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小舍得》引发的“大焦虑”

来源:中青校媒 广东2021年05月08日

什么样的电视剧最能够引发观众的共情和焦虑?答案是取材于真实生活的电视剧。因为它就是把所有生活里你以为原本可以忍受的鸡飞狗跳戏剧化地呈现在荧幕里,然后让你发现原来自己还是忍受不了这种令人窒息的操作。——致《小舍得》



剧中三个不同阶层的家庭,

拥有三个不同成长背景和性格的孩子, 

故事主要是围绕

这三个孩子小升初阶段的教育问题展开。

然而今天小编想谈论的不仅仅是教育问题,

还有中国式亲子关系。


天才少女米桃


生活迫她“懂事”,父母逼她“开朗”



米桃一家是剧中最有烟火气的一家了,爸爸是水果摊主,妈妈是钟点工,从小就是老家的留守儿童,长大了一点才被爸爸妈妈接到大城市上学。因为经济上不是很富足,这个女孩从小就学会了“懂事”。书包缝缝补补好几年还在用,没有单独的房间也可以摒弃一切杂念专心学习,凭着自己的努力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把所有的情绪收敛得很好只为给父母“减负”。



在同龄人中她已经尽力做到最好,但换来的却不是父母相同的尊重和理解。其中最戳心的莫过于米桃爸爸在饭桌上冲米桃喊的那句话:“咱们抬头挺胸做人,别这么一副上不得台面的样子。”米桃闻言没有反驳,只是用跳绳来发泄内心的难过,小女孩一边流泪一边拼命跳绳的画面令观众都为之揪心。



可米桃这样哪里是“上不得台面”,她只是被“懂事”压低了头,被爱的枷锁束缚住了天性,她只是不知道从哪里去找寻属于自己的自信罢了。试问,一个连属于自己年龄该有的任性都不敢表现出来的小孩,又该如何去学会痛痛快快的哭和笑呢?


虽然剧中可以看出米桃父母是真心爱米桃的,但是这样以爱之名在小孩子身上灌输“你要懂事”的观念,真的很不合适。贫穷会让父母对于小孩的一些要求无能为力,这无可厚非。但若是让贫穷成为父母辖制孩子活泼天性、限制孩子合理发展的借口,那就是对孩子的不公平。童年所受的“苦”,可能花光这辈子所有的“甜”都无法治愈。尤其是对米桃这样早慧敏感的孩子来说,任何委屈都可能会被她在内心无限放大再积压在心底,最后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为人父母不要“自以为是”地爱孩子,要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尊重理解,而不是仅仅当成自己人生的附属品。



但生活不总是令人绝望的,米桃在学习之路上收获了很多温暖和帮助,她虽身处“沟渠”,但依然可以追光“明月”。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但总会有那么一些温暖的人、事和时刻让你觉得“人间值得”。


“鸡娃”产物颜子悠


当爱成为“碍”之后



颜子悠出生在“富二代”家庭,如果拿到的是正常剧本,那应该是开开心心上学、不用为成绩烦恼反正以后有巨额遗产等着继承的躺赢人设。但是反常就反常在他有个“鸡娃”的母亲——田雨岚。吃着吃着饭突然让儿子背起两千位圆周率、时刻记挂孩子的成绩和排名、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为了让孩子拜上好老师花多大代价都愿意。如此令人窒息的操作和制造焦虑的顶级手段,不由让观者发出深长的叹息:现在教育内卷都这么严重了吗?


而优秀懂事的颜子悠,曾经也是在足球场肆意踢球的快乐男孩,现在却变成被母亲逼到在考场上出现幻觉、狂笑着撕掉试卷的焦虑男孩。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母亲田雨岚的自卑。由于原生家庭中田雨岚的母亲是“小三”上位,至今也在被人诟病,而自己也只是在继父的资助下上了一个三本。所以田雨岚一直认为自己是娘家不爱、婆家不喜,更是坚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并指望着儿子“出人头地”,为自己争一口气。



但是这种把自己的期许强加在儿子身上的做法,使母子间的关系愈发紧张,颜子悠甚至认为“妈妈爱的不是我,是考满分的我”。田雨岚自以为给儿子满满的“关爱”,却成了儿子颜子悠成长道路上最大的“阻碍”。把孩子当做自己人生的附属品,用孩子的优秀来装点自己的“门面”,这不是真正的爱,这是以爱之名的伤害。因为这会让孩子认为,原来父母的爱都是有附加条件的,“我优秀我才值得被爱”,然后不断地逼迫自己。而田雨岚口口声声对儿子的爱中夹杂了自己太多的私心和虚荣。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要是真的对孩子“揠苗助长”、过度“鸡娃”制造焦虑气氛,最后的结果无非是父母和孩子总有一个要先崩溃。唯一止损的方法就是父母能先“醒悟”过来并及时收手,别等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之后才知道为时已晚。


骄傲公主夏欢欢


快乐中夹杂的忧愁最为苦涩


夏欢欢出生在一个中产家庭,条件优渥,还有着赞同快乐教育,看似“佛系”的父母。小学五年级前的夏欢欢从来没有上过任何语数外相关的课业辅导班,只上了两个兴趣班,一个学唱歌,一个学当主持人。在父母没有被“鸡娃”焦虑传染的时候,夏欢欢活得仿佛就像一个无忧无虑骄傲的小公主,有一墙的手办和限量芭比、有穿不完的漂亮裙子。



但是人总是要长大的,也总是要面对学业压力的。在一次数学测验只考了45分之后,夏欢欢一家的家庭气氛开始慢慢转变。父母在外界对于女儿的不好言论下,轮流转变观念,变得“鸡娃”起来,用尽手段也要让女儿进培训班。有着温柔爸爸人设的夏君山在亲自下场辅导女儿课业之后,发现女儿“开小差”,也终于“发飙”了,最终以把欢欢吓得又哭又吐收场。



从其中不难发现,“鸡娃”的焦虑好像是会传染,教育的“内卷”让所有父母孩子无一幸免。或许是大环境所迫,每个父母都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与众不同”的那一个。最终的结果就是“优秀没用,你得比周围人更优秀,你得做最优秀的那个”,然后在这种观念灌输下的孩子们累死累活在没有硝烟的成绩场上拼的你死我活。但大多“顶不住”的孩子最终都会以各种方式“陨落”或“夭折”,成为父母之痛、教育之殇。



而所有教育悲剧、亲子关系破裂背后的“罪魁祸首”其实都是占主导地位的父母一方。所谓教育,绝对不是父母简单粗暴地给孩子灌输自己的思想观念,自以为是地给孩子安排好一生。而是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并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观念体系。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扮演的应该是“引路人”,而非“上帝”。


开明≠撒手不管,负责≠事事掌控,凡事过犹不及,教育亦是。


中国式


亲子关系


从古至今,中国大多数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从来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等”。父母永远处于“掌控者”的地位,他们往往不会也不屑“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内心。无疑,父母是爱孩子的,但是这份爱太不纯粹,含着太多的控制与期待。一旦孩子违背了父母的预期,一句“不懂事”、“不孝顺”便压了下来,让人喘不过气来。更何况这样的指责还是以爱为底色,让人想反驳都无从开口。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家长永远在等孩子感激,而中国的孩子永远在等家长道歉”。


有人说《小舍得》在贩卖“焦虑”,但是如果能让更多为人父母者看清这种“焦虑”的存在,并反思自己的行为,也算是其存在的一种意义。也有人说,这部剧放大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情绪。萌主觉得拥有这种看法的都是“熬”过童年阶段的成年人了,你吃过的“苦”回头看并不觉得有多“苦”,但你没必要看轻正在受“苦”的孩子内心的煎熬程度。怎样才能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或许无解,但我们却能始终强调这个问题,让更多为人父母者重视这个问题并去积极探索答案。

【责任编辑:曹竞】

快乐阅读与严肃阅读是否永远不能共存?

澎湃新闻2021-05-06 10:15:00

兰州:千架无人机“飞跃”黄河庆祝建党百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6 12:29:03

苏州“百名绣娘绣百年”作品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6 09:51:56

《啊摇篮》开播,“一切为了孩子”坚守革命初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5 10:48:20

浙江常山上演“YOUYOU音乐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5 23:38:47

偶像背后的“推手”有多疯狂?

北京青年报2021-05-06 10:31:24

《悬崖之上》和不再攥紧拳头的张艺谋

文汇报2021-05-06 10:31:26

在一幅幅封面上描绘诗意

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5-06 10: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