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APP下载

徐卫林

发布时间:2018-07-20 15:3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青春织锦绣 一心纺未来

    ——记武汉纺织大学教师徐卫林

个人简介

    “只有身上沾满棉花才会成为真正的纺织人”。从教30余年来,他一直带领学生在在实践中做科研,深入企业工厂车间,和企业—线技术入员共同解决实践难题。他打破多年来的思维定式,用普通原料突破了“超高支纺纱”的技术极限,纺制出国际上最轻薄的高档面料。——题记

事迹照片

事迹说明

    “我坚信,下一个五年,中国必将培养出世界一流的纺织人才”。对于纺织人才的培养,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徐卫林充满自信。而这种自信,来源于他对纺织的热爱和坚守。

    徐卫林,纺织与高分子材料学家。现为武汉纺织大学教授,从教20余年。长期以来,徐卫林教授带领学生团队在纺织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原创性研究,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美国纤维学会杰出成就奖和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他潜心教学,为新时代“纺织人”培养呕心沥血,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荣誉,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他还将湖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的100万元奖金以及学校配套奖励的100万元反哺学生,在学校设立了“攀登奖学金”支持纺织人才培养和创新。

    “只有身上沾满棉花才能成为纺织人”

    1988年,19岁的徐卫林从家乡湖北罗田到武汉上大学,由于种种原因,他被调剂到针织工程专业。“当时我一点不了解这个专业,当你了解了纺织,你就会爱上纺织。”随着徐卫林不断地深入求学、深入探索,他开始了解到纺织行业的意义,了解到这个行业对国家、对整个人类的影响,也认识到这个行业的包罗万象,纺织学科交叉和应用,是无止境的。1992年,徐卫林进入武汉纺织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获得了武汉纺织大学和东华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导师是我国著名的纺织科学家姚穆院士。在姚穆院士指导下,徐卫林闯入了纺织的世界,开始热爱这个行业。

    在求学、从教30余年来,徐卫林教授把“韧、忍、仁”——仁者莫大于爱学生,忍者能受得住寂寞,韧者则执着于教育事业精神用到了带领学生从事实践中,徐教授一直带领学生在在实践中做科研,深入企业工厂车间,和企业—线技术入员共同解决实践难题。他说:“只有身上沾满棉花才会成为真正的纺织人”。他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楷模,他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更多地是教大学生如何做人,正面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所学专业、树立远大理想。他先后承担了本科生的“纺织材料学”“纺织实验仪器学”“纺织专业外语”“纺织前沿技术讲座”等课程的教学任务,5000余名本科生聆听过他的教导,在教学过程中他能将理论教学与“沾满棉花”的实践有机地相结合,使枯燥无味的专业课变得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正是徐教授这种“沾满棉花的精神”,使他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他倡导科研与教学相长,曾获国家教学研究二等奖1项,培养博士及硕士69人,许多学生工作在国内及国际的重要岗位上,成为科研技术骨干,也成了响当当的“棉花”专家。

    “10次失败9次,还有1次成功就是胜利”

    徐卫林教授一直带领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团队中来,一方面坚持抓住共性关键技术,进行原创性研究;另一方面坚持跨学科研究,注重学科交叉。徐教授说:“我非常喜欢做具有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特点的科研,也许10次失败了9次,但有一次成功的话,那么这个成功的意义就很大。”

    交叉出灵感,融合汇新意。徐教授带领学生团队与山东如意集团和我校共同研发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改变了人们多年来的思维定式,用普通原料,突破了“超高支纺纱”的技术极限,纺制出500英支棉纱(国际记录300英支)和500公支毛纺纱(国际记录240公支),这是国际上最轻薄的高档面料。该项目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徐教授和学生团队耗时8年牵头研发的普适性柔洁纺纱技术,获得9项国家专利,该技术专利包公开挂牌转让,由国内最大的棉纺织成套设备供应商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500万元高价竞得。

    徐教授对学生说:“我们要思维创新,用纤维材料做出像人类一样的血管。”徐教授和学生团队研发的人造血管因为有织物做‘骨架’,缝合时不会出现脱线,连医生都赞叹‘有弹性,就跟真的血管一样’。他结合纺织与生物、能源学科,以管状织物作支撑,研发出仿真人造血管。2007年,徐卫林和学生团队自主研究出“高分子材料超细粉体加工设备及技术”。该技术为国际首创,能显著改善产品的手感和透湿、透气等性能。以该技术为依托的项目获得了2007年国家纺织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他成功开发出纯棉、纯羊毛、纯化纤单向导湿舒适面料等一系加工技术。同时,成功研制出织物导水性能测试仪器,该测试方法已转让到国际上最大的纺织测试仪器公司SDL-ATLAS公司生产销售。该方向研究获得美国及中国专利4项,织物导水性能测试方法已成为AATCC国际标准。该成果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徐教授一直说:“我获得的奖励都是来自于我的学生和我的团队”,在获得科研奖励后,徐教授将湖北省政府颁发的湖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的100万元奖金以及学校配套奖励的100万元反哺给学生,在学校设立了“攀登奖学金”,鼓励有更多像他一样的学生能够学好纺织专业学有所长、勇于创新。

    “我们要让纺织渗透到各个领域”

    在徐卫林教授的眼中,上天入地,中间空气,处处可有纺织。纺织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舒适美观的服装、人造皮肤、防护服、高强度的钢盔材料、宇宙飞行器等,都需要纺织的参与。纺织科技的进步,直接影响着人民的幸福感和国家的长远发展。“我们要让纺织的优势渗透到我们能想到的各个领域。”徐卫林教授说。

    作为武汉纺织大学纺织学科学术带头人,徐卫林也十分重视本学科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他主动承担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帮助年轻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吸纳教师参与自己科研项目的研究,从自己的科研经费中提供经费资助教师开展研究工作等方式鼓励教师的科研热情,增进了学科的学术研究氛围,在学科内形成了一支蓬勃向上的科学研究团队,为学科的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他的带领下,纺织学科的老师都积极的参与科研,老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纺织人也知道,学习枯燥、工作辛苦是必然的,需要非常多优秀的人才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徐卫林总是在每周五下午就匆匆离开学校,前往外地的企业指导生产,同时进行自己的项目实验。做完两天的实验,又从外地急忙赶回学校上班,有时,为了不担误正常的工作和教学,他一下飞机便往教室或者会场赶,根本没有时间休息。不仅双休日,徐卫林的节假日和寒暑假也大都交给了企业的实验室,学校、实验室、工厂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没有这种执着和严谨,那么多原创的科技“硬骨头”,只靠创造力和逆向思维是啃不下来的。

    在徐卫林的带领和努力下,纺织学科的研究基地已经建设成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目前该实验室的运行状态良好,承担了国内外的大量的相关研究任务。徐卫林教授担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为企业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搭建平台,力推行业及区域内相关企业科技进步,推进产业升级。担任Journal of Industrial Textiles、Coloration Technology等纺织学科著名期刊编委;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担任第89届世界纺织大会联合主席、TBIS等国际性会议的大会主席,在相关领域有较高国际学术影响。在他的带领下,武汉纺织大学的纺织学科快速发展,在人才培养以及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从教20年来,徐卫林教授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中国“纺织人”的教育和培养,武汉纺织大学也编排了大型音乐话剧《织梦》,生动演绎了徐卫林教授和有抱负的纺大学子不断探索纺织文明不断“逐梦”的过程,正是徐卫林教授这种精神,使得纺织文化、纺织专业、纺织人在新的时代大放异彩。

【编辑:张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 嗨,青年,你家里来信了
      锵锵锵,“青年之家”云平台改版升级啦!六大最新功能,等你来尝鲜,更多精彩,快叫上小伙伴们,戳来看!
    • 中国“守夜人”
      在中国的西南方,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有着这样一群人,用血肉之躯丈量疆土,默默无闻地守卫着祖国。
    • 跟总书记学,第七期抢鲜看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跟总书记学第七期最新上线,一起抢鲜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好的明天!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