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瑶乡蝶变”折射山地贫困少数民族小康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0-09-19 23:56 来源:新华网 作者:柳王敏、袁汝婷、白田田

  新华社长沙9月19日电 题:“瑶乡蝶变”折射山地贫困少数民族小康新生活

  新华社记者柳王敏、袁汝婷、白田田

  湖南省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的朱小红,现在是名副其实的“网红”。沙洲瑶族村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朱小红作为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后人,备受外界关注。

  身为瑶胞的朱小红,以前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年通过开办农家乐、在景区务工,不仅全家脱贫,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面对记者,朱小红难掩内心的喜悦,他说:“以前红军给了我奶奶半条被子,如今党和政府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的日子。”

  沙洲村地处湘南边陲,属于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瑶族人口占比64%,全村有142户52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95人,基础设施落后,产业薄弱,曾经制约乡村发展。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存在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状况。在湖南的瑶胞有8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永州、郴州、怀化等湘南地区的大山里,早年贫困人口较多。”中国瑶族文化传承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明生说。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路上,夺取全面胜利,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这是如今沙洲村看得见的变化——建成了红色旅游核心景区,道路平整宽阔,老百姓住上了“小洋房”,沙洲村也被评为2017年度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依靠精准扶贫等政策,以前是‘看到屋、走到哭’,如今公路村村通,困守在大山里的瑶民能够顺利下山了,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王明生说。

  41岁的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瑶胞赵春花,居住在海拔近千米的东冲河村上,2018年8月,她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上了新房,还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以前在大山里种玉米和红薯,收入来源少。如今在楼下的马达厂上班,每月收入3000元,比过去好多了。”赵春花说。

  江华县位于南岭北麓、湖南省最南端,是湖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也是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的国贫县,全县人口54万,其中瑶族人口37.5万,被誉为“神州瑶都”。

  近年来,江华县向绝对贫困全力攻坚,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引进小微企业实现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增强当地老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2019年4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江华县脱贫摘帽,越来越多的瑶胞从此走向小康生活。

  在湖南省溆浦县葛竹坪镇山背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入夜时分,时常能听到村民们歌唱具有地方特色的“呜哇”山歌。作为当地“花瑶”重要的民俗活动,瑶胞们在歌声中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依托独特的梯田资源,山背村引进了一家旅游公司,打造梯田景区,建立了香皂花加工扶贫车间,发展猕猴桃等产业,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搬下山后,我在家门口的旅游公司上班,现在的生活条件是以前不敢想的。”花瑶同胞刘美花说。

  在湖南省蓝山县,52岁的过山瑶瑶胞赵友竹一家从80公里外的荆竹瑶族乡凌江河村搬进县城安置点,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安置房,还租下了一间便利店经营。“便利店生意日益稳定,我这个山民成了个体户,全家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赵友竹说。

  一曲曲“呜哇”山歌,一幕幕长鼓舞表演,在湘南山间飘荡。

【责任编辑:侯歆钰 流程编辑:罗征】
相关文章
图片阅读更多>>
推荐
我看见
  • 乌蒙新城搬迁子女的新上学路
    会泽县始终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抓手,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大投入、补齐短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学生“有学上”;着力提升办学质量,确保学生“上好学”。
    “新学校的老师特别负责,教室特别宽敞,不像以前那么拥挤了”这是会泽县钟屏小学学生王加兰对新校园最深的感受,来到这之后学习成绩也比以前提高了二十多分。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上学问题,会泽县将教育配套设施建设与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同规划、同部署,高标准、高质量的建好安置点学校。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群众81257人,学龄人口有15705人,规划新建幼儿园4所、小学2所、初中2所及改扩建3所小学、3所中学,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学位16062个,完全能保证所有搬迁到县城的群众子女就学需求。
  • 陇南电商千万“+”

    抓脱贫、抓经济、抓发展……生于大山、立于脱贫、成于创新、贵于化人的陇南电子商务正在一步步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开办网店1.4万多家,累计销售近200亿元,2019年电商收入对贫困群众的贡献额达到840元。

    “让电商扶贫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衣领子’。”一条在宕昌县、西和县、礼县3个未摘帽贫困县随处可见的标语,也诉说着陇南立足自身优势、结合互联网发展形势,加速推进脱贫攻坚的进程。

  • 安徽:民生幸福里的“智慧密码”

    合肥市郎溪路小学位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为随迁子女。2018年以来,该校通过智慧学校建设,实现了智慧教学应用覆盖。“智慧”融入校园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课程分工到教研安排,从信息通告到设备维修,从图书借阅到教室领用,都可通过智能系统提供解决方案。

    在位于六安市金安区的乐天养老护理院,有护工拿着“照料卡”,和躺在床上的老人聊天。在护理院大厅,工作人员盯着大屏幕上的智慧养老服务系统,管理并更新每个房间的人员资料,所有数据信息一目了然,方便个性化养护。

    八月,记者走进安徽部分地市的学校、养老院、老旧小区,乃至地下停车场和菜市场,在这些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随处可见智慧系统和民生实事的连接,以及新技术带来的便利。

1/3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