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APP下载

限制小户型学区房入学资格,无法实现教育公平 | 中青快评

发布时间:2018-12-07 19:25 来源:中青在线 
    摘要:过于激进的政策,就算初衷是促进公平,也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后果,深圳的这起事件,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2月4日,深圳市罗湖区的一所公立名校——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学位申请补充要求的告示》。告示称,用于申请该学校学位的小户型房今后将受到一定限制,面积小于或等于30平方米的房屋、和面积大于30平方米但小于或等于50平方米的房屋,都受到了较为严格的限制,以至于这些房屋业主的子女,很难满足《告示》提出的入学条件。由于该校所在的学区范围内小户型房占主流,这则告示一经公布,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告示公布之后,最先提出不满的,就是切身利益受到直接影响的当地小户型房屋业主。在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学区之内,有不少业主都是为了让子女能够在这所学校就读,才花高价购入的房产,《告示》的出现,无异于给了他们当头一棒。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之内,此事也引发了各界的关注与议论。对于这样的做法是否能够遏制学区房炒作现象,又是否有“房屋歧视”之嫌,可谓众说纷纭。不过,最主流的意见,还是认为该校这一决策过于草率,有失公正,否定意见在舆论场上明显占据上风。

    在重重争议之中,12月5日深夜11时,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在其官网上宣布,“根据罗湖区教育局的意见”,学校决定取消《告示》,原本官网上的《告示》页面也随即消失。12月6日,罗湖区教育局也出面表态,表示罗湖区区严格落实深圳市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坚持就近入学,按照类别和积分录取,所有符合入读条件的孩子,都会妥善安排学位。符合螺岭学校类别和积分条件的安排到该校入读。

    3天之间,从《告示》公布,到《告示》撤回,再到当地教育局出面表态,平息疑虑,这所学校的招生政策,在“折腾”了一番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原点。然而,对于这起事件,我们却并不应该仅仅将其看做是一场“闹剧”,收场了事。我们应该在这起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看到学区房问题的复杂性与重要性,从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的错误做法中吸取教训,反思经验。与此同时,公众对中学入学资格分配制度的相关诉求,以及对教育公平的强烈渴望,也在这起事件中有充分的体现。

    根据《告示》的说法,该校之所以决定对小户型学区房进行限制,是为了“优先保障学校地段内实际购房居住的户籍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权利,防止临时择校性申请,挤占地段生学位,人为造成不公平和学位紧张局面,保证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换言之,这所学校其实正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才做出的这一决定。然而,耐人寻味的是,这项以“公平”为出发点的政策调整,最受人诟病之处,恰恰是“不公平”。这一结果说明,不经深入调研,盲目制定出来的政策,很有可能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加剧问题的严重性。

    仅从表面上看,不难理解《告示》对小户型学区房做出限制的用意和逻辑。在这项政策的制定者看来,很多小户型学区房的业主,都是出于投机性的目的,临时购置这些房屋,用于子女入学、甚至投资获利的,因此,对这些户型进行限制,可以直接阻碍投机者得利,而保障“正常”的入学需求。毕竟,和总价高昂的中、大户型相比,如果买房只是为了得到入学资格,购买小户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此,针对小户型专门进行限制,似乎颇有一番道理。

    但是,这种想法,没有认识到学区房和学位分配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属性。对小户型进行专门的限制,或许确实可以阻拦大多数投机性的入学需求,但是,其“误伤”能力却也不容小觑。毕竟,这所学校周围大多数房屋都是小户型,这就意味着,许多正常在此居住,有入学需求的家庭,也住在受到严格限制的小户型房屋里。按照《告示》的说法,30平方米以下房屋的业主,需要在此居住满6年,50平方米以下房屋的业主,也要至少居住满4年,这明显将相当一部分事实上已经搬家前来正常居住的家庭拦在了门外。

    在这种情况下,贸然进行一刀切的限制,等同于“把孩子和洗澡水一同倒掉”。在教育公平问题上,所有的家长都极其敏感,就算这种政策能够挡住100个投机者,只要损害了1个无辜孩子的入学权利,就必然要受到否定与挞伐。

    更要命的是,专门对小户型进行限制,还会让人产生一种联想——那就是对贫富差异的联想。在深圳这样一座房价较高的一线城市,居住户型的大小,与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是直接挂钩的。尽管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所中学并不是基于“嫌贫爱富”的动机作出的这种决定,但如果《告示》的规定正式实施,确实会造成对富人更有利的结果。事实上,用限制小户型的方式对抗投机,最后能挡住的,只会是那些资本相对不足的“小投机者”,而那些财大气粗,出手阔绰的“大投机者”却根本不用害怕。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公众觉得更不公平,更加气愤。

    平心而论,所有人都知道,在现有的学区房政策之下,投机者的身影必然会出现在每一个热点学区之内,而知名中学的入学名额,也一直面对着供不应求的难题。但是,这些现象之所以会出现,并不是因为分配政策有什么问题,其本质原因,还是在于中学教育资源在各个学区之间分配不均。为人父母,谁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进入更好的学校就读,而分配制度就算变出花来,也不可能凭空制造出入学名额,满足所有人的诉求。

    在这种情况下,再怎么改变分配制度,也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反而会因为突然改变了现状,引发公众的应激反应,反而招来麻烦。对此,地方教育部门一方面要确保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防止再出现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这种“突然袭击”的事情发生,另一方面,也要争分夺秒地推进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尽早实现治本的目标。

    在各个阶段,实现广泛的教育公平,不仅是广大学生家长最强烈的诉求,也是整个社会的共同期许。中国的教育事业需要全方位的发展,各个要素之间,有着复杂的连带与牵制关系,对此,我们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以错误的方式“揠苗助长”。过于激进的政策,就算初衷是促进公平,也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后果,深圳的这起事件,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撰文/杨鑫宇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编辑:曾宪旭】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