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 守候微光
APP下载

阿尔勒摄影节为什么要带你“回到未来”

发布时间:2018-07-12 14:26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守候微光

    王炳皓 | 文

    2018年7月2日至9月23日,第49届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在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勒举办。本届阿尔勒摄影节的主题是“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

    阿尔勒摄影节专注于纪实摄影,但却不拘泥于纪实的传统手法,无疑是世界上现有的影响力最大的摄影节之一。

    毫无疑问,摄影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记录时间的媒介之一,照片不断提示我们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变化。而摄影节就像一台时光机,带领我们穿越时间。在这个时空隧道里,各种展览、交互媒介、思想交相辉映,同时相互碰撞。

    以历史为标尺,通过摄影者的眼睛,我们就能在回顾过去的同时探索未来,为当今社会面临的种种困境寻找启示。“历史是个轮回”,在这样的观念下,我们似乎对这次摄影节的主题“回到未来”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次摄影节的群展单元设立了许多不同主题:

    America Great Again! 

    再次伟大的美国

    “让美国再次伟大”是特朗普总统竞选时的口号。本届阿尔勒摄影节提供了另一种思路:美国作为世界上的第一大国,它的部分形象是由外国的摄影师塑造的。

    本单元以上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瑞士摄影师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作为开端,展示了非美国摄影师的作品。这些艺术家代表各自的年代,用外国人的眼光审视镜头中的美国。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捕捉了不平等的暴力,表达了纪录的力量,通过有意识的策划或无意识的旅行,完成了对几十年社会变迁与文化冲突的描绘。

    罗伯特·弗兰克(瑞士)

    Robert Frank

    1950年,纽约。

    1955年,底特律公交车站。

    雷蒙·德巴东(法国)

    Raymond Depardon

    1968年,艾奥瓦州苏城。

    1981年,纽约曼哈顿。

    保罗·格雷厄姆(英国)

    Paul Graham

    新奥尔良,选自《可能性的微光 2003-2006》(A Shimmer of Possibility)

    泰西尔·巴尼吉(巴勒斯坦)

    Taysir Batniji

    选自《无题 1999-2006 加沙》系列。

    选自《异乡故土》(Home Away from Home)系列, 2017

    劳拉·昂诺(法国)

    Laura Henno

    2017年,美国石板城(荒漠中的嬉皮士聚居区)。

    Run comrade, the old world is behind you. 

    奔跑吧同志,旧世界就在你身后

    以充满革命、乌托邦和社会变革的1968年为节点,记录了一系列影响世界的事件。

    1968年5月6日,法国巴黎的游行示威。

    巴黎警察局档案

    1968年,选自《肯尼迪的葬礼列车》(Robert F. Kennedy’s Funeral Train)系列。

    保罗·弗斯科(Paul Fusco)/摄

    1968年。

    菲利普·帕雷诺(Philippe Parreno)/摄

    1972年6月,法国滨海福斯港,一个房车公园里的休闲时光。

    Jacques Windenberger/摄

    回望1968年,整个世界动荡不安:马丁路德金遇刺、罗伯特·肯尼迪之死、以及发生在法国的一系列抗议暴动事件。战后的经济繁荣并未将整个世界带入一个令人向往的乌托邦,价值观带来的矛盾冲突似乎更加剧烈。

    在革命之外,1968年也是机遇之年,一切似乎皆有可能,通过水泥和梦想就能构建乐园。在那一年,法国罗讷河三角洲开始开发,港口、度假村和自然公园投入建设。

    也是在那一年,年轻人们挥舞着标语和石块,向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宣战。警察局未公开的档案照片和历史学家的评论以一种不同的视角,向观者展示当时席卷世界的革命思潮。

    Augmented Humanity  

    增强的人类

    选自《H+》系列,2015

    马蒂厄·佳弗叟(Matthieu Gafsou)/摄

    2016年,南非。选自《最后的圣约》(The Last Testament)系列,记录全球七个弥赛亚,自称基督转世的人。

    乔纳斯·本迪克森(Jonas Bendiksen)/摄

    2015年,俄罗斯,西伯利亚的生日朝圣。选自《最后的圣约》(The Last Testament)系列。

    乔纳斯·本迪克森(Jonas Bendiksen)/摄

    健身的人,1986-2015

    埃克哈德·沙阿尔(Eckhard Schaar)/摄

    在1968年过去50年后,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时代。每个人都与网络相连接,我们生产的所有数据都将被记录、监控、共享和传播。数字化的出现令人既兴奋不已又惴惴不安。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关于人工智能战胜人类的消息,我们也每天都在见证着人类这一媒介边界的延伸。

    在人类毫不动摇地坚信科学技术是唯一可以改善人类生存状况的条件之时,我们慢慢地变成了半机械人。面对这场数字革命和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我们似乎看到了1968年那些试图回归本质的运动。生态、精神、反思、重塑自我,在“超人类主义”和“集体自省”两个极端的概念之间,我们夹缝生存,继续前进。

    

    Platforms of the Visible  

    可视的站台

    一个观察不断发展的纪实摄影的窗口。

    2016年,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州。

    格雷戈尔·赛勒(Gregor Sailer)/摄

    2016年,美国加州,莫哈韦沙漠。

    格雷戈尔·赛勒(Gregor Sailer)/摄

    2016年,瑞典沃尔高达。

    格雷戈尔·赛勒(Gregor Sailer)/摄

    阿尔勒自创立以来就非常关注纪实摄影领域。难能可贵的是,阿尔勒摄影节不拘泥于传统的纪实手法,它鼓励摄影师通过新的视角、新的风格进行创作。阿尔勒摄影节透过充满人文主义的目光,批判并审视纪实摄影领域,对新的手法、新的表现形式采取的乐观、接纳的心态。

    

    The World As It Is  

    世界的原貌

    选自2015年《顺从的幸福》系列

    郭盈光/摄

    就像这部分的题目所展示的,世界的本来面目,以一种看似无可争议却又充满矛盾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摄影所能做的,就是一头扎进这充满地缘政治差异的复杂世界中。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中国的摄影师郭盈光受邀参展。她的作品《顺从的幸福》获Madame Figaro女性摄影师奖,并受邀来到阿尔勒。《顺从的幸福》是一组以摄影为主要媒介,结合录像、装置和手工书组成的多媒体作品。从虚实两个方面探讨了以“相亲”为前提的中国式婚姻、以及被安排婚姻的夫妻之间的非亲密状态是否真的幸福等问题。

    

    除了群展部分,本次摄影节还有许多著名艺术家的对话、访谈等线下活动环节,供到场的观众聆听学习。

    点击进入摄影节官网

    关于阿尔勒摄影节

    阿尔勒摄影节在1970年由三名好友共同创立:著名摄影师吕西安·克莱格(Lucien Clergue),知名作家米歇尔·图尼埃(Michel Tournier),以及历史学家让-毛里斯·鲁盖特(Jean-Michel Rouquette)。

    1968年,法国的“红色五月风暴”强烈冲击了法国的社会秩序,也打破了艺术文化持续低迷的状态。此前在法国的文艺活动中,摄影并非一门独立的艺术类别,而克莱格却看到了摄影的无限潜力,在几乎没有预算也没有场地的条件下,在图尼埃、鲁盖特的全力帮助下,努力为摄影开辟了一片天地。

    

    阿尔勒摄影节无疑是世界上现有的影响力最大的摄影节之一。专注于纪实摄影,但却不拘泥于纪实的传统手法,阿尔勒摄影节在鼓励人们用多元化的方法完成纪实的同时,透过充满人文主义的目光批判审视着纪实领域,积极拥抱前沿科技的发展对传统带来的挑战,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2002年起设立的阿尔勒发现奖(Discovery Award),给予具有独特个人风格和优秀视觉讲述能力的摄影师展露头角的机会。2014年,来自中国四川的摄影师张克纯,凭借对黄河追根溯源的作品《北流活活》摘取大奖。

     更多内容  

    2016年阿尔勒摄影节介绍&“发现奖”提名摄影师作品

    阿尔勒摄影节的两个关键人物

    图片来自阿尔勒摄影节官方网站

    编辑 | 李峥苨

    —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编辑:唐红】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