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一年巡护4万公里

13名长江渔民变身职业“护豚人”

发布时间:2018-08-06 23:10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磊 汪艳 陈东

    通讯员 汪艳 陈东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磊

    8月5日凌晨3点,长江安庆段江面一片漆黑,只有航标灯亮着。姜国庆和同事坐上开往长江望江段的巡逻艇,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

    2017年6月,原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共同发起了“社会化拯救长江江豚——协助巡护项目”,在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CCF)的支持下,安庆市成为全国首批长江江豚协助巡护示范点。安庆市农委渔业局为示范点的主管单位,同时授权安徽省长江环保协会为示范点执行单位,组建安庆江豚协助巡护队,开展长江安庆段的江豚协助巡护工作。

    2017年6月29日,安徽省长江环保协会从20名自愿报名的渔民中间精挑细选,最终选定了6位专业渔民,组建了安庆江豚协助巡护队。今年6月,再次选拔出第二轮7名巡护队员。这13人都是自愿退出捕鱼业的专业渔民。他们改行当起了长江巡护员,协助安庆渔政打击违法渔业行为,协助长航公安局安庆分局打击非法采砂等长江生态违法犯罪行为,为江豚争取一个安宁的生态环境。他们同时还对非法捕捞鱼类等行为进行制止,保证江豚拥有充足食物,防止江豚因饥饿死亡。

陈东 摄

    姜国庆是第一批“转产转业”的专业渔民之一。从他的父辈开始一家人就以打鱼为生,已经30多年。对于他突如其来的“转型”,家人和村民们有些不理解。

    姜国庆说,“近年来,长江江豚不再像以前那般常见。如果再不进行保护,任由渔民肆意非法捕捞,那么子孙后代将看不见江豚。”说到这里,姜国庆情绪有些激动,他说,现在认识到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还来得及,要将保护长江生态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转型意味着改变,不仅是心态、身份在转变,收入也在变,原来打鱼年收入10万元,如今做巡护员只有3万元。对此,姜国庆并不惋惜,他说:“收入虽然少了,但是钱多钱少并不是很重要,为了国家长远利益考虑,为了造福子孙后代,牺牲这点小家利益算得了什么?”

    他们每天的工作大同小异,主要是收缴非法渔具、清理江面上的漂浮垃圾和对渔民们进行长江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巡护队员通过专门定制的 “江豚管家 ”App软件实时记录巡护轨迹,可以第一时间向渔政部门报告非法捕捞行为。

    除了每天的常规巡逻,他们24小时待命,一接到举报电话,即刻紧急出艇,要求10分钟之内赶到集合地点。“行动必须迅速,且信息不能泄露。”队长胡师斌说,“这是对巡护员最基本的要求。”

    “非法捕捞一般活跃在夜晚,所以深夜出击的机会并不少见,从晚上8点到凌晨3点,每个时间段都出过行动。”巡护队员陆颖回忆,去年冬天,他们半夜熟睡中接到电话,便立即掀开被子迅速穿好衣服,并且不能告诉家人出击的具体事宜。

    “鼻子冻得通红,手也僵硬了,收缴非法渔具时的动作都不灵活了。”陆颖说,半夜行动不仅冷,而且危险,家人很担心他的人身安全,害怕他们路途上出现意外,更怕遭到反抗和打击报复等。

陈东 摄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安庆江豚巡护队已经小有名气,让非法捕捞者“闻风丧胆”。他们每天开着安庆市渔政局提供的专业巡逻艇在江面上巡护,对于非法渔具的收缴和销毁,绝不手软。队员周换根记得,去年入秋那会儿,他们刚在长江大桥附近查获一副大型地笼,胡师斌的电话就响了——求情的电话打到了胡师斌亲弟弟那里。“渔具已经销毁了!” 胡师斌说罢就挂断了电话。他说,非法渔具收缴后需进行集中销毁,大约每两三个月进行一次集中处理,每次多达一吨左右。

    每次遇到非法捕捞者,陆颖都很气愤。因为他知道,非法捕捞对江豚的危害有多大。“用电捕鱼器一电一大片,哪怕是鱼苗,统统一网打尽。长江鱼类无法在短期恢复元气,江豚的食物资源就会短缺。另外,江豚如果撞上了非法捕鱼的滚钩,受伤后将失去浮出江面呼吸的气力,最终会憋死在水下。对于江豚而言,电捕鱼、迷魂阵和滚钩都是毁灭性的工具。”陆颖说。

陈东 摄

    除了日常巡护,劝阻非法捕捞等工作,巡护队还负责监管长江沿线的污染问题,因为他们还是安徽省长江保护协会的成员。

    2017年10月底,巡护队在江边一个小村子发现了一个庞大的垃圾场。每次想起这件事儿,胡师斌都气愤得攥紧拳头,把桌子敲得“咚咚”响,“生活垃圾就被直接倒进长江,几十年的垃圾堆成一座山!垃圾入江,一来影响水质,二来直接破坏渔业生态,必须立即清除!”

    胡师斌立即走访当地环部门,最后又找到了当地镇政府。两个月过去了,毫无音讯,垃圾数量仍在增加。他一面安排巡护队加紧巡逻力度,防止垃圾场扩大,一面继续联系各级监管单位、责任主体,同时联系媒体进行采访曝光。“12月,媒体到现场去,报道发出去了。不到3天,挖掘机、运输车到位,垃圾被全部清除。”胡师斌坦言,自己是一个不怕事的人,敢说敢行动。

陈东 摄

    通过一年多的巡护,安庆长江段非法捕捞情况明显减少,“现在远远看到巡护艇,有的渔民就会吓得将电捕器扔进江里。”这支由自愿退出渔业捕捞的专业渔民组成的江豚巡护队一年来累计航行4万多公里,拆除围网70多套,协助渔政、公安部门打击非法电捕13起,劝退非法捕捞近百起,清除长江岸边的垃圾65吨。

    从昔日“靠水吃水”的“捕鱼人”变身为“靠水护水”的“巡护员”,13位渔民完成了自身的职业转型,同时也在用行动警醒着那些非法捕捞者。“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江豚不再重演白鳍豚的悲剧,我们想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到长江生态保护中来,我相信,江豚种群的命运将迎来新的转机。”胡师斌说。

    对于从“捕鱼”到“护鱼”角色的转变,安庆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安民兵教授认为,渔民转产转业成为“护鱼员”,有利于江豚保护的专业化。他建议,建立健全一系列配套制度,比如巡护员的工作制度、福利制度、培训制度等,确保巡护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从长远角度来看,应通过加强人力资本建设,合理配置人员队伍,同时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逐步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稳定的巡护工作队伍,让专业的巡护队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同时发挥兼职队员的志愿服务作用。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