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APP下载

秦桂芝

发布时间:2018-07-20 13:38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做新疆孩子们的“秦妈妈”

    ——记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教师秦桂芝

个人简介

    60后与90后相差30岁,难以跨越的年龄鸿沟;黑土地上的世居民族与新疆少数民族语言不同,风俗迥异……但秦桂芝却跨越了空间的距离、年龄的代沟、文化的差异,成为一群90后新疆孩子们心里最喜欢、最爱戴和最尊敬的“秦妈妈”。学生祖勒胡马说将来也要当一个“秦妈妈”一样的好老师。——题记

事迹照片

事迹说明

    2005年秦桂芝调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一干就是十数年,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受国家汉办派遣以汉语教师志愿者身份赴蒙古国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她曾先后被评为“2013—2014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年度人物”,2014年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4年黑龙江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015年黑龙江省直机关“五一巾帼奖”个人荣誉称号、2015龙江最美人物(教师)奖等荣誉。2017年12月入选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党的十九大精神“百人宣讲团”赴高校宣讲十九大精神,2018年1月,秦桂芝当选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三尺讲台上实现自我

    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开始,秦桂芝便努力在自己的教学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提升质量。

    1987年至2005年在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工作期间,承担蒙古语教学任务。对黑龙江省的很多蒙古族学生来说,蒙古语虽然是母语,却是高中后才零起点开始学习的。因为没有语言环境,有些学生学起来甚感吃力。秦桂芝便细心地讲解,耐心地做心理疏导,同时探索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5年成为高校教师后,秦桂芝在教学业务方面更是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在业余时间学习高校教育教学理论,在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普通话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大学生关心的人生问题入手,引导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遵守道德和法律、担当历史责任、创造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追求幸福。

    她组织孩子们瞻仰革命烈士陵园,学习英烈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带孩子们开展假期返乡社会实践活动,指导他们走进社区、企业、学校,进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她结合教学内容,以组织听写比赛、演讲比赛等方式提高学生基本能力,增强普通话的思维与表达能力,为使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能够与其他各民族学生进行愉快地交流搭建通畅的语言桥梁。

    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秦桂芝还以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身份,受国家汉办派遣,赴蒙古国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是没有国界的。在蒙古国从事教学工作,秦桂芝同样坚持教书育人,注重蒙古国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其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蒙友谊的源远流长,让蒙古学生喜欢学习汉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任教学校条件不足的情况下,秦桂芝自制教具,写生字、生词卡片,结合课文内容自费打印教学图片,充实课堂教学手段。

    赴任期间,她忠诚地实践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履行了中蒙友谊使者的使命,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自己积极的努力。由于秦桂芝的优秀表现,任期结束时,获得了国家汉办授予的“优秀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光荣称号。

    培育民族团结的“种子”

    秦桂芝坚持对各民族学生平等对待,严格以学院的学生管理规定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能力。

    爱,体现在第一时间。迎新时,新疆学生们到哈尔滨后,她第一时间出现在学生面前。维吾尔族学生哈丽达木与哥哥来报到,火车到达哈尔滨时已是半夜。他们走出火车站才知道是到了哈尔滨西站而非学校接站的哈尔滨站。秦桂芝接到哈丽达木的电话后以最短的时间赶到哈尔滨西站,将两人带回家中,第二天送往学校报到。

    爱,体现在每日的相处中。为了能尽快和学生们融合在一起,从学生入校的第一天起,秦桂芝都吃住在学院。一年365天,去了寒暑假,她住校时间多达228天。“秦妈,辛苦了,跟您在一起,真的跟妈妈在一起一样。”这是一名学生发给秦桂芝的微信。

    2014年5月18日,来自新疆的学生热依汉古丽·帕尔哈提因胸积水紧急到哈尔滨市242医院住院治疗。得知古丽因家庭困难无力承担住院治疗费用,秦桂芝为其缴纳了2000元住院费。学院师生闻讯后积极捐款,共募集11581元。古丽痊愈出院后,向学院提出将剩余的捐款作为爱心基金,用于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各民族学生。6月29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成立以院长为主任的基金管理委员会,制定《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古丽民族团结基金”实施办法》。目前,基金已收到社会各届捐款20余万元,已有40多名学生获得资助。

    融入是育人的基本目标,语言是增进各民族学生沟通的基础。为了增进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秦桂芝将每周二、四下午定为聊天时间,和普通话水平好的学生一起当志愿者,陪新疆籍学生聊天。学院还推进“双语”互学活动,通过语言的相互学习,增进相互了解。“平等、爱护、融入”的育人理念,将民族团结、民族和谐的“种子”植入学生的心中。更让各族学生在校园内展现自己优点、特长,让学生们在一点一滴间感受着同样的温暖,“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以模式创新提升育人质量

    学生在校的时间是有限的,针对如何保障在放假时、离校后的育人工作的问题,秦桂芝和她的育人团队根据三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四个不间断”育人模式: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间断、在校教育与假期教育不间断、高中教育与预科教育不间断、预科教育与本科教育不间断,让仅在校一年或两年的预科生在学院的民族大花园中更好地学习和融入,保障育人质量。

    从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时,育人工作就已开始。一封信、无数条短信,刚刚走出高中校门的学生虽未与秦桂芝谋面,却已搭起了心灵情感的桥梁。

    放假回家,学生返回新疆时带回精心录制的视频“秦妈妈说给亲妈妈的话”,秦桂芝在视频里介绍了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情况及学院开展的各种活动。开学时,学生会带着亲妈妈的回话一同返回学校。除了这样的视频家访,还有电话家访、信函家访和实地家访。2015的1月22日至2月2日,秦桂芝只身远赴新疆阿勒泰地区,走访了11个学生家庭,与家长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把学院对学生的关爱和对家长的问候送到新疆,实现了“走进新疆、走进新疆家庭,走进新疆学生内心世界”。现在,家访已经成为秦桂芝在寒暑假的惯例性的工作,她的足迹踏遍了新疆乌鲁木齐、阿勒泰、伊犁、阿克苏、吐鲁番等地区。新疆籍少数民族预科生在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的学习时间仅有一年,学生学习期满就进入其他对口高校,她会定期回访,通过对学生毕业前与目标大学的实质性对接和毕业生跟踪教育,把预科教育和大学教育形成一个整体。

    搭建更高平台,形成育人合力

    2014年6月学院成立了“秦桂芝工作室”,以秦桂芝为代表的学院教育管理服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团队注重总结和探索内地少数民族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好做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管理模式。

    “让每一位在学院学习的孩子,都孕育出民族团结的基因,都成为民族团结的种子,都植入民族分裂的疫苗、产生民族分裂的抗体,使学院成为创造民族团结经验的基地。”是秦桂芝和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育人团队的同志们共同努力实践的理想。

    2014年末,以秦桂芝为代表的教育管理服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团队的育人工作,先后得到国家和省部级领导肯定。以民族团结教育为实践的学院文化建设获得了全省高校2014年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

    秦桂芝在工作中坚持以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工作中,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做为自己的工作中心,特别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成长,引导学生积极靠近党组织,几年来先后有7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优秀辅导员代表秦桂芝入选了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党的十九大精神“百人宣讲团”,于2017年12月12日至18日赴高校宣讲十九大精神,宣讲中做到了讲清楚、讲明白,让师生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秦桂芝对人生的追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秦桂芝对事业的承诺。秦桂芝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编辑:张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 嗨,青年,你家里来信了
      锵锵锵,“青年之家”云平台改版升级啦!六大最新功能,等你来尝鲜,更多精彩,快叫上小伙伴们,戳来看!
    • 中国“守夜人”
      在中国的西南方,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有着这样一群人,用血肉之躯丈量疆土,默默无闻地守卫着祖国。
    • 跟总书记学,第七期抢鲜看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跟总书记学第七期最新上线,一起抢鲜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好的明天!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