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APP下载

王庭槐

发布时间:2018-07-20 15:41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人师”王庭槐

    ——记广东省中山大学教授王庭槐

个人简介

    从教36年,他虽然几乎没说过什么豪言壮语,但自从走上三尺讲台的那天起,他就把爱学生当成是教师生涯的起点,把关心学生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修课,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健康的人格,引导学生在各种纷杂的思潮观念冲撞中,理智地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做个好医生,首先要做个好人”。——题记

事迹照片

事迹说明

    1982年从广州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王庭槐一直留校任教,长期从事医学基础课程——《生理学》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工作。

    从教36年以来,学子遍布海内外,经其指导的本科生和4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都已成为大型医院的一线医生或学科带头人,有些已成长为国际知名的医学学术骨干。在学生们眼中,王教授教育理念先进,授课方式灵活,实验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和严格的要求,并注重帮助学生从实验中加深对生理学理论知识的领悟。他主讲的生理学和实验生理科学原是国家精品课程分别在2013年2014年升格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王教授积极推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改革,主持6项国家、省、校级教研和教改课题,获得5次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10次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014年,他入选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教学之余,他尤其注重科研。这些年,他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基金课题15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科研学术论文9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教材34本。他揭示了雌激素对血管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反馈机制的内容,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重要临床价值。

    回归课堂教学,探索教学科研“两个轮子一起转”

    自1982年从教至今,王教授一直在“啃”教学改革这块“硬骨头”。他始终认为:“教学改革的灵魂在于更新教育理念,并不断创新、不断前进,在此过程中,必须靠团队,只有大家形成共识才能实现。”

    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是王庭槐教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的实施。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建立了新型生理学教学模式,使学生们初步感受科研的全过程,为学生开拓视野、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条件。在传承中山大学医科“三基三严”教学传统的基础上,王教授牵头创新了“三早”教学模式,即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并形成了教学理论成果。从1998年开始,大力开展临床观摩教学和假期集中赴家乡所在医院预见习、Summer Student、业余科研、科研助理、“家庭医生”计划、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社区“CDC”行动计划与“心连心家庭护理”计划等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加强了理论知识与临床的实际联系,加快其职业角色的转换,感受医院、感受医生、感受病人,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科研、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成果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5年),成为国内多所医学院校医学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并取得显著的育人效果。

    教学内容的改革关键在于教材的改革。这些年,王庭槐教授十分重视教材的建设,并为此呕心沥血。在前期教学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王教授连续三届担任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该教材出版后广受好评,发行量已近100万册。他还主编了全国第一本高等教育医学数字化规划教材国家医学电子书包《生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领衔主编了我国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部本科《生理学》慕课课程。

    在教学上取得优秀成绩的同时,王教授非常重视科研方面的发展。通过多年的努力探索,他在甾体性激素的心血管效应及其信号转导机制和现代治疗学前沿研究两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他从基因和非基因两条途径、心肌和血管内膜、中膜和外膜多个层次系统深入研究了雌激素抑制血管损伤反应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该研究获2009年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在此基础上,王庭槐结合现代治疗学前沿研究,建立了目前国内首个研究生物反馈生理机制的实验室,带领研究生发现了正常心理差异对生物反馈效果的影响,并率先将混沌动力学理论及近似熵分析方法引入生物反馈的信号分析中,解决了生物反馈机制研究中的部分瓶颈难题,并率先应用生物反馈对高血压前期进行干预,为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与此同时,王庭槐大力提倡增加科研课题在教学中的融入度,加强科研对教学的推动力。他的“雌激素心血管保护作用”“生物反馈及其机制”等科研成果已经成为本科生和研究生《高级生理学》《临床生理学》的学习内容。

    如今,《生物反馈》课程现已经成为了本科生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为了更好地实现科教融合,他在科研实验室中建立了中山大学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基地,最大限度地把科研资源和成果与学生共享。

    回归本心,因材施教特色育人

    王教授十分重视对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等各层次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并基于不同的学生类型因材施教,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如何充分激发学生潜能、培养符合全球医学教育要素的优质医学人才,是王庭槐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这些年,王庭槐在教学中时刻贯穿的发散思维和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成了学生在书本之外学到的重要一课。怎样规划人生,怎样追求理想,怎样把握机会,怎样看待成败,王教授把这些化作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一点一滴的生活琐事,折射出深刻的道理。

    经王教授指导的80级本科生宋尔卫教授,现已成为乳腺肿瘤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家。在大学期间,宋尔卫就已在王庭槐的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其创新思维及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宋尔卫教授与哈佛大学医学院CBR合作研究项目,他的一篇论文被评为“2003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中的代表性成果。

    宋尔卫在一篇题为《闪烁着创造性火花的实验课》的文章中曾这样写道:“王庭槐老师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把我们引向一个崭新的天地,照亮我们医学学习的道路。”

    从教36年,王庭槐几乎没说过什么豪言壮语,但他始终把“爱生、奉献、乐教”的高尚师德投入到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用真情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育英才。从走上三尺讲台的那天起,王庭槐就把爱学生当成是教师生涯的起点,把关心学生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修课,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健康的人格,引导学生在各种纷杂的思潮观念冲撞中,理智地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做个好医生,首先要做个好人”。

    “感恩老师,感谢老师,如果没有王老师,就没有我的现在,是老师点亮了我的人生。我曾经接受过老师的资助,这是一辈子的恩情。”现在是澳门镜湖医院口腔科医生的小冉如是说。

    小冉是王庭槐所教的生理学课堂上的一名学生,出生在贵州思南县的一个贫困家庭,因为家境贫寒,假期时常外出派发传单,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当时任学校医学教务处处长的王教授得知了这一情况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为了帮助小冉,王庭槐将他带到家里为其孩子担任家教,并以此名义向学生支付家教费用,作为其生活补贴。小冉初来乍到,学习上和生活上无法适应,难以融入,一度感到迷茫。王庭槐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学生,帮他解开心里的疙瘩。不久,小冉很快就融入大学生活和同学的群体。几年后,小冉成了一名优秀的口腔科医生。

    学生小伟是典型的网络游戏成瘾者,来自一个贫困山区,曾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某重点大学,但因沉迷网游,荒废学业被学校退学,一年苦读之后考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大学宽松的管理环境和贫困生活带来的压力,使他又重新回到了虚幻的游戏世界,日夜苦战的结果是期末的“红灯高挂”。

    就在他对自己失去信心想要放弃的时候,王庭槐找到了他,“申请勤工助学岗位解决了经济的困扰;一次又一次的促膝长谈,使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从虚拟的网络世界走出后,小伟后来成了一家省级三甲医院出色的外科医生。

    多年以后,谈起王教授,小伟仍然满怀感激。

    以生命为本,引导学生敬畏生命、提高科研素养

    医学是一门直面生命的科学,稍有差池即性命攸关,这一特点使它以高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区别于其他学科。另一方面,它又极为强调创新,医学发展史上每一次进步,都是创新思维结出的果实。因此,在占据医学课程总学时超过50%的实验课教学中,王庭槐对此十分重视。

    王庭槐记得,在第一天给学生上生理学实验课时,当看到一位学生用刺蛙针捣毁蛙的脑和脊髓却未成功(动物的肢体在痛苦挣扎)时,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是谁给予了我们人类这样的权利,随意去决定另外一个生命的存亡?而今天这只青蛙,本可以活蹦乱跳地与人类和谐相处,却为了你们的学习,要付出无辜的生命,这样,你应该如何去善待它?”一番话,使得学生们开始思考起生命教育的意义来。

    还有一次,当有些同学在做蛙心灌流实验时,将青蛙的耻骨联合以上的腹部和胸部的肌肉完全掀开,导致青蛙所有的内脏都血淋淋地暴露在空气之中(按实验要求只是暴露纵隔部位)。有个顽皮的同学还说:“这样好看啊。”王庭槐教授马上从一个医学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严厉地对他说:“一个对生命麻木甚至残酷无情的人,怎么能成为仁心仁术的好医生?今后你们都是从事医学工作的,在做手术时,应尽量用最小的损伤换取最佳的手术条件。从实验教学的角度考虑,过分暴露和大面积的组织损伤本身就足以导致蛙心正常生理活动的改变,这样怎么能够得到很好的实验效果呢?”同学们都被王教授的话触动了,在以后的实验中,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进行麻醉、切开皮肤、缝合等有关的创伤操作,并给一些非手术区、非观察区的动物肢体轻轻盖上一层纱布。

    尊重生命的教育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每个医学生的头脑中。“向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做出牺牲的‘鼠鼠兔兔们’致敬!”临床医学专业廖嘉炜同学在他的实验课程论文答辩的第一张幻灯片上,醒目地打下了以上字样。

    王庭槐在指导学生做完实验后,要求学生提交翔实的实验报告和实验论文,并提倡学生尽可能用英文书写。业余时间开放他的实验室给学生做实验,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自发组成学术组、公关组、会务组,将优秀的实验论文或报告挑选出来,自行公关找赞助,联系出版社出版、印刷,组织公开答辩,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这项工作一做就是十年,每年都形成一本闪烁着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论文集。

    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尊师重教榜样

    王庭槐刚毕业到生理教研室的时候,老一辈生理学家侯慧存教授专门辅导过他的专业英语。侯教授对学生进行个体化教学,因材施教,强调下苦功分段背诵专业英语,这对王教授帮助很大,这种教学方法也给了王教授很大的启发。侯教授出身于医学望门,是我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侯宝璋教授的长女。她自小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修养,曾在当年林语堂先生主办的“天才梦”征文比赛中勇夺探花,而第一名的获得者就是民国才女张爱玲。侯教授熟读诗词,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信手拈来、娓娓而道,古今中外名著力作几乎无一不晓,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

    “爱学生,乃至学生的学生”的为师之道,是王庭槐对恩师精神的传承,亦感念师恩重如山。侯教授晚年因儿女留居国外,丈夫常年住院,生活比较孤独。连续近三十年,每年恩师侯教授的生日、教师节、中秋节、元旦、春节等重要的节假日乃至日常,王教授都会带着学生去看望恩师,一方面排遣了侯教授的孤寂,给老人带来心理的慰藉,另一方面学生们又从与侯教授的闲聊中了解到历史与人文知识,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对医学精神的理解和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力。这已经成为了他的研究生的必修素质课。《荀子·大略》有道:“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尊师重道,也成为了王教授的教学特色和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的佳谈。

    尊师重道,薪火相传。当谈到对教师的认识时,王庭槐说: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我觉得,教师更是一个光明的职业,当他让别人获得光明的时候,自己的光芒并无丝毫减弱。相反,会因为燃起更多的烛光而相映增辉。

【编辑:张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 嗨,青年,你家里来信了
      锵锵锵,“青年之家”云平台改版升级啦!六大最新功能,等你来尝鲜,更多精彩,快叫上小伙伴们,戳来看!
    • 中国“守夜人”
      在中国的西南方,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有着这样一群人,用血肉之躯丈量疆土,默默无闻地守卫着祖国。
    • 跟总书记学,第七期抢鲜看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跟总书记学第七期最新上线,一起抢鲜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好的明天!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