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2020
09/01
09:42

这是我获得的最高荣誉

“最美医生”蔡卫平与传染病打交道的37年

作者:林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9月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这是我获得的最高荣誉。”年近花甲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卫平,刚刚获得了2020年“最美医生”,他也是广东省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医生。


在感染科奋斗了37年,有着“抗非”功臣、艾滋专家、全国人大代表等多重身份的蔡卫平,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依然坚守着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他甚至计划好退休后,继续为健全基层医疗出力,投入到健康扶贫的工作中去,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站的建设,继续培训更多的基层医生。

尽管获奖无数,但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这只是对以前工作的肯定。“我希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患者多做一点事情。”


艾滋病感染者的“守护神”


作为艾滋病临床医生,蔡卫平在我国较早开展了艾滋病的规范化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谱的调查以及其药物预防与治疗等研究工作。他与艾滋病感染者交朋友,不但为艾滋病感染者治疗身体疾患,还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引导他们积极配合治疗。

如今他已经带领团队,成为全世界最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点的“守护神”,个人治疗近2万名患者。过去30余年里,蔡卫平所在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承担了广东省近1/3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和随访工作,临床诊治水平国内领先。




“艾滋病刚刚开始流行的时候,好多地方都没有从事这类工作的医务人员,最深的感受就是缺医少药。”蔡卫平清晰记得,十几年前他们到河南驻马店、安徽南阳等地驻镇驻村指导艾滋病防治。当时村长就把村里感染HIV的人叫到一起来,大家坐在村委会的院子里看病。开展义诊时,一大群人把院子围得水泄不通。一些患者因为药物引起的皮疹相当严重,但村医却无法处理;由于限制艾滋病患者自由流动,遇到难题,村医还得请上级专家来看病……这些窘况使他认识到:要改变艾滋病防控困境,必须下沉到基层。

在艾滋病患者的治疗、防控和管理上,蔡卫平发现很多令人纠结的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国都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艾滋病患者,甚至直接参与治疗。这一模式往往无法理顺疾控中心与医院的关系,以至于在治疗上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情况。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蔡卫平四处奔走,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密切合作。终于,在多方的协调和努力下,2003年开始,广东对于艾滋病防控和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全都落在了各级医院。

后来,蔡卫平牵头制订了《广州市艾滋病及常见机会性感染减免费药物治疗实施办法》,最大限度地照顾到了艾滋患者的权益,被喻为至今国内最好的“四免一关怀”地方政策。如今在广东,无论艾滋病患者户籍在哪儿,都可以自主选择在任一治疗点检查、取药,享受与本地户籍居民同等的医疗待遇。蔡卫平坦言,“这对流动人口管理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我喜欢挑战,做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治好别人看不好的病!”在蔡卫平的推动下,针对艾滋病患者的多个更为人性化的政策落地。2011年,全国第一个艾滋病诊疗质控中心——广东省艾滋病诊疗质控中心成立了,患者可在广东省73家医院就近获得高质量的治疗,受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高度好评。在广东,艾滋病的病死率降至3%以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因为在艾滋病防控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蔡卫平获颁2012年度贝利·马丁奖,并获得10万元奖金。现场,蔡卫平就将10万元转赠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用于基层医护人员培训。他认为,获奖并非他一个人的功劳,而基层艾滋病防控还有很多薄弱环节。

让蔡卫平没有想到的是,这笔捐款成了协会的“金字招牌”。10万元至今未动用,反而因为它的存在,引来了不少社会机构和企业的支持这项培训,让无数基层医生受益。


抗“非典”战“新冠”的一线老兵


今年年初,新冠病毒肺炎来袭。作为广东省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的蔡卫平,再次冲到了救治一线,如同17年前抗击“非典”时的干劲儿,没日没夜奋战、冷静理性地做出判断。



“非典”时因为太疲惫,蔡卫平不幸被感染,并迅速发展为重症,九死一生。

回忆起17年前的情景,蔡卫平说自己“当时真是勇猛”,之前一直在摸索并坚持“适度应用激素抗感染”的广东用药方案,倒下时竟然想的是“可以亲身验证我们的用药方案了……”病情最严重时,他与病房“室友”、同样中招的同道张挪富一起,不肯进ICU,一样坚持无创辅助呼吸,与救治他的呼吸传染病专家、老同学陈荣昌一起,实践着广东用药方案。20多天,蔡卫平真的挺了过来,也真的亲身检验了正在探索的用药方案是正确的。

“熬过了这样的痛苦,才真正感受到做病人的感受与对医生的依赖。”蔡卫平说,真的是非常宝贵的换位经历。

然而,新冠肺炎传播更快、防控难度更大,患者也更多。但这次,蔡卫平很淡定。他强调加强院感防护,保证医护人员的休息时间;将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分类收治,避免了交叉感染;危重病人集中在ICU病区,配备两倍人力;患者有加重迹象就立即送ICU,减轻其他病区的压力。

1月17日晚,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嘉禾院区综合ICU接诊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蔡卫平凭借专业素质和敏锐直觉,科学调整隔离病区,迅速制定诊疗流程,为后来高效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最高峰时,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患者近300例,同时有3个重病号上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许多专家倾向于用重药,甚至4种抗病毒药联用。但是,蔡卫平与其他专家反复争论,呼吁不能多种药物联用、大剂量用药,产生的副作用可能比好处还多。

蔡卫平最佩服钟南山院士,因为“他讲真话”。一旦公众对疫情有任何疑问,蔡卫平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以一名感染科专家的身份提出意见或建议,向公众袒露实情,最大限度地获得公众的理解和参与。最早解释复阳现象、提出超长潜伏期是个案、科普群体免疫是怎么回事……他的判断最后都被证明是正确的。

当全社会聚焦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时,蔡卫平的头脑中始终绷着一根弦,要防止医疗次生灾害的发生。“不能把病区都撤了,否则其他传染病患者得不到及时医治。”于是,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保留了1个重肝科和2个感染科,让艾滋病、肝病、疟疾、重流感等患者的救治有了保障。


人大代表心中“患者最大”


经历了“非典”和新冠肺炎两次大疫情,蔡卫平对重大疫情防控机制进行了更深入的反思。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蔡卫平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建设平战结合的综合性传染病医院,应对各种重大疫情的建议”。两个多月后,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对比文件中的许多专业提法,他的建议被采纳了。

“不仅仅是提法,很多的字眼都是一样的,我相信是被采纳了。”蔡卫平认真看完全文,开心地说,通过自己的一点点努力,推动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的落地,还是挺有成就感的,毕竟一辈子能遇到这样的机会不多。

1983年毕业从医,不管是艾滋病,还是登革热、埃博拉、H7N9禽流感、“非典”、霍乱、新冠肺炎等传染病,蔡卫平一直都冲在最前面。

在同事眼里,蔡卫平是顶级专家——全国感染病领域知名专家、国家卫健委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专家……是令人心安的所在,再揣着提防心、不信任感的患者,蔡卫平一出马就质疑全消。“他理所当然是‘最美’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三科主任何浩岚说,除了专业,更重要的是蔡卫平对患者有着深厚的同理心。美不是外在,是内在的医者仁心。

蔡卫平觉得,医生是唯一能让人把命交到自己手上的职业,因此“患者最大”。如今,他会说:“每次看到病人的眼睛,我就会告诉自己一定要用尽全力,我要把生的希望带给更多的人。”等退休以后,蔡卫平就想单纯做个医生,当了几十年的科主任,分心太多了。

“只有时刻心系患者,急患者之所急,才能发现那些平时不易察觉的痛点;只有走出诊室,走到基层病患中间,才能开创真正有效的医治方案。”这是蔡卫平从医37年的初心。

【责任编辑:姜蕾,齐征】

最早的“中国”在这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8-20 17:05:01

“紫禁城建成600年纪念券”发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8-20 17:03:34

神仙可能不坐电梯,但国漫的故事要好好继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8-20 17:01:33

科尔沁版画:刻在木板上的传承

新华网2020-08-14 20:27:27

老字号走心的跨界

中国青年报2020-08-10 12:51:18

一个王朝的序幕

中国青年报2020-08-11 08:49:53

谁都可以有一首属于自己的歌

中国青年报2020-08-07 11:53:31

身处不确定状态 你如何管理时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8-07 11: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