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小西瓜解了“脱贫之渴”

发布时间:2020-06-07 00:41 来源:新华网 作者:朱筱、陆华东、郑生竹

  新华社南京6月6日电 题:小西瓜解了“脱贫之渴”

  新华社记者朱筱、陆华东、郑生竹

  6月初的苏北大地,阳光耀眼,气温节节攀升,江苏省淮安市苏嘴镇沙吉村的瓜农们忙着采摘、搬运、包装,汗流浃背,心里却甜得很。

  沙吉村的西瓜属于“袖珍派”,圆滚滚的,成年人一只手可轻松托起。“别看个头小,地头价每斤卖5元,比普通西瓜的市场价还贵。”62岁的村民于志远两年前才知道“西瓜还能长这样”,更没想到小小的西瓜能改变他和其他贫困户的命运。

  沙吉村有种植西瓜的传统,但以前的普通大西瓜经济效益并不高,村民们风吹日晒,辛苦一年换不来好收成。2016年,全村仍有800多人是低收入人口,被列为江苏省定经济薄弱村。

  变化也发生在2016年。为走出困境,沙吉村党总支书记于洪军邀请江苏省农科院的专家现场“把脉问诊”,很快找到了症结:大棚设施简陋、种植方法不科学、西瓜品种有待改良。

  拿到“药方”,村里迅速行动。争取产业富民资金,先后投资250万元建起400亩钢架大棚,配套建设道路和泵站,成立专业合作社,开始尝试种植小西瓜。

  对于新品种,村民们起初大多持观望态度。村干部们站了出来,承诺如果有收入全部归村集体,损失则由他们承担。

  种植小西瓜技术要求高,水和肥料一旦控制不好,口感、形状都会受到影响。“过去农民主要靠天吃饭,现在我们发现,靠科技才能致富!”于洪军带着一群人虚心求教,严格按专家们的要求操作,第一年“试水”的30多亩小西瓜推向市场后供不应求。

  2018年沙吉村小西瓜种植规模达到400多亩,村集体收入65万元,2019年突破100万元。今年5月,该村种植的“苏嘴小西瓜”在江苏省一项评比中获得小果型组“瓜王”称号,名声渐响,销量也增加了。

  于洪军介绍,大棚小西瓜的平均亩产收益7000元左右,是传统大西瓜收益的好几倍。“扶贫项目必须因地制宜,用市场眼光选择,坚决走现代农业道路。”

  听闻沙吉村小西瓜的口感不错,淮安市民曹开志特意驱车1个多小时过来,一口气买了6盒。记者看到,到村口买瓜的人络绎不绝,瓜农们晒得脸通红,但眉眼间都是喜悦。

  “西瓜甜,日子更甜!”于志远2019年加入合作社种植西瓜,3亩多地年收益2万多元,与其他建档立卡户一起脱了贫。

  伴随村集体收入提高,村里旧貌换新颜,水泥路通到田间地头,主干道架起路灯,许多家门口停着小轿车,供村民议事休闲的新村部也建好了。

  “一‘切’刚刚好”,小西瓜的包装盒上写着这行字。对于曾经一穷二白的沙吉村村民而言,一切也刚刚好!

【责任编辑:侯歆钰 流程编辑:罗征】
相关文章
图片阅读更多>>
推荐
我看见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习书记来到学生社团活动中心》专题报道
    5月28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习书记来到学生社团活动中心》——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八)专题报道,采访了2003年4月1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做专题调研时,来到学生社团活动中心,与青年学子进行交流的场景。报道刊登后,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专门的学习研讨,很多都发表了自己的感悟。
  • 给孩子的节目:英雄就在身边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播出的六一特别节目《我们的节日》中,节目组特意为孩子打造了一场绘本故事表演,在这个属于孩子的节日里,让平凡英雄的孩子通过屏幕,向全国的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的爸爸妈妈。节目总导演说:"我们希望通过孩子的视角来看到他们身边的这些普通人,让孩子知道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而这些普通人就是孩子身边的最普通的爸爸妈妈。“ (视频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文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
  • “云思政”如何让青年人从拒绝到接受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党委书记王义军提交了一份《关于推动各大新媒体平台提升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性的建议》。王义军表示,目前,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网上宣传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短板,亟待解决。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唐忠宝认为,想要让青年人接受,就要先去了解和研究他们喜欢的东西。为了走进学生们的内心,他从微博、哔哩哔哩、知乎等平台,了解青年喜欢的产品形式和关注的社会话题,并把这些话题带到课堂上。
1/3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