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比对抗好 合作比“脱钩”好
跨国巨头看好中国发展前景
有个疑问困扰着瑞士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施万: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否意味着本土公司将得到偏爱,跨国公司和它们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了?
他将这个问题带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3月20日-22日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该论坛一年一度在全国两会后举办,是外界观察中国政策取向的重要窗口,本届主题为“迈上现代化新征程的中国”。
施万试图从这里弄清“双循环”概念。“每个人都想更好地了解它。”他在提问时说,全球商业领袖都会去解读它的含义,如果对外企存在很多限制,就会影响外商对中国投资的决策,“这个对于我们来讲非常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陈昌盛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先后回答了施万的问题。陈昌盛说:“我们强调的双循环不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白重恩则解释,中国在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加统一的全国大市场,这个市场将对不同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对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很多外方代表都在此次论坛中讨论这张蓝图中蕴含的机会。世界银行运营常务副行长阿克赛尔·冯·托森伯格认为,这是一份含有更大雄心的计划。
美国3M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生产了大量口罩,其董事长迈克尔·罗曼说,“十四五”规划非常重要,从中可以看到,中国非常关注公共卫生问题,3M可以和中国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此外,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3M会进一步关注老年群体。
“欢迎外国企业参与中国养老产业发展。”3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以视频方式会见论坛境外代表时,这样回答一个有关中国养老市场的提问。他还表示,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鼓励和欢迎符合中国老人身体状况和实际需求的养老产品进入中国。
过去几年,大宗商品独立贸易商托克集团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找到了不少合作机会。该集团董事长卫杰明说,“中国表现出了非凡的韧性”,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打击后,中国成为唯一一个避免陷入衰退的主要经济体。随着中国以更强的姿态走出疫情的阴影,他们看到中国积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复苏,既提供价格合理的疫苗解决方案,又通过资金和其他支持为这些国家提供帮助。
他认为,中国和亚洲经济的强劲复苏,将支持对大宗商品的更高需求。满足市场需求,需要高效地连接国际贸易链。“我们很自豪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企业一起扮演这样的角色。”
今年前两个月,中国消费、投资、货物进出口等主要指标都保持了同比30%以上的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对此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稳中向好”,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很强,中国经济增长的后劲很强。
看好中国经济,国际机构也纷纷上调预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说,他们预计,今年全球GDP增速将回升至5.5%,中国有望增长7.8%,成为全球复苏重要的火车头。
“我们一直在听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提开放性,开放是非常重要的基调。”他说。
联合利华全球首席执行官乔安路认为,“双循环”重点在国内循环,同时明确是开放的,国内和国外市场能够相互促进,这是一种潜在的双赢。“我们理解双循环的经济原理,以及“双循环”背后对更大程度的自给自足的希望,这预示着中国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激动人心的新阶段,我们也欢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
联合利华是改革开放后最早重返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之一,从2004年到2020年,其在华业务扩张了近4倍,并在上海设立了一个研发中心。这得益于中国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这家快速消费品公司的掌门人说,联合利华对“双循环”有着深刻的体会,会积极参与中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介绍,现在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要素成本结构和比较优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通过外循环集成全球优质资源、优化要素配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特别迫切。有些在华跨国公司和商会反映,中国存在“准入不准营”的问题,商务部已会同相关部门采取了专门行动,截至2020年年底,共清理了400多部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法规、规章与规范性文件。
“开放”“创新”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的高频词。“十四五”时期,中国宣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将年均增长7%以上。纽约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认为,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中,创新是核心要素。“我觉得现在毋庸置疑,中国是有能力做创新的。”他说,“可能10年前大家还在讨论这个话题,但是过去10年中国的创新能力令人印象深刻,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怀疑了。”
谈到中美关系当下经历的困难,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说,两国应该建立更多互信,其实中美之间的共识比我们看到的都要多,应该共创一个繁荣的未来。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情况下,今年有165位外方代表参加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这是论坛创办22年来外方代表最多的一届。论坛中方主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表示,本次论坛的举办再次证明:对话比对抗好,交流比封闭好,合作比“脱钩”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 张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