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际-- >> 国际新闻
APP下载

沉寂六十七年的战绩揭秘 38军曾击毙美军上校

发布时间:2017-11-20 16:11 来源:环球网 作者:徐鲁海

  沉寂六十七年的战绩揭秘

  38军在龙源里击毙美军上校

  作者:徐鲁海 (原创)

  击毙美军上校,是1950年11月29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我志愿军第38军337团在西线龙源里阻击战的重大战果。

  二次战役中,东线的志愿军27军也在新兴里击毙了美31团上校团长麦克莱恩。原27集团军编史办主任张克勤同志说:“麦克莱恩上校不是在战斗中被当场击毙的,而是在他负伤后被送到东京美国陆军医院,4天后抢救无效死亡的。”337团击毙的这名美军上校,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唯一在战斗中当场击毙的美军军衔最高的指挥官。

  我父亲徐炜将军在龙源里阻击战中任337团政委。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宣传革命老前辈的英雄事迹,在写他的传记时,我曾就这个问题采访过时任337团6连指导员的祝再馨同志(曾任114师副师长),他回忆了那场战斗经过:

  抗美援朝二次战役开始后,337团配合兄弟部队打下德川,又一夜行军145里到达三所里后,第二天深夜奉命急行军,于次日凌晨先敌占领龙源里,堵住了数万名南逃北援之敌。

  为打开南逃的退路。11月29日上午,敌在向我坚守葛岘岭高地的1营阵地攻击受挫后,北援的美军经侦察发现,龙源里村北主路三叉路口向右拐,与南下顺川主路相通,沿着此道路攻击,即可从侧后攻击我1营葛岘岭阵地,亦可与南逃的美军会合。在呼唤空中支援后,美军在一名上校的指挥下,在飞机和炮兵、坦克的掩护下,立即沿这条路向我2营先遣分队坚守的143高地发起攻击。

  此时,在葛岘岭高地团指挥所的徐炜正用望远镜观察着战场动态。险报接踵而来:“2营先遣分队的前沿阵地失守,敌正攻击143高地,敌占领1营阵地道路对面的小山包,主阵地受威胁。”徐炜十分焦急,此时337团阵地南北之敌相距不足800米,而2营主力未到,仅有的预备队2连也已进入北面的警戒阵地与敌相撞,徐炜手中已无兵可用。如果敌攻破143高地,1营阵地就很难守住。他决定抽调警卫团指的兵力,让警通连副连长周秉修(曾任38军后勤部副部长)带2个排做好支援143高地的准备。

  紧急时刻,参谋卢洪亮(曾任113师副参谋长)报告,“2营主力赶到了!“命令迅速展开”。徐炜指着143等几个高地说,“让他们立即抢占有利地形,侧击敌人,把三叉路口卡死。6连配属营机枪连,在143高地组织反击,夺回高地前沿阵地。”

  143高地在三叉路口东侧,与葛岘岭高地隔路南北相望,控制着南下顺川乡村主路的出口。6连在连长稽月才、指导员祝再馨的指挥下,勇猛地插至敌侧后,快速设置了反坦克和机枪阵地,从高地居高临下发起反击,敌先头坦克被击毁,正面遭突然攻击,侧后遭火力打击,进攻之敌迅速崩溃,扔下尸体和装备,向龙源里以南溃逃。此次反击,炸毁敌坦克1辆,消灭美军步兵30余人,击毙美军上校一名。

  这名上校可能就是让美38团坦克手梅斯驾驶坦克返回去的那个美骑1师团长。(《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第423页)

  祝再馨回忆时说:“我连战士追击美军冲到山下公路时,发现被打死的敌军官是一名美军上校,因战斗结束时,几架“油挑子”(美F-84战斗轰炸机)飞来扫射轰炸,部队为安全,迅速撤回阵地隐蔽,未能及时打扫战场,后来再打扫战场时,没见到尸体(已被美军抢走)。因此,团里没有作为战果上报。”

  听了老首长的讲述,我心中十分感慨,志愿军先辈在朝鲜战场上,以极其落后的武器,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与装备现代化武器的敌人作战,所取得的每一个战果、每一次胜利,都是那么极其的珍贵。尤其是击毙美军上校这个重大战果,如果当时公开披露、大力宣传,对于激励士气、打击敌人的作用将难以估量。但是,志愿军先辈严谨求实的对待战果,对未经严格核实的战果坚决不上报。革命老前辈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作风让人景怀!我军为什么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抓建设、打胜仗。这是我军的红色基因和传家宝,是我军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如果我们今天能够核实当年志愿军这个重大战果,不但能更好地宣传英雄的事迹,传承光荣的传统,也是对当年浴血奋战的志愿军烈士和革命老前辈最好的纪念和缅怀。

  为了做好这件有意义的事,我采访了几十名当年参加战斗的老同志,他们都很支持我这个想法,认真地回忆了当年战斗的情况。时任团作战参谋的张浩畔同志(曾任113师副师长)分析说:143高地在1营阵地左前侧,敌攻破这个高地,就可绕到1营阵地后侧发起攻击。如果1营阵地失守,南逃北援之敌就能会合,龙源里这道闸门就会打开。因此,143高地是双方的争夺点,美军高级军官到现场指挥也是有可能的。而且美军有制空权和重型火炮,2营主力虽有重机枪和迫击炮,但他们当时在三所里支援338团打反击后正急行军往这边赶,还没到达,而坚守143高地的分队只有步枪、刺刀和手榴弹,杀伤范围有限,因此,美军官在他认为的安全距离内没做任何防护,就直接在公路上的吉普车指挥。

  老同志的分析,说明击毙美军上校是符合当时战场实际的,他们当年也听说过击毙美军上校的这件事,但都没亲眼见到。所以,虽然老同志讲的情况比较客观,但都不能证实这个战果。我又查阅有关史料,也没找到这方面的内容。我体会到核实这个战果的难度,当年在战场上都很难做到,几十年后再想核实就更难了。

  就在我对此一筹莫展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事情发生了转机。

  那是我在寻找张成福烈士的照片时(见2015年12月3日解放军报),找到老战友朱冬民。他1976年曾任6连1排长,那年听老指导员祝再馨讲传统后,他就非常想把这个重大战果搞清楚。近年来,中央关于要发掘好运用好部队的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更坚定了这名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对人民军队无比热爱的老兵的信心。

  朱冬民有个想法,也是我军长期作战实践所证明的:就是敌方提供的证据也可以证实我军的战果,而且更有说服力。如抗战时,我八路军击毙日军阿部规秀中将,虽然日军马上运走了尸体,但以后日本报纸公布了消息,这个重大战果就得到证实。因此,朱冬民利用转业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工作的便利条件,查阅了很多外国的书籍和资料。那天我找到他时,他告诉我两个信息:

  一是被美国人称为最冷静、最客观、最犀利的美国历史学家和新闻记者,两度普利策奖得主哈伯斯塔姆在《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中写道,美38团坦克手梅斯回忆说,11月29日上午,在葛岘岭山口以南,有一名美军上校(美骑1师团长)过来让他驾驶坦克返回去(向志愿军进攻)。梅斯的回忆证明:确有一名美军上校在山口以南指挥,以必要安全的距离判断,其位置应在龙源里村附近的开阔地,而该地距143高地南侧不远。但此书没披露这名上校后来的行踪。

  二是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出版的《朝鲜战争》一书中,也讲了美军在龙源里遭到志愿军的沉重打击,伤亡惨重,虽没点明美军上校阵亡,因为日本宣传要看美国的眼色,但也谈到战斗中,美军“师参谋长以下(指挥官)从此以后不知道消息。”在朝鲜战争中,美军中有很多日本情报官和翻译及日裔美国军人,因此日本人掌握史料的还是比较准确的。

  这两个方面的信息虽有一定参考价值,且大部分内容与老同志的回忆相吻合,有的如敌方行动还更详细,但都是间接的,当事人都没有亲眼见到这名被击毙的美军上校尸体,因此也不能作为证据来证实。纪实文学不是小说,不能虚构,必须要有事实为依据。更何况这是志愿军重大战果公开披露,必须象老前辈那样严谨求实,在没有证据证实之前,不能做结论。所以我只是将美国人和日本人有关龙源里战斗中美军的行动和对我军的评价等有关内容写到《磨砺——徐炜将军的战斗历程》(以下简称《磨砺》)书中,以此来证明我军的英勇顽强和战斗胜利,但击毙美军上校的内容还是没有写到这本书中。

  《磨砺》一书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后,受到广大官兵的欢迎。我到老部队和干休所去送书,许多熟悉龙源里阻击战的老同志看了《血战龙源里》一节,都为这个重大战果没写到书中感到遗憾。朱冬民也收到了我的书。今年春节后的一天,他来电话告诉我:“核实击毙美军上校的战果有希望了。”

  今年是建军九十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当前,我军新的领导指挥体制、新的武器装备、新的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正在使我们这支伟大的军队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重塑,但政治建军的根本原则永远不能变,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永远不能丢。传承这个红色基因,发扬这个光荣传统,对于贯彻落实习主席强军思想,端正风气,改进工作,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真是太重要了!在这个时候,志愿军这个重大战果能得到核实,核实的是战果,赞颂的是英雄,传承的是精神,开拓的是未来,这是改革强军的生动教材,也是向建军九十周年献礼!

  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北京。阳春三月,北京外国语大学院内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桃红柳绿,书声琅琅。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呀!在北外宽敞明亮的外教楼里,朱冬民拿出一本厚厚的英文书,这是英国官方战史《朝鲜战争的英国参与》,书的封面是一名英国军官在指挥英军炮兵射击的图片,图片中的榴弹炮闪着白光,冒着黄烟;远处的一座座黄褐色山峰,就像是烈火焚烧过的残灰和焦土,仿佛是亘古的荒漠。

  朱冬民告诉我,他认真阅读了美国人和日本人的书,发现他们对英军在龙源里支援美军作战的经过都有记录。特别是日本人的书中写道:“英军已在葛岘岭南侧受阻。营(英军密德萨斯营)沿途北上未发生情况,但在葛岘洞西侧的三叉路口向右一拐,突然遭到迫击炮和机枪火力的杀伤,损失严重,丧失了攻击能力。”日本人讲的英国人攻击的地点就是6连坚守的143高地前。根据这个线索,朱冬民通过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工作的朋友找到了这本英国官方的战史的第一册书,并请外籍教师教将龙源里阻击战这一节的文字翻译出来,从中有了重大发现:

  书中第333-334页,记述了当年在龙源里率领英国皇家陆军第27旅密德萨斯营支援美军作战的曼上校的回忆,曼上校说:“1950年11月29日上午,先遣连通过龙源里村,到达山脊最高处停下,在道路向路沟倾斜的一侧是一辆布满弹孔的吉普,里面躺着美国陆军上校和司机的尸体。

  由于这本书没在国内公开出版,得到这个信息后,我又通过友人到英国查询:本书是1995年6月由英国皇家文书局出版的。他还在英国的互联网上查到了英文书名和作者,证明本书是英国官方正式文献。曼上校是亲眼看到被击毙美军上校尸体的当事人,他的回忆可以直接证实这个战果。

  被击毙的美军上校可能就是让梅斯驾驶坦克返回去的那个美骑1师团长,美骑1师是美国陆军历史最悠久的王牌师,号称美国“开国元勋师”,官兵都佩戴着马头图案的臂章。骑1师上校指挥官被击毙,是美军的耻辱,对美军的震撼和士气及在国际上所造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美军对外从不提美上校在龙源里阵亡的事,倒是当年在龙源里亲眼目睹美军上校尸体的英国人说了实话,才证实了志愿军这个重大战果。

  再版的《磨砺》一书,据此加进了击毙美军上校的战斗经过,这是本书内容的重要丰富和完善。掩卷付印之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击毙美军上校这件史实直到六十七年后的今天才得以确认和公开,当年参加龙源里战斗的志愿军大部分都不在了,但岁月的流逝不会湮没他们的战果,新一代军人将永远铭记志愿军的英雄业绩,以他们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光荣传统,在改革强军的征程中创造出更加灿烂的辉煌!

  ……

  近日,我看到老战友胡中乐写的《万岁军》电影文学剧本,倍感兴奋,热血沸腾,他倾透了几十年的心血完成此稿。38军在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中,书写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迈壮举,成为“最可爱的人”。彭总电令“三十八军万岁”!此战,我志愿军各部队致使美军两大主力王牌:美第1骑兵师遭到重创,美第2师受到歼灭性打击,促美溃退至三八线。人们称这是“美国陆战史上的最大败绩”,“改变了历史进程”,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者:徐鲁海、原武警云南总队政治部主任、大校。)

  (胡中乐,《万岁军》剧本编剧,现为中国外交笔会理事)

来源:环球网

【责任编辑:杨奕钊】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