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 守候微光
APP下载

密西西比河那些温和而友善的东方面孔

发布时间:2018-03-29 09:16 来源:中青在线 守候微光

 

美国密西西比州奥利弗布朗奇,退休的图书管理员弗里达·管坐在家中院落的木椅子上。

安德鲁·龚/摄

文 | 王婷舒

25岁的泰勒·庞站在一大片棉花地的中央,面朝烈日,刺眼的阳光让他皱起眉。他是家族的第四代华裔移民,现在美国密西西比州农业部工作,生活在州内约1500人口的城市马克斯,是那里仅剩的少数华人居民之一。

提到密西西比河,难免会想到摄影师埃里克·索斯镜头里的密西西比河畔。景观与人物如诗如梦,颜色清冷,当代美国人的真实与梦幻在他的大画幅底片中显影。而顺着密西西比河奔涌向南,沉积在墨西哥湾的三角洲地带,有一片被烈日灼烤的土地见证了一个华裔社区几代的变迁。他们的故事,近日被两名年轻的亚裔摄影师以温柔而友善的色彩定格。

根据美国联邦数据统计,密西西比三角洲地区是美国最穷困的地区之一,就业机会匮乏。据粗略统计,生活在三角洲的华人从上世纪70年代几千名已经减少到500名左右。

“中国人来这里定居已经超过100年。我们刚来时,没有权利,不能去白人学校,没有地方理发,不能去医院。我们是二等公民。直到内战后,我们才争取到一些权利。”弗里达·管是一位退休的图书管理员,操着浓重的美国南方口音,头发花白,眼睛常眯成月牙。

她是摄影师安德鲁·龚(Andre Kung)与伊曼纽尔·韩(Emanuel Hahn)的故事《三角洲的华人》其中的一个人物,两名年轻的亚裔摄影师希望挖掘美国密西西比三角洲鲜被提及的华裔。他们联系了50多家亚裔美国人的机构组织,几经波折,最终找到了16位愿意接受拍摄的华裔,从年轻到年老,龚与韩用中画幅Pentax 6x7相机、柯达Portra 400胶卷为他们拍摄肖像,并通过他们的口述历史,了解中国血统在三角洲的延续。

密西西比州克拉克斯代尔,第四代华裔移民、在州农业部工作的泰勒·庞站在棉花地间。

伊曼纽尔·韩/摄

密西西比州格林维尔,莱恩·关与肖恩·关兄弟两人在父母的杂货店前。

伊曼纽尔·韩/摄

密西西比州格林维尔,一名教师雷蒙德·王站在当地一家关门的杂货店前。

伊曼纽尔·韩/摄

杰罗姆·苏在已经营超过60多年的杂货店中。

伊曼纽尔·韩/摄

密西西比州克拉克斯代尔,周春莉和周瑞林(右)在当地教会中。

伊曼纽尔·韩/摄

两名摄影师驱车经过的农田,曾是美国南部最有名的棉花种植园区,随处可见一个个巨型的棉花包安静的躺在地上,强烈的光线快要让人眩目。无数黑人曾在这里留下过血泪,妇女们为自己的权利作斗争,内战在这里爆发。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也曾关注到这个夹在“黑白”之间的群体。据报道,19世纪后半叶,华人最初以劳工形式远渡重洋来到这里,后来开始以经营杂货店为生。20世纪初,商店增多,客人以非裔为主。在一段时期,位于密西西比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地带的格林维尔市里,华人开的杂货店多达50余家。

由于距离大城市遥远,形成一个“独立世外”的特殊华人聚居区,被人称之“三角洲华人”,到20世纪70年代,已经聚集几千名华裔。他们在社会组织、公共设施等经历过种族歧视与隔离。密西西比州的克利夫兰的学校,还曾设有专门为中国学生准备的教室。美国一位历史学家曾写过一本书《密西西比华人:夹在黑人与白人之间》(The Mississippi Chinese:Between Black and White),讲述了三角洲华人在种族隔离时期,夹在“黑白”社区间求生存。

在这里定居的华人筹款自建学校教育下一代,站稳脚跟,积极融入社区,1972年密西西比报纸上刊登一份报道,在密西西比三角洲对华人具有种族偏见的几十年历史里,有三位华人冲破藩篱成为城镇的市长。

如今,当地的华裔群体步入老龄化。大部分高中生毕业后定居在家乡之外。这是三角洲华人长久以来的写照:努力工作,把孩子送到大学读书,然后看着他们远走高飞。庞是家里第四代农民,留在家乡,想继续延续这个传统。他认为,这里确实没什么机会,仍留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人不是农民,就是教师或从事医疗。

密西西比州克拉克代尔,一个棉花包。

伊曼纽尔·韩/摄

密西西比州格林维尔,一家未开门的杂货店。

伊曼纽尔·韩/摄

密西西比州克拉克斯代尔,一家华人食品店。

安德鲁·龚/摄

史蒂夫·易在他湖边的庭院休息。

安德鲁·龚/摄

密西西比州格林维尔,华人社区的墓园。

伊曼纽尔·韩/摄

作物喷粉机飞过克拉克斯代尔农田上空。

安德鲁·龚/摄

摄影师龚是华人移民的后代,生长于在旧金山。韩的父母来自韩国,他在新加坡、柬埔寨和韩国长大,后来移居美国。在他们眼里,三角洲华裔群体与他们的邻居没有区别。他们采访对象周瑞林和周春莉一家人把西西比大学和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的橄榄球比赛看作家里的大事,但他们会分别坐在看台的两侧,支持不同队伍,同时和平相处。

但是两位摄影师在这里发现,根植于家庭和血液的纽带将华裔社区联系的非常紧密,而大城市——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等,华裔很多,社区数量密集,纽带却没这么明显。

据了解,密西西比三角洲华人社区在信息及交通较为闭塞落后的岁月,与其它华人聚集区域是分离的。但它嵌居于家庭气氛浓厚的南方农乡腹地,并因在严重种族隔离大环境下相依为命,形成紧密社区关系。这种独特的紧密关系,让龚和庞觉得特别温暖,“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你没想到会有大量亚裔或华裔美国人的地方。”

龚说,他们常听到一个说法,亚裔在美国是模范少数族裔,由此他们希望挖掘亚裔美国人在各自社区产生影响又鲜为人知的故事。“谁会想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会有华裔聚集呢?”

—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责任编辑:吴蕴聪】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