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2020
10/11
13:33

品评一周时事

十一长假,谁的不文明入了公众的眼? | 媒体札记

作者:黄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是人们难得的休闲时光。不过,舆论场并未一同“休假”,依然有不少热点话题,备受媒体与网民的关注。

其中,每年都会出现的“例行话题”之一,就是长假旅游潮中的不文明现象。日前,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竟然有游客越过围栏抚摸佛像,甚至部分靠近人行栈道的佛像已经被摸得“包浆”。对此,北京日报客户端发文表示:“文明很大,是个反映社会发展程度和国民素质水平的重要指标;文明很小,体现在每个人的言行举止上。”

违规触摸文物,不仅是个别游客素质低劣的表现,也会对文物古迹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好在,大多数人都意识到了这种行为绝不可取。相信随着保护文物与文明出游的意识的不断提高,这种令人痛心的事能越来越少。

假期当中,也有一些新闻让人暖心。近日,一张拍摄于无锡火车站的照片在网上热传。从照片中可见:“使用老人机,或者无手机、手机没电、不会操作、无微信的旅客,可以通过专门的服务通道。”这一细节,触动了很多人的同理心。很多人都在网上表示,希望这样人性化的安排能逐渐普及,给那些对电子设备不熟悉的人更多关怀。

事实上,公共服务本来就应该以人为本,尽可能方便民众,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面对此事,《新京报》表示:“无锡火车站为因故无法展示健康码的群体开辟专门的服务通道,这样一个人性化的安排,就是网友心中值得肯定、充满温度的善政善为。”《工人日报》也发表评论称:“公共服务本来就应当覆盖所有人群,不应当要求群众必须有智能手机,必须使用线上支付,相反,有关服务保留线下人工办事渠道和现金支付方式,才是必须的,甚至应当是成文规定的。否则,总有人会以智能化之名,行偷懒之实。”

在当前的防疫形势下,让每个进入公共场所的旅客出示健康码,的确有其现实必要性,但这一要求在实践中也要考虑到具体情况的复杂性,不能“一刀切”式展开。正如《北京青年报》发文所言:“哪怕是深受互联网影响的年轻人,也同样有难以出示健康码的尴尬时刻。手机没电也好,手机不慎丢失或者忘记携带了也罢,处于困境的他们,同样需要‘温柔相待’。正视不能提供健康码群体的利益诉求,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无健康码通道”见证了公共服务的品质与成色。”

提升公共服务并非一句空话,而要体现在如上细节之中。一些地方政府的举措是否真的有助于民生事业与民众福祉,也往往体现在细节问题上。

比如,日前湖北荆州、贵州独山等地的某些大型公共工程,就受到了相关部门的严肃批评:“巨型关公雕像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水司楼存在脱离实际、滥建‘文化地标’、破坏自然景观风貌等问题”。对此,《南方都市报》认为:“不追求历史的韵味,不注意文化的意义,一味在外观的高大上努力,使得一些地方竭尽财力打造的所谓文化地标虽然奢华,却一点儿也不文化。”

光明网则发表评论指出;” 破坏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破坏自然景观风貌,只是所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可能带来的后果影响之一。不管是以何种名义建设,要有效降低地方项目对于环境和生态的破坏风险,归根结底是要从源头上彻底减少形象工程产生的可能性,将其背后的决策权关进笼子。”

不可否认,过去有一些地方的官员为了“出政绩”,大费钱财搞各种各样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甚至独山县这种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的地方,也热衷于建设庞大而不实用的“地标建筑”。这在短期内或许能引起外界的关注,赚得一时的噱头,但却给地方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破坏了正常的城市建设与民生发展节奏。广大基层干部还需深刻从中吸取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另外,还有一件看起来不大的事情,也在舆论场上引起了热议:不久前,有多个私家车主在返乡途中看到有车辆占用应急车道,拍下了数百张照片和视频,向当地警方举报。网上有人认为这是在“多管闲事”,但事实上,正是因为这样关心公共事务的人多了起来,那些有违规甚至违法念头的人,才会收敛自己的行为。《北京晚报》对此表示:“明明体现了正义感,是急应急车道之所急,怎么能叫多管闲事?敢走应急车道,就别怕被抓拍举报。”

事实上,正是因为很多日常的错误行为没有得到纠正,才纵容一些人在“法不责众”的念头下做着违法违规的事。明确规则意识,应当从日常的每一个细节做起。

媒体札记,中青报评论员带您品评一周时事,我们下周再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