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我与科技共成长

发布时间:2018-11-13 14:32 

    在1978年3月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论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中国迎来了科技发展的春天。四十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重要讲话“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道出了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做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银行系统科技战线的一员,伴随着祖国的日渐强大,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回首近三十年的工作经历,亲历了人民银行科技工作从简单到复杂,从外围到核心,从支撑到引领的发展历程,心中感慨万分。

    八十年代末,我参加工作,在人民银行呼和浩特分行营业部从事计算机操作,当年整个营业部只有两台长城0520CH计算机,虽然只有256K的内存与10M的硬盘,却是当时最珍贵的宝贝,进入机房操作必须身着白大褂、拖鞋,操作完毕必须用天鹅绒红布将设备盖好,整个操作过程充满了仪式感。就是这样一台现在看起来连一个普通手机的配置都比不上的计算机,却给我们带来了劳动力的大幅提升,当时计算机上运行着用COBOL语言开发的工资报表与同城交换程序,一个人就能够完成以前几个人的工作,而且差错率非常小,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出现了“电子化”这个概念,一个个软件系统被开发出来,一些需要手工处理的工作通过软件程序来执行,即准确又高效,打印出来又漂亮,还可以通过软盘来实现数据共享,90年代初期,又出现了电话MODEM来进行数据传输共享,计算机在当时人们心中神秘而高贵。

    时间到了92年,我调入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清算中心工作,接触到了EIS电子联行系统,这是人民银行最早使用的网络系统。由于当时地面公用数据网还非常落后,虽然出现了X.25分组交换网,但是覆盖面非常小,通讯质量非常差,为了解决异地资金汇划结算的联网问题,人民银行组建了金融卫星通讯专网,网络结构采用星形网络连接,各省使用VSAT卫星小站设备接收资金汇划信息,使资金的在途时间由7~10天缩短为1~2天,大大减少了资金在途时间。为了拓展卫星网络的使用范围,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基于卫星网与X.25分组交换机组成的数据传输网---“金融卫星广域网”,在九十年代初期,这一网络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各业务部门间、上下级间传输业务数据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X.25、DDN公用数据网络的快速发展,UNIX操作系统的广泛应用,INFORMIX数据库的普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银行系统迎来了科技工作的飞跃,在《电子化建设两年规划》的指引下,会计、国库、发行、金融综合核算、事后监督系统、资金清算-天地对接系统、金融卫星X.25广域网系统、快通工程等一系列重要业务系统相继上线运行,这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银行系统科技应用快速发展的几年,经过几轮大规模培训,计算机逐渐被广大员工所熟悉,在业务人员办公室内也随处可见,计算机走下神坛,已经成为人们办公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到了今天,随着“桌面云”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计算机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巴掌大的小盒子,计算能力更强大,管理更方便也更加安全。

    九十年代末期,我调入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科技处,面对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解决“千年虫”问题。千年虫问题也称为计算机2000年问题,是由于当时为了节约存储空间,在某些计算机程序中,年份只使用两位十进制数来表示,这种设计多年来一直非常顺利,可是一旦遇到跨世纪的日期处理运算时,就会出现错误的结果。这在当时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问题。为了解决“千年虫”问题,全行上下严阵以待,各种技术改造方案,各种程序补丁夜以继日地完善着,直到1999年12月31日,当新年钟声敲响,全行所有程序正常执行,全区科技人员才放下悬着的一颗心,一年多的心血得到了回报,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

    2000年,人民银行内联网一期工程开始建设,有了计算机网络,科技发展如虎添翼,各种信息系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科技工作开始了“信息化”的历程。当时人民银行大区分行体系改革已经完成,如何利用科技力量保障人民银行政策落实,畅通上传下达渠道,被提上日程。当年以天津分行为中心的,包括内蒙古、山西、河北在内的“一网两系统”项目开始建设。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了天津分行辖区内统一编码IP电话系统,人民银行之间通话不再通过电信部门,而是直接使用内联网,通话效果与普通电话无异,这项工程为人民银行系统节约了大量的办公经费,提高了办公效率。同时,天津分行视频会议系统也建设成功,利用内联网召开远程会议成为现实,目前看基于VCON设备低码率视频信息清晰度远远达不到标清标准,但是在当年这项工程拓宽了我们对计算机能力的想象,是又一次对科技力量的成功展示。

    计算机普及度越高,计算机安全就越重要。2003年前后,一系列恶性计算机病毒,如CIH、冲击波、震荡波、熊猫烧香等相继爆发,人民银行也没有幸免于难,也在那时候开始,计算机安全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推广了赛门铁克防病毒系统、终端准入系统,非法外联监控系统等安全防范系统,这些系统十几年来为央行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保驾护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随着全国一体化终端管控系统的上线,这些系统也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同期,随着各商业银行核心系统逐渐完善,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前后上线运行,EIS电子联行系统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就是科技工作的特殊性,在摩尔定律的支配下,在祖国日渐强盛的支撑下,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科技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不断给我们带来挑战,也不断推翻我们亲手创建的大厦,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到了2009年,人民银行主要业务系统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科技工作也成为保障央行履职的重要支撑,机房等基础设施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百十台服务器、小型机、交换机、路由器7×24小时不停运转,科技工作的重心转向了安全运维,运行监控、系统升级、硬件更新成为主要工作。面对缺乏总体规划,分支行各自为政建设系统,出现“一个系统一套设备”、系统林立、信息孤岛等问题,总行提出建设“两级数据中心”的战略规划,如何设计内蒙古自己的数据中心方案,成为重要任务。一些从没有接触过的新技术需要在短期内学习消化,LDAP、portal、虚拟化、J2EE、多应用加载、SOA,全区科技人员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最终形成了七万多字的数据中心实施方案,指导了后续几年的科技建设。

    到了今天,中国的移动金融走在了世界前列,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蓬勃发展,微服务、docker、SDN、VXLAN,量子通信、超融合等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多年来形成的集中式技术架构已经不能满足业务的发展。2017年总行提出“加快架构转型、打造数字央行”的目标,分布式架构转型、大数据平台建设、双中心业务双活又成为科技人员研究的下一个方向。畅想未来,随着监管科技的大范围应用,覆盖内蒙古自治区金融业务的全方位大数据云平台将建设成功,采集多层次、多时点的全量数据信息,全方位地实时监测全区金融运行动态,多维度地分析各方数据,为领导决策、新型金融服务提供支撑已为时不远,科技助力穿透式监管的目标即将实现。

    回顾自己近三十年的工作经历,科技工作内容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系统建设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有一种东西始终没有变,那就是科技人善于钻研、一丝不苟、脚踏实地、积极向上、开拓奋进的精神,正是这种科技精神,伴随着祖国的日益强盛,为央行科技30多年的发展谱写了亮丽的篇章。

    作者:王广平

    

【责任编辑:董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