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7.4万余名青少年到“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研学

白鹤梁正在加快申遗步伐

发布时间:2018-07-28 15:43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田文生

    中青在线重庆涪陵7月2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田文生)记者今天从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了解到,迄今已有7.4万余名青少年参加了白鹤梁的研学活动。5年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巡展走进校园、社区、军营、企业、集镇,受众达25万余人,其中青少年受众达17.5万余人。

白鹤梁“石鱼”栩栩如生。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田文生/摄

    白鹤梁是重庆涪陵长江江心的一道天然石梁,长约1600米,平均宽度15米,三峡工程蓄水前,曾常年淹没于江水中,仅在冬春枯水季节露出水面,蓄水后,石梁已被永久保存于长江江底。

    多年深入研究白鹤梁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副馆长黄德建等人介绍,白鹤梁上的题刻始刻于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前,记录了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信息。梁上现存题刻165段,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白鹤梁具有多方面的突出价值:

    一是科学价值。

    白鹤梁题刻涉及水文的有108段,从唐、宋、元、明、清、民国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很多题刻留注了年代和观测者的姓名,极为珍贵。

工作人员正在对保存完好的白鹤梁进行保护。涪陵区委宣传部供图

    白鹤梁是世界上至今保存完好的、并为今天水利事业所运用的“古代水文站”实例,是长江枯水石刻群最具典型的代表。为长江的航运事业、桥梁建设、城市防水、农业灌溉、资源开发、沿岸防洪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水文依据。

    根据石鱼水标资料,可以推测出古代旱灾的规律,那时人们已经认识到水位的高低、降雨的多少、气温的好坏与农业收成的丰歉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

    人们以石鱼的眼睛作为测量水位的标准。令人惊异的是,唐代所见鱼的腹高,相当于历年最低水位的平均值,而清代康熙廿四年双鲤的鱼眼,又相当于川江航运部门涪陵地区的水位“零点”。

    白鹤梁双鲤石鱼水标,是重庆先民的伟大创举,她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伟大智慧是世界水文化史上最璀璨夺目的明珠之一。以白鹤梁题刻为代表的长江水文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是人类共通的关于人与水和谐共生的记忆,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姿的世界大河文明。

长江蓄水前,白鹤梁偶尔会在枯水期从江面露出。涪陵区委宣传部供图

    二是艺术价值。

    题刻作者中,有黄庭坚、朱昂、刘甲、黄寿、王士祯等,篆、隶、行、楷、草皆备,颜、柳、苏、黄俱全,可谓历代名家书法之大成,集文学、书法、绘画、石刻艺术为一体,素有“水下碑林”之誉。

    三是家国情怀。以黄寿题记、吴革题记等为代表的白鹤梁题刻充满顺天道、劝农桑、节用爱民、清廉行政的民本政治哲学思想,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他们爱民爱国的家国天下情怀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凸显白鹤梁价值的历久弥新。

    四是科技保护。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以“无压容器”、高强度高清晰度的玻璃观察窗、高复杂性的水净化循环系统、石质生物灭害保护和研究等为代表的文物科技保护和展示,是世界同类文化遗产工作中的最早探索,采用了最前沿的科技成果。

    “这座世界首座水下题刻博物馆,必将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的成功范例,它使同类遗产的保护成为可能,为人类在原址如何对不可移动文物实施有效保护,将产生深远的划时代的影响。”黄德建说。

黄德建讲述白鹤梁上题刻的石鱼的科学价值。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田文生/摄

    五是国际启示。白鹤梁文化绵延千余年,薪火相传,其遵循自然规律、道法自然、顺应变化、自我约束而不是破坏性索取,人与水、人与江河融为一体和谐共生的理念,揭示了根本解决人与自然这一矛盾关系的伟大智慧,对当今和未来世界正确处理人和资源的冲突提供了极具指导意义的备选方案。

    记者获悉,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自2009年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览者145万余人次。

    重庆正在加紧推进白鹤梁题刻申遗工作,国家文物局审定通过了《白鹤梁题刻申遗文本(中文版)》(2012年),通过国家文物局完成中国白鹤梁题刻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递交中、英文版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提交表(2012年)。

【编辑:杨海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