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震后再生育:十年后,让另一双小手牵着爸妈继续走

发布时间:2018-05-11 16:05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沈杰群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沈杰群

    好好活着是对逝者的最好怀念,而失独家庭的再生育,被视作是对逝者生命的延续。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四川有8000多个家庭失去孩子,其中6000多个家庭有再生育一个孩子的愿望,而且这个群体多是35岁以上的高龄妇女,她们由于各种原因难以生育。

    据媒体报道,震后有三成失独母亲无法再生育,失独之痛一直缠绕她们生活的全部,失去精神寄托一蹶不振、家庭关系恶化、贫困和养老问题等带来的生活压力。

    胡丽娜、毛萌、黄萍,是三位汶川地震后参与再生育项目的专家和医生。她们六年如一日,帮助失独父母重组完整家庭,重建天伦之乐。在汶川大地震10周年之际,三位女医生写下了这些年亲历的故事:《孩子?孩子!》。

    孩子去世,母亲把羽绒服穿到毛毛熊身上

    主任医师黄萍对2008年6月2日这一天印象极其深刻。

    那时汶川地震刚过去三周时间。早晨黄萍查完房,楼下忽然传来喧哗声,夹杂着零乱的脚步声和阵阵哭泣声。她来到楼下的大会议室,推开大门望去,“只觉得心脏仿佛挨了重重一击,顿时破碎,撒满一地”。

    “几十对来自都江堰市向峨乡的失独夫妇已经不再哭泣,他们每人手中都抱着一件孩子的遗物,围着那张椭圆形的大会议桌呆望着推开的门,每一个人看上去都神情呆滞、表情木讷。憔悴灰暗的脸上,两只眼珠深陷在空洞的眼眶中,白中带青,没有一丝一毫的生气,看起来不但失去了生机,更像是失去了灵魂。”

    一位家长捧着一张奖状,奖状上的字迹是“××同学,在全校诗歌比赛中荣获一等奖”,那张奖状上面残留着灰尘,缺掉的右上角还有着类似糨糊的痕迹,可以想象这张奖状不是装在相框里,而是直接贴在墙上。

    一位母亲抱着一只毛毛熊,毛毛熊身上穿着一件橘红色的童装羽绒服。

    一对夫妇,丈夫捧着一张照片,彩色照片上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正俯着身子蹬着滑板向前冲,而此时此刻的妻子则抱着那只孤零零的滑板,紧紧地,紧紧地,无论如何也不松手。

    一位母亲无休止地重复着一句话:“我们宝娃见人就笑,我们宝娃见人就笑……”

    失去独生子女的家长情绪激动,极难控制。黄萍意识到,从医生的角度给这些失独家长们提供帮助,安抚他们悲痛的心,对情绪失控也许能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

    她们在进行心理抚慰和心理疏导的同时,从医学的角度对夫妇双方能否再次生育进行检查、指导和宣传,对在检查中发现有各种妇科疾病的,当时就进行了治疗,严重的还尽量留下来住院治疗。“由于我们只是计生所,床位十分有限,有些夫妇来一趟不容易,老家又被地震毁了,我索性就把有些远道而来的夫妇接到家里暂时住下来。”

    再生育的可能性,把这些失独父母暂时从当头一击的绝望中拉出来。

    三次怀孕才成功,踏进手术室就如一只脚进棺材

    长篇报告文学《失独:中国家庭之痛》一书中写:“我们没有理由去阻止众多高龄孕妇补生孩子的执着,因为只有重新获得孩子,才能修补她们心灵深处的创痛;也只有重新获得孩子,才能使她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将生活的信心重新拾起。”

    高龄产妇不适合生育,但经历过地震创伤之后,她们对新生命的渴求,强烈到常人难以想象。黄萍就记得好几位这样执着的母亲,为了新生儿,九死一生。

    当年33岁的肖芳玉,在地震中失去了女儿。丈夫因痛苦而麻木,白天肖芳玉坚强地去面对繁忙的工作,夜晚她蒙上被子一个人撕心裂肺地痛哭。

    她决定再生一个孩子,这个愿望的实现,让她付出惨重代价。

    灾后的第一个冬天,这是她在再生育专家的帮助下第一次怀上孩子,怀孕四个月就胎死腹中。

    第二次怀孕间隔四个月,黄萍花很多时间指导她备孕,“这个坚强女人的坚持也深深打动了我”。肖芳玉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并生下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这是让她女儿回来的唯一希望了”。

    可是由于仍心系灾区救援任务,卫生条件糟糕,以及心理压力大,加上“高龄”,27周,肖芳玉的孩子又胎死腹中。

    做手术取死胎时,肖芳玉哭着问:“孩子在我肚子里好好的,怎么就死了呢?我不相信她死了,黄医生你再好好检查检查呀。”

    黄萍告诉她:“孩子死了,原因很复杂,主要原因是你年龄大。如果不马上取出来会引发大出血,会严重影响今后再次怀孕的。”肖芳玉无助地哭叫着:“我又死了个孩子!”

    第三次怀孕,医院把肖芳玉“当熊猫一样保护起来”。而最后手术,“从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一只脚踏进棺材里”。与死神赛跑的2小时45分,险象环生,好在孩子平安降生了。产房已是满地血迹,纱布轻轻一拧就是一小碗鲜血。

    肖芳玉和丈夫,坚持让救命医生给孩子取名。地震夺去的那个女儿叫张从雪。黄萍说,这个孩子叫张从瑞吧,吉祥的意思。

    产后虚弱至极的肖芳玉,强撑着露出笑容,“那笑容像红苕花一样好看”。

    “孩子生下来,会不会跟他姐姐一样聪明啊?”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原主任胡丽娜说:“地震造成几千个幼小的生命瞬间蒸发,这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这些父母的生活里,没有按下暂停键,但按下了静音键。没有商量,没有迂回,孩子就这样走了。”

    胡丽娜看到的灾区景象:小学门口相互搀扶的父母或祖辈,他们眼巴巴地望着废墟的泪眼,小学散落在灰尘中的书包和课本……

    “什邡洛水中学倒塌的重点班的教学楼废墟前,那些树枝上牵拉着的麻绳上贴着的一张张纸条仿佛还在我眼前晃荡,纸条承载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追思,也有他们对上天的质问。”

    吴德学的女儿离开人世时,8岁,上小学二年级。2008年5月12日下午,女儿其实是班级第一个跑下楼的学生,但她发现书包和钥匙忘了拿,就返身上楼……返回的路上,摇晃中的教学楼轰然坍塌。

    “唯一没有去找的地方是殡仪馆,那是他最不情愿去的地方。他不愿意在那里见到女儿。可是他又不得不去。在那里,怀着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心情,证实了他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女儿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了遇难者名单上。”

    在学校废墟上,所有家长都冲上去用手扒,使劲掰。黄萍写,如果可能,他们全都愿意替自己的孩子去死。“失去孩子的家庭从此了无生气,再也没有了盼头。”

    再生育工程的启动,给吴德学夫妇的生活带来希望。两年后,在黄萍等医生的帮助下,他们成功迎接了新生命。

    妻子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吴德学打给黄萍报喜,问她:“你说我们的孩子生下来会不会跟他姐姐一样聪明啊?”

    今年,再生育的儿子已经7岁了,一家住在灾后重建的小区,生活平安喜乐。震后十年,另一双小手,要牵着爸爸妈妈告别昨日忧伤,继续充满地勇气走向未来人生。

    (参考东方出版社《孩子?孩子!——三位医生与灾后失独家庭的再生缘》)

文化副刊部
【责任编辑:李伊涵】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