候了,只要不认错就绝不原谅,让他们自回到欧洲去消费吧!

【责任编辑:唐红】

电影《1921》:回望百年前有意义的青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3-23 11:46:04

在世界诗歌日办个诗会,在春天送你一首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3-23 10:43:27

苏东坡的故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3-23 10:43:40

文学史上的傲慢与偏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3-22 20:52:40

莎士比亚的妹妹无法成为作家,但“她们”在2020年写作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3-22 20:52:37

徐均朔: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3-16 0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