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东北大学女教师在这一领域首次荣获“青年科学家奖”!
8月11—13日,2021中国自动化大会暨中国自动化学会(CAA)六十周年会庆活动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大会以“传承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奋力推进自动化高水平自立自强”为主题,包括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1500余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现场参会,线上参会人次达586万。大会全面开创了中国自动化大会的新历史,引领自动化、信息与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
本届大会正值CAA成立60周年,旨在表彰为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激励科技进步及原始创新,促进科技人才成长进步。信息学院马丹教授荣获第七届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是本届入选该奖项的两位女学者之一,也是东北大学首位获此殊荣的女科技工作者。
在活动现场,马丹教授参与诗朗诵《传奇》
马丹教授
马丹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工业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系第二党支部书记。2007年博士毕业于东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2008年-2010年于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访问美国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电子工程系,任客座教授(Guest Professor);2016年-2017年多次访问香港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任研究员(Research Fellow)。
目前是IEEE Senior Member,IFAC TC 2.2线性控制系统技术委员会委员、IEEE控制系统协会离散事件系统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TCCT)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担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IET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编委、Frontiers in Control Engineering客座编委、第3届 IEEE Conference on Control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宣传主席等。
马丹教授长期从事复杂系统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在网络化控制系统、切换系统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在时滞裕度及PID控制的时滞鲁棒性能优化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包括:解析确定典型低阶时滞系统在PID控制下的鲁棒性能极限,指导工程设计;探索并发展出崭新的基于代数几何与非线性规划结合的系统性解析分析方法,为解决时滞裕度这一具有高度挑战性的经典难题提供全新思路;从时滞鲁棒性能优化角度,确定PID控制参数的最优选择方案,为PID控制器参数调节提供理论依据。这些工作在多智能体系统协同及航空发动机热声不稳定问题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系列学术成果发表在控制领域顶级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和Automatica上,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好评。
据悉,中国自动化学会在钱学森、沈尚贤、钟士模、陆元九、郎世俊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倡议下,于1961年11月27日正式成立,钱学森任学会第一届理事长。经过六十年的发展, 中国自动化孕育产生了许多新兴学科,在空天科技、深地深海前沿领域、轨道交通、生物医疗、智慧农业、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重要突破。 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的设立,旨在激励自动化相关领域的青年学者热爱祖国,培养“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及“严以修身、严以律己”的科学作风,表彰青年学者在科学、技术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和突出成就, 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青年人才成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