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APP下载

谢小薰

发布时间:2018-07-20 15:42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众医之师的“丹滚炉”

    ——记广西医科大学教师谢小薰

个人简介

    她,酷爱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的那句富有哲理的话——“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她办公室的灯,总是最晚熄灭的那一盏。35年坚守教书育人第一线,在医学生的培养上注重“打基础”“管长远”“学做人”,要求每一次实验,学生都需要规范完成每一个操作步骤,哪怕只有细微差错或不到位,都要重来。学生论文大到方向、小到标点符号,都会被她退回数次修改。 ——题记

事迹照片

事迹说明

    初夏的夜晚,蛙鸣阵阵,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东三办公室谢小薰老师窗外高大的玉兰树,一树花开,沁人心脾,从办公室玻璃窗透过的灯光给秀美的玉兰树披上一层淡黄的纱纺。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研究生们从实验室出来,拖着疲惫的身体路过芬芳扑鼻的玉兰树下时,总习惯抬头看看那盏明亮的灯光,顿时充满敬佩之情,前进的动力更加充足,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谢小薰,从事基础医学研究35年,坚守教书育人第一线,在医学生的培养上注重“打基础”“管长远”“学做人”,她所传授的医学基础知识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工具,更成为丰富学生生命、养成健全人格的养分,堪称“众医之师”。

    她的医学课,变成了有温度的育人“主场”

    基础医学教学中过于突出知识的工具价值,会导致人的工具化。如果仅从有限的认知角度来教授知识,而忽略知识化育生命的人文意义,就会使教学窄化为传递知识,人窄化为工具和手段。

    谢小薰的解决之道,是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终极价值。她创新性地提出了“倒金字塔”式的学科育人基本结构,包括价值观、思想方法、知识结构群等,尝试用一个多维、立体、具有一定纵深的层次系统,取代原来扁平的堆栈式教学结构。

    在谢小薰的课堂上,欢声笑语此起彼伏,阵阵掌声更是家常便饭,一个个枯燥的医学知识或人体组织切片在她口中仿佛活了一般,学生在这里学到的不是一堆客观的、外在的医学符号,而是具有生长力的知识,是有着生命的温度、散发着生命的气息、认知性和精神性相统一、既有工具价值也有精神价值的成长过程。

    学生张小静现已博士毕业,是深圳大学医学部的一名病理科医生,虽然已工作了许多年,但对谢小薰的课仍记忆犹新,她在课程上不但传授知识,而且还教育我们在学校里不但是要学知识,而且要重视学会如何掌控时间,确定好切合实际长期和短期的目标,一步一步地朝目标前进,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学生角度出发,谢小薰建立了“知能并重、德医交融”的课程教学新模式。理论教学“少而精”:创新性地将理论内容以知识点趋同为特征优化整合为四个知识模块,以基础知识和共性规律为教学重点,讲重点、讲方法、讲学习思路,着眼引导学生自主地对各知识点进行纵向把握和横向比较,突出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掌握和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她办公室的灯,总是最晚熄灭的那一盏

    在谢小薰看来,教育是一种优质生活,是一种生长意义的交往,她热爱教师这个岗位,并甘愿为之付出一切。

    因为是教学改革创新,没有范本,这就意味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因此,她办公室的灯光总是最晚熄灭的那一盏。而在改革进行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有些不同声音开始出现:“谢小薰你搞那么多实践教学,休息时间都搭进去了,课酬一分没增,你图啥?”面对质疑,她的回应总是轻描淡写:“学生能从中受益,学习能力、综合素养得以提高并学有所成就是给我最好的回报”。

    多年来,她在教学改革的道路越走越远,为使精品的教学资源得到开放共享,她紧盯互联网+的时代潮流,带领团队搭建网络平台,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将服务对象从服务高校教师转型为服务高校教师、学生及社会学习者。所有教学资源均可在互联网在线或下载学习,使“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和“随时随地”互动交流成为可能。

    王锋同学现在已是滨州医学院的一名肿瘤医生。他还记得,当年由于粗细将实验用PCR仪器的程序弄错,造成假阴性结果,谢小薰谆谆教导他,实验做错可以重来,但如果以后到临床工作,人命关天是不可能重来,在学校里就应该注意养成细致的工作态度。

    有一次,一位病人手术后出现一段时间嗜睡,王锋医生不断地密切观察及时发现该病人是术后并发出血,由于及时处理而挽救了病人生命,当病人家属感谢他时,他说我应该感谢谢小薰老师,虽然她不是我们直接的临床老师,但在我们刚进校园学习基础医学时,我们就能接受这种教育,实是受益匪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教学改革,谢小薰建成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她本人成为国家教学名师,团队中涌现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基础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和广西八桂名师等一大批人才。她所在的团队,如今已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以及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等一批有质量、有影响的品牌课程。

    此外,该教学改革实践还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1 项,指导本科生获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

    她的一言一行,就是最好的育人课程

    知识影响德性,学问可以化人。

    初进实验室的学生面对繁琐的实验步骤,枯燥的实验数据,还有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失败,常常叫苦连天。谢老师总是耐心的指导学生们实验,帮助他们查找失败的原因,并要求学生规范完成每一个操作步骤,哪怕只有细微差错或不到位,都要重来。

    曾经有位研究生某项实验步骤重复了18次,直至谢老师点头为止。随之而来的论文批改,她把认真负责四个字更是演绎到了极致,学生论文内容大到方向小到标点符号的问题,被退回数次反复修改已是家常便饭,大家都习以为常。学生们把这戏称为“丹滚炉”,意思是不经过千锤百炼成就不了九转还魂的灵丹妙药。

    她对学术不端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她常告诫学生,绝对不能急功近利铤而走险去伪造实验数据、抄袭论文。有一次,一位面临毕业的研究生因为急于发文章,文章初稿时借用了同一课题组的其他研究生的一张图。

    她发现后勃然大怒,立刻召开课题组会议,教育学生们:“做学问前先做人!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实事求是是最基本的底线,今天我若纵容你一个,害的不仅是你一个人,而是将来你会影响更多的人”。领教过谢老师的严厉之后,学生们做实验写文章都小心谨慎,不敢越雷池半步。

    有位研究生由于在课题上遇到困难,尝试过多种办法后都失败了,便逐渐失去了信心,萌生了退学的念头。她察觉到该生的心理波动后,主动找学生促膝长谈,给学生讲述当年她在国外求学的种种艰辛以及她克服困难的心路历程,帮助该生重整旗鼓重树信心。最后,这名研究生不单完成了硕士学业,还一口气攻读了博士学位,在所研究的领域发表了高质量的SCI论文。捧着厚厚的博士毕业论文,这位研究生终于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动容地说:“谢老师不仅是我的学业导师,还是我的精神导师,没有她这6年的栽培、关爱和引导,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真想叫她一声‘谢妈妈’。”

    有位学生的家人病重,急需巨额医药费。她急人所急,四处奔走筹集善款,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学生接到捐款时,感动得热泪盈眶:“谢老师雪中送炭,不知该如何报答,唯有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以谢老师为榜样,将来也能有所为,为社会做贡献”。每年研究生论文答辩最后的致谢环节,学生们都发自肺腑地表达了对她的感恩之情:“衷心感谢我的导师谢小薰教授。在短短的三年时光中,我成长的每一个脚印都留有导师辛勤的汗水。这浓浓的师生情谊令我没齿难忘。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真知孜孜以求的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感染着我,使我终生受益”。

    “我是幸运的,师从一位博学多才、治学严谨的导师。导师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正值坦诚的人格魅力都将是我今后人生旅途学习的榜样。”有些学生还流下真挚的泪水。

    2013年,谢小薰的母亲去世了,平时孝顺的她做出了一个让周边亲朋好友感到无比惊讶而动容的决定,遵照母亲的遗嘱,把遗体捐献给广西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用于解剖教学。在遗体告别会上,出席活动的学校领导、教职工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无不向她及其母亲致以崇高的敬意。而她只淡淡地说道:“我做了我该做的!”

【编辑:张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 嗨,青年,你家里来信了
      锵锵锵,“青年之家”云平台改版升级啦!六大最新功能,等你来尝鲜,更多精彩,快叫上小伙伴们,戳来看!
    • 中国“守夜人”
      在中国的西南方,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有着这样一群人,用血肉之躯丈量疆土,默默无闻地守卫着祖国。
    • 跟总书记学,第七期抢鲜看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跟总书记学第七期最新上线,一起抢鲜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好的明天!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