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从各自为政到携手共护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赤水河岸“舍”与“得”

发布时间:2018-07-26 23:13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朱娟娟 宁迪 王林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朱娟娟 宁迪 王林

    让云贵川三省共同牵挂的,是一条蜿蜒445公里的赤水河。

    在汇入奔腾的长江前,它的使命是滋养灌溉3省里的13个县市。人们对赤水河的依恋,让它有了很多“美名”:红军四渡赤水的“英雄河”、长江一级支流上唯一无筑坝的“原生态河”、沿岸布局数千家酒企的“美酒河”。

    数十年来,三省从各自为政到携手共护,让赤水河变得更加清澈。

    损害生态的事坚决舍弃

    刘顺利在赤水河畔已经生活37年,作为贵州省仁怀市五马镇上的居民,打鱼一直是他的主业。

    可去年,他不干了。因“下河电鱼”被抓了个正着,相关部门教育后,他决定“退渔上岸”,加入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每天和伙伴们到河边巡查。

    2018年7月23日,贵州省遵义习水县,附近居民走过赤水河。据了解,为了保护赤水河,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共同出资设立赤水河流域水环境横向补偿资金。三省依据考核断面设置、生态环境功能重要性、保护治理难度等程度,分段设立补偿权重,将补偿资金及治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市县。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赵迪 摄

    赤水河“横跨”云贵川三省,流经13个县市。其中,有6个国家级的贫困县,人口和环境的矛盾突出,上下游和左右岸发展不均衡,欠发达的地区,环保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

    在这样的环境下,守护赤水河,得拿出实际行动。

    位于赤水河源头,云南省镇雄县出台系列生态保护政策,比如,多年持续植树造林,严禁砍伐;要求对沿岸农户牲畜实施圈养,避免对河水带来污染;沿河耕地种植农作物禁止喷洒农药和过量使用化肥,确保水质安全;关闭厂矿,严禁开办有污染源厂矿等。

    为保护赤水河鱼类资源,贵州省率先在2015年启动赤水河贵州段10年禁渔工作,在政府帮扶下,291户有合法捕捞证的渔民得以转产转业。为专门加强赤水河流域的整治,贵州省设立了赤水河环保法庭,审理贵州省内涉及赤水河流域的所有案件。

    贵州省赤水市沿岸74公里内,只布局了一家大型企业——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这一项目,临近四川,治污数据由环保部直接监控。数据显示,赤水河出黔断面水质达到二类水标准。

    赤水市还设立了旅游规划审查委员会,市长担任主任。“只要可能对环境带来损害的项目,一律不审批。”赤水市常务副市长谢远驰说,最近两年,该市赤水河沿岸淘汰下来的产能项目,在30个以上。

    占地4000多亩的庙沱半岛,被赤水河环绕,周边是成片的竹林,是该市稀缺优质的资源。这块“宝地”,至今“待字闺中”。

    赤水市旅游局局长肖艳介绍,这些年,很多北京、上海的大企业看中了这块地,想要投资开发。有的开发商连方案都提交了,但方案到了旅游局,全被否定了,有的是打着旅游外衣,圈地搞房地产开发;有的不符合赤水河绿色生态发展要求,“统统不行。”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茅台酒厂上游100公里以内,不准建任何化工厂。

    如今,赤水市实现的是“政府+民间”的双河长制,齐抓共管。今后,河长制还将用上大数据手段。

    据赤水市水务局局长王碧强介绍,当地将借助贵州联通公司的技术帮助,搭建赤水河生态保护数据信息平台,把每天各个断面实时监测到的水文数据、检测部门提供的水质数据、渔政部门提供的河道生态数据统一起来,在指挥中心实现统筹调度,实时查看各个河段的污染情况,如果下游发现有污染,也能很快找到源头。

    在距离赤水市不到60公里的四川省泸州市,已经关停了小造纸厂、酿酒作坊150余家。今年起,四川省拟在三年内投资15亿余元,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一河碧水回馈两岸

    因沿岸过度开发,赤水河一度严重透支,水质下降。

    2017年7月,来自高校与水利部的专家,对赤水河水质监测,对比5年的分析结果显示,赤水河流域的水质在不断变好,水质基本保持或优于功能区标准。

    有舍亦有得。越来越干净的河水,正用自己的方式,回馈两岸。沿岸一些县市的旅游产业,日趋向好。

    赤水市,旅游有四张名牌:瀑布、竹排、丹岩、古镇,这些,无一不与赤水河相辅相依。多年放弃可能带来污染的工业项目,保护了一河碧水,赤水市的游客,从三年前的年均400万人次,上升到去年的1634万人次,今年预计突破1800万人次。

    2017年,该市GDP111亿元,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比42%,“这一比重,正逐年上升。”谢远驰说。

    沿岸村民也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

    复兴镇60岁的村民帅必翔,2014年“洗脚上田”开办休闲农庄,从农民变老板,为来往游客提供就餐服务,一年收入达30多万元。

    保护好了水,与之相关联的企业,也从中获益。

    2018年7月23日,贵州省遵义习水县,红军四渡赤水一渡渡口,几名市民走过赤水河。据了解,为了保护赤水河,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共同出资设立赤水河流域水环境横向补偿资金。三省依据考核断面设置、生态环境功能重要性、保护治理难度等程度,分段设立补偿权重,将补偿资金及治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市县。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赵迪 摄

    每年重阳节过后至第二年端午节之前,赤水河沿岸的酒厂开始大量取水、投料、烤酒、取酒。茅台、习酒、郎酒……沿岸布局的数千家酒企,为中国白酒产业贡献了数千亿产值,赤水河流域已成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优质白酒产区。

    这里的酒企们深知,没有赤水河的清澈,酿不出一坛好酒。

    香飘中外的茅台酒,即来自赤水河。为保证一河清水永续,茅台集团投资4.68亿元,修建了5座污水处理厂,并聘请第三方公司来负责管理。污水处理后,排放标准高于《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截至目前,赤水河沿岸,包括茅台集团公司等60家公司采取付费方式,将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营、维护委托专业化第三方机构来完成。

    把产污、治污分离,较好地解决了原有污染治理设施工艺落后、能力不足、运行维护管理效率低、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等突出问题。

    为反哺赤水河上游,今年6月,包括茅台集团在内的赤水河沿岸4家酒企共同参与“走进源头、感恩镇雄”活动,捐赠2400万元,支持当地百姓脱贫攻坚。此外,还在当地种植竹林、建设垃圾池、修建清洁厕所、资助贫困学生。

    在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保芳看来,这一行动,更多的意味在于多方合力,构建赤水河流域立体生态保护圈,形成共抓大保护格局。

    从各自为政到携手共护

    赤水河一大特点是,许多流域段系云贵川三省的分水岭。为了治理赤水河的工作,三省从各自为政渐渐走向携手共护。

    今年2月,《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签署。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商定,每家按1∶5∶4的出资比例,拿出2亿元,并按照3:4:3的比例分配给三省,用于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

    这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首个建立跨省横向生态补偿的流域。

    一条河的保护治理离不开上下游的合作。这样的协作,早在数年前就开始了。

    2013年6月,贵州省向云南、四川两地政府提出,签订跨界流域联合执法协议。在协议中,制定了联合执法方案、联合检测方案和联合应急方案。

    2018年7月23日,赤水河流经贵州省茅台镇。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赵迪 摄

    位于赤水河上游的石坝河,即是贵川两省的一条跨界支流。在贵州省环境监察局环境监察稽查处副处长孙中发的记忆中,2013年前的一段时间,石坝河流域水质一度发黑。

    问题是,这一河段附近,既有贵州的企业,也有四川的企业,一时间,“说不清是谁家的责任。”建立联合执法协议后,贵州和四川两地共同对石坝河进行整治。一年后,水质恢复到三类以上。在孙中发看来,“这在以前是很难解决的”。

    赤水河流经遵义市236.3公里,超过赤水河全长的一半。就在最近,遵义市党政代表团来到四川泸州,就赤水河流域保护进一步洽谈。

    2017年12月,为保护共同的赤水河,毕节市、泸州市两地渔政管理部门在赤水河流域七星关区清水铺段,启动联合执法行动,加大对电鱼、毒鱼、炸鱼等违法猎渔行为的打击力度。

    赤水河干流在贵州境内全长299公里,占全长三分之二。谢远驰介绍,省内,赤水河沿岸不同县市之间,也时常就流域联防联治开展协商会议。

    孙中发希望,未来能在赤水河流域有一个行政执法的试点机构,作为一个协调部门,统筹赤水河上下游、左右岸在标准、执法、规划、监测等方面上的统一。

    视频作者:杜鹏 吕沁东

 

【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