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主办

2025年4月27日 星期日

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公开算法是好事,但只是约束算法的开始

作者:郭玉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5年04月16日

我们早就进入“算法时代”了。最近,有用户在社交媒体上讨论反向训练算法的可能。比如,频繁搜索低价商品,是否会影响算法对自己的认识,进而推送性价比更高的选择?点开购买链接后多次退出,是否会有优惠券出现刺激消费?有人发问:大数据已经发展到能“读心”了吗?为什么只是在心中想了想,就发现某平台给自己推荐了相关内容?

这进一步说明,大到成为某种基础设施的平台有义务向公众作算法的必要解释。算法的透明性是推动理解的工具。

2022年11月,我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指出提供算法推荐服务,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等原则。鼓励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优化检索、排序、选择、推送、展示等规则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这是我国算法透明进程的关键一步。算法透明作为一项法治原则得以明确。

进入2025年,算法透明的进程在加快。去年年底以来,美团、货拉拉等平台先后公开平台部分算法。3月30日,“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上线,详细介绍了抖音平台推荐信息的算法原理、计算公式。

这些算法规则,给普通人训练算法、利用算法提供了指南。

你右手单手握持手机、在某平台观看视频时,五角星形状的收藏按钮就在距离你的大拇指几乎最近的位置。该平台给出的算法解释中透露,要精准向用户推荐信息价值高的深度内容并不容易,但分析发现,这些内容有一个特点:用户会收藏起来,甚至反复观看。基于此,页面突出了收藏按钮。在多年前的旧版页面中,收藏按钮很难找见,用户想要收藏时很容易误触“点赞”。

网站也因此给出一条训练算法指南——点击收藏按钮,是给算法的重要信号。

该平台还透露,平台对负反馈有独立的打分模型,“不感兴趣”对算法是强烈的负反馈信号。以及,以往用户留言和作者回复留言会被视为两个独立的行为,但算法的“握手模型”会将“用户留言并得到作者回复”视为一次对作者更为积极的互动信号,就像一次握手。

算法不仅关系到我们看到什么样的信息世界、接收何种信息,长久来看,还决定了内容生产者如何生产内容。该平台的算法解释中提到:把关注率调高,就会涌现出更多人格化鲜明的作者;收藏率提高,知识类等有用的内容就会更多。平台是一个生态系统,每个要素都在互相影响。用户对这些规则知情更显重要。

在理解的基础上,规则就可以进一步在对话、讨论中确定。

今年1月,在另一个平台举办的配送算法议题交流恳谈会上,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秦畅说,他听到很多骑手评价该平台的算法改革——“防疲劳”机制时说,“请给我自由,只有我才知道我疲劳不疲劳”。秦畅说,这些真实的声音很宝贵,进行公共讨论的时候,不要把平台和骑手变成是“我困住你,你怨我”这样的简单冲突关系,应该把这个世界打开来看,方方面面应该怎么各尽其责,进行更好合作,就能解开很多“套”了。

不过,世界范围内,算法透明性的进程都处在起步阶段。平台尝试公开算法值得肯定,但也是义务,仍需要第三方进行监督。尤其要警惕,平台的算法公开变成变相企业宣传。例如,只公开算法改进措施,却不介绍算法核心规则,单方面强调平台的算法向善、不违背伦理,却缺乏可信的论据,也并无第三方监督佐证。

其实,早在2018年,法律就赋予了用户退出个性化推荐的权利。当年通过的《电子商务法》第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国家互联网办公室2019年12月15日发布的《网络信息生态内容治理规定》第12条规定,网络信息内容平台运用个性化算法推荐技术推送信息的,应当设置符合本规定相关内容要求的推荐模型,建立健全人工干预和用户自主选择机制。法律专家解读,这也赋予用户个性化推荐的退出权。

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自己有这样的权利,也更少有人去使用它。至少,迄今为止,我没有在主流互联网平台的显眼位置,看到这样允许用户退出个性化推荐的选项,或在明显位置提供提示指引。未来,公民充分行使数字权利,还需要平台更多的信息公开与通俗解释。

【责任编辑:从玉华,李沛然  编辑:董志成】

这个舞蹈队,理工硕士博士生一大堆

中国青年报2025-04-15 06:12:11

彩陶文化:华夏美学的“第一次浪潮”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4-11 20:47:41

激活高校博物馆,让“宝藏”破圈亮相

中国青年报2025-04-07 07:10:16

从小说到影视,为何要讲好大运河的故事

中国青年报2025-03-25 06:23:00

AI“入局”回忆录

中国青年报2025-03-25 06:23:08

解锁祭日典仪,品味舌尖上的春天|我的节节·春分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3-20 09:36:14

首次聚焦火灾调查员,《燃罪》讲述真相的重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3-19 20:08:53

京津冀图书馆联盟十周年,发布阅读新品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3-19 16:47:26

这个舞蹈队,理工硕士博士生一大堆

中国青年报2025-04-15 06:12:11

彩陶文化:华夏美学的“第一次浪潮”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4-11 20:47:41

激活高校博物馆,让“宝藏”破圈亮相

中国青年报2025-04-07 07:10:16

从小说到影视,为何要讲好大运河的故事

中国青年报2025-03-25 06:23:00

AI“入局”回忆录

中国青年报2025-03-25 06:23:08

解锁祭日典仪,品味舌尖上的春天|我的节节·春分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3-20 09:36:14

首次聚焦火灾调查员,《燃罪》讲述真相的重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3-19 20:08:53

京津冀图书馆联盟十周年,发布阅读新品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3-19 16:47:26
合作伙伴

北京中青在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9号中青大厦 邮编 P.C. 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