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江心洲上的中外实验

发布时间:2018-08-09 21:28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杨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杨杰

    从陆善华家的窗户往外看,绿茫茫一片,一直延伸到长江边。若是往里看,则会注意到一张全家福,摆在最高的位置上,那是他们与老房子最后的合影。

    陆善华和15000个同乡生活在南京市建邺区与浦口区之间的江心洲上。这是长江下游的冲积沙洲,状若青梅,古时曾被称作梅子洲,岛内盛产葡萄。

    几年前,这片种满葡萄的土地换了个名字——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要发展成集生态环保、信息科技、文化旅游、现代都市服务、生态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科技城,低碳智慧岛”。

陆善华的家

    这个项目为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框架下,由新加坡有关企业与南京合作建设的一个区域性、综合性大项目,也是迄今南京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整体合作项目。

    科技公司陆续搬进来,高楼一层层建起。57岁的陆善华也从村民变成了居民。一家十几口人换了7套房,住上“新加坡顶级设计公司设计的楼房”。

    一进安置房小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邻里中心综合体。一楼是菜场,飘着柴米油盐的味道,二楼是超市,员工多为原住民,三楼以上有餐馆,也有社区服务大厅。

    大厅刷着绿色墙壁,装饰着六边形图案,“这代表葡萄,虽然葡萄不种了,但还留着葡萄元素。”社区支部书记陈梅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小葡萄种出大文章”。

    陈梅穿着一身鲜艳裙子,大声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新加坡元素”。“人车分流,负一楼是非机动车,负二楼是机动车,这在安置房里很少见的。还有呼叫系统。”

    楼里的活动室都起名为“坊”,有打乒乓球的,有拉二胡的,有跳舞的。小孩也有儿童乐园。居民说“小区像公园,家中像宾馆”。

    农民上楼,习惯也得随之改变。沈勇是南京洲岛现代服务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期安置房的项目副总监,他印象深刻的是,最初搬到这里的人“居住意识淡薄”。

    “乱扔垃圾、高空抛物、车辆乱停乱放比较多。”沈勇说。后来,他们给每一栋楼安排了一位引导员,还设巡逻岗,在幼儿园等场所宣传引导,甚至安装临时摄像头,“警告”居民高空抛物会被记录,“移送公安局”。

小区晾晒区

    “朋友来看,说哎呀,你这是安置房啊,语气羡慕,他脸上也有面子。”沈勇说,他们花了两年时间,来改变居民的习惯。

    也有一些习惯是迁就农民的。在看不到一辆车、绿化完善的小区一角,几个架子支起,晒着床单衣服,满足晾晒习惯。

    街道副主任周月江说,他们曾和清华大学的团队合作,探索社会治理的创新,“把先进理念带给农民,帮助文明行为养成,”周月江说,“以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这个小区安置了5020户,几栋楼之外,新的科技公司正在崛起。

    “全岛所有产业都是科技研发类产业。”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吴凡介绍,正在建设的科技岛,保障规划建设用地不增加、生态湿地零损失、水面率保持与现状6.5%不降低。全岛生态保护用地比例占全岛用地约55%,综合绿化覆盖率为70%。

    安置房社区工作人员的办公室有着写字楼白领的摆设,人人桌前挂着一套西装。“现在更人性化了,以前我们的工作都是定好、下去传达;现在什么事都跟居民议。”陈梅说。

【编辑:杨海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