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南通大学:“莫文隋”花开3000米高原

发布时间:2017-12-25 17:19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李超 郭阳琛 张雪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 通讯员 郭阳琛 张雪

    冬天的青海昼夜温差大,干燥难耐,温度降到了零下10度。自称“糙汉子”的王健,脸上也不断起皮。24岁的王健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东寄宿制学校七(4)班的副班主任,担任生物教师。

    5个月前,作为南通大学第十九届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他和另外3名同学坐上了开往西宁的火车奔赴贵德县。

    晚自习值班,王健在给孩子辅导作业时,忽然发现一个小姑娘嘴唇红得出奇。“一开始,我还以为她是抹了口红。仔细一看,才知道这是不停用舌头舔嘴唇造成的。”

    在教室里转了一圈,王健发现同学们经常舔嘴唇,不少学生嘴唇都起了皮,甚至还有几个男生嘴唇干裂渗出了血。“我看着觉得很心疼。”当时,王健就想到给班上45名学生一人买一支润唇膏。

    10月24日,王健收到了2000多公里外南通大学的消息。他所在的建筑工程学院团委书记王仓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作为“线上嘉宾”参加学院举办的“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与近200名师生代表分享他在青海贵德的支教故事与感悟。

    第二天晚自习刚上课,王健便来到教室,跟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惊喜哟!”

    7点半,王健准时接通了视频电话。“同学们,快和老师在南通的朋友们打招呼。”大家有些害羞,只是使劲地挥手。他们想不到一块小小的屏幕,竟然能和祖国最东边的哥哥姐姐们实时聊天。

    “青海这边太干燥了,我想给孩子们买点唇膏……”“学长,我们大家伙不能来支教,但也想帮帮这些孩子,你快把你的支付宝二维码发给我们吧”……

    王健没想到学弟学妹们如此热情,短短15分钟的视频通话,就收到近3000元善款。

    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空间、朋友圈已经被这次“线上交流”刷屏,他的手机不停地响着“支付宝收款……”的提示音。

    接下来几天,王健一有时间就在网上商城“逛”,一心想着挑选一款物美价廉的唇膏。卖家听说他是青海支教的老师,主动提出“买二送一”的优惠折扣。买完唇膏,还剩下不少善款,王健决定设立班级教育基金,用于平时班级活动和购买奖品。

    拿到礼物的那一天,七(4)班格外热闹,不少学生还是第一次见到唇膏。看着王健的示范,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往嘴唇上抹了一点点。“闻起来真香。”“涂完觉得嘴巴好润呀!”……

    “唇膏可不能吃哦,一天最多只能涂4次,平时还是要多喝水。”王健忍不住嘱咐几句。

    贵德县四面环山,许多孩子只在书本中、电视上看过大山外的世界。“带孩子们出去看看”一直是支教团的愿望,但因为资金问题未能成行。

    他们很早就策划好“童梦同行”青海游学团的活动方案。支教团成员魏冰在朋友圈发布了游学活动的“轻松筹”,他们在南通的同学、老师、甚至父母都纷纷转发。

    10块、30块、50块……短短一周,就募集到5000多元。后来,还得到了西部愿望教育促进会的支持。

    今年11月8日,龙珠措等7个少数民族孩子终于乘上了T176次列车,22个小时后到达北京。孩子们的世界从单一的雪山草地,变成了不断旋转的万花筒。

    听说要乘地铁,藏族姑娘龙珠措以前只是听说过这种交通工具,甚至在书本上都没见过。“地铁怎么样,要怎么进去?”……地铁中,龙珠措睁大眼睛,看着景物在窗子外面刷刷地掠过。

    故宫、天安门广场、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给这些孩子留下了难忘又无比自豪的记忆。她在日记里写道:我看到了一些以前只有在书本上和电视上才能看到的东西,比如历史书上的珍贵文物,纪录片中雄壮威严的皇家宫殿等,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海拔3000多米的凛冽寒风中,南通大学研支团在青海省贵德县的高原上发光发热,用行动诠释了“莫文隋”的无私大爱。

    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浦玉忠说,经过20余年的传承和浸润,“莫文隋”的志愿者大爱精神已成为学校独特的文化基因。学校将继续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教育工作,不断整合志愿服务资源,进一步放大“莫文隋”的志愿者品牌效应,将志愿服务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教育科学部
【责任编辑:董志成】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