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清洗”断桥残雪“碑的浙大专家 曾揭示长城千年不倒的秘密

发布时间:2017-03-31 08:00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曾福泉

W020170330506925050511_600.jpg

张秉坚教授团队调研山西古代壁画和彩塑的保存和修复状况

  浙江在线3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周炜)“断桥残雪”碑被泼洒红漆后,浙江大学文物保护材料研究实验室张秉坚教授团队紧急出动,“妙手回春”,采用专业试剂清洗石碑,用了6个小时恢复石碑原貌,没有对石碑造成任何损坏。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张秉坚这位著名的“文保达人”是学化学出身,原本是个地地道道的“理工男”。现在他是浙大化学系和人文学院文物与博物馆系的双聘教授。

W020170330506926628109_600.jpg

张秉坚教授(右二)团队参与北京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

  古代壁画和砖、石、土等各种材质的文物如何被腐蚀又如何保护,张秉坚研究得颇为透彻。仅在2016年,张秉坚团队就应邀到北京故宫,对养心殿的油饰彩绘、壁面裱糊、地面金砖和全部石质文物做了勘测评估;又到山西的多个古寺庙勘测古代壁画和彩塑的保存和修复状况。

  最值得称道的工作,恐怕当属张秉坚带领团队潜心研究多年,揭示了古代中国人砌城墙用的糯米灰浆的秘密。现在,拿到一份城墙砖上附带的灰浆样品,浙大文物保护材料研究实验室就能检测出其中的淀粉等各种成分。用现代方法重制这种糯米灰浆,能在文物修复中发挥大作用。这个发现引起世界轰动,许多外国媒体找到张秉坚,要看看中国人用来修长城的“古代水泥”。

W020170330506927538764_600.jpg

张秉坚教授团队参与北京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

  张秉坚的办公室里,两个并排三层的大书架,一个放满了《电化学与腐蚀科学》之类的化学专业书,而另一个则都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视觉地图》一类的历史人文书。他开启向“文保达人”的转型,始于对建筑石材行业的研究。张秉坚常年去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城墙、石窟、寺观等考察调研,最关心的,就是古代的墙、砖是用什么做的。而他本人的研究领域,也由“石材”拓展到了“石质”,一来二去,张老师的圈子里多了很多文博系统的朋友,他越来越感觉到,文物这个“特殊的病人”,“对症下药”的要求很高。

  张秉坚发现,钱塘江的明代、清代鱼鳞石塘,南京、西安、荆州、开封等地的古城墙,都使用了糯米灰浆。砖石经糯米灰浆粘合,虽经百千年的风雨冲刷,建筑仍然非常坚固。虽然在近代水泥引进之后,糯米灰浆逐步退出建筑市场,但在修复古建筑上,糯米灰浆却比水泥要更适合得多。

  “文物的修复并不是越坚固耐用的材料越好。它很可能形成伤害,水泥就是文物修复的大敌。如果用错了,那受损的文物就是我们的耻辱碑。很多文物为什么不去修复?因为至今没有找到安全、可靠的材料和方法。”张秉坚说,他理解的“好药”,应该是用得上去,又拿得下来,而且不会伤害文物本体。因此,“救治”的关键一步,就是“了解病人”。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张秉坚团队揭示,糯米浆和石灰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结构使糯米灰浆韧性好、强度高,耐腐蚀。外国媒体对此评价说:“中国科学家发现了长城千年不倒的秘密”。英国电视制片公司在我国拍摄历史考古纪录片《长城的秘密》时,专门把张秉坚团队成果作为拍摄内容。化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化学研究综述》(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特邀张秉坚就此撰写综述文章。

  传统糯米灰浆配方良莠不齐,为应用于现代文物保护,张秉坚团队以古代典型糯米灰浆配方为基础,从石灰原料、糯米种类、填料和添加剂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配方优化研究和性能检测。优化配方的传统糯米灰浆已被应用于德清寿昌桥、杭州香积寺石塔、杭州梵天寺石经幢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保护工程。

  为适应现代文物保护工程的需求,研究团队还着手研制“开包即用”或“开盖即用”的糯米灰浆,使传统糯米灰浆的使用能与现代水泥一样便捷。在温州市国安寺塔维修工程中,15桶“开盖加水搅拌即用”的糯米灰浆就被用于修补石塔的勾缝。

来源: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齐琪】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