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高科技成交通安全利器 智能交通离不开守法出行

发布时间:2018-03-01 08:22 来源:法制网 赵丽

    原标题:“科技+交通”成提升驾驶人安全意识新渠道

    今年春节期间,交管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交通安全隐患、拥堵路线、易违法行为等,及时公布信息告知驾驶员。比如,在公安部交管局指导下,全国多地交通管理部门联合高德地图推出“温暖回家路”专项服务,用“网络+大数据”助力群众过年返乡,为科技春运开辟了一条全新服务模式。海南省交警总队根据大数据研判发布春运期间预计会出现的五次客流高峰期,特别提示广大驾驶人提前规划路线,注意错峰出行,确保交通安全。

    其实,不只是在春节期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已成为交通管理的重要方式。“科技+交通”已然成为保障交通安全的一大利器。

    《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高科技的运用不仅成为交通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成为提升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的一大渠道。

    “都说科技改变生活,在交通领域,科技可以说是交通安全的一种保障。”北京市民周雪说。

    智能系统让驾车出行更安全

    打开车载导航系统,调到合适音量。这已成为周雪驾车时的必备动作。

    用周雪的话来说,似乎离开导航就不会开车了。这样的依赖不仅是对于路线上的指导,还有各种关于安全驾驶的提示。

    对于有着8年驾龄的周雪来说,使用导航系统让安全驾驶更加水到渠成,“现在很多导航系统都有大量加强司机事故风险意识的内容,还有协助用户安全谨慎驾驶的设计”。

    两年前,还没有开启导航系统习惯的周雪,在大概了解路线的情况下,前往一处较为陌生的写字楼群。“当时,我就在庞大的写字楼群里绕圈,边开车边找寻目的地,再加上写字楼群中有的地方比较狭窄等复杂路况,就在我专心看旁边的写字楼名称时,差点剐蹭停在路边的车辆”。

    自那以后,即使对自己驾驶技术很有信心,即使是去自己很熟悉的地方,周雪也会打开车载导航。

    作为一名老司机,周雪深有体会地说,现在很多驾驶者都会盲目地认为自己的驾驶状态是安全的,特别是老司机。对于这种容易松懈的安全驾驶心理,一些导航产品通过驾驶前的行车场景预知、驾驶中的实时安全驾驶辅助、驾驶后的突发事件紧急应对,为用户提供带有安全预警性质的服务。

    除了导航产品,目前市场上还出现了辅助提升驾驶安全意识的App。

    前不久,周雪就下载了一款培养安全驾驶习惯的App。她告诉记者,这款App的用户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收集汽车的速度、里程、加速等信息,清晰显示出司机每一个违规操作的位置和数量,并发出提醒,还能“感知”急刹车的行为,通过震动发出警告。“这和玩游戏一样,还可以计算出司机的‘驾商’,并对‘高驾商’和‘驾商进步’予以正向的物质和精神激励”。

    大数据研判提升安全意识

    对于智能系统促进驾驶员提升安全意识的作用,曾是某导航系统产品研发人员的韩旭解释说,导航系统结合防御性驾驶的体验,可以强化驾驶员的安全驾驶认知,即驾车的分分秒秒都是在伪安全状态下。

    韩旭介绍说,“在交通大数据的积累下,我们看到了很多数据背后的规律,比如很多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在没有道路安全设施的路段;农村道路安全设施缺乏、弯道组合是交通事故高发地;货车交通事故占比高达28%等。如果用提出问题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仍然还是问题,但如果换个角度,也许就能解决问题”。

    在韩旭这样的研发人员看来,安全是研发更新导航产品时考虑的关键问题,“在对过往积累经验的总结与对未来的展望中,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与交通大数据能够为道路安全带来不一样的解决思路。首先是提高安全意识,其中包括社会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其次是安全习惯。最后是安全提醒”。

    “这其中包括与行车相关的警示信息的报告与送达、对驾驶员驾驶状态的判断与提醒等。通过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很多导航系统能够提取危险品车辆的实时数据包括运行路线和时间等,及时提醒用户躲避危险品车辆,同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发出预警并提供处理措施,减轻用户的盲目恐慌心理,保障安全驾驶。通过用户驾车行驶长期数据的积累,很多导航系统已经能够结合道路基础设施情况、道路环境等因素以及从交管局获取的用户违法数据,帮助用户分析驾驶习惯,从而对用户进行精准的交通安全提示。”韩旭说,“例如,通过导航App应用,对那些超过4小时连续驾驶的用户发出提醒,提示休息,以保障驾驶安全。此外,目前很多导航系统还能从多维度鼓励用户安全驾驶、文明驾驶,包括积分奖励、保险优惠(给保险公司提供优惠的大数据依据)以及联合交警提供相应奖励服务等,从而提升社会的交通安全。”

    记者调查发现,利用交通大数据来提高交通安全驾驶意识的做法,在驾驶人培训过程中也有运用。

    北京某大型驾校教练赵福顺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一些驾校和研发导航系统的企业合作,在新学员的学习过程中,利用导航引导技术,帮助学员减少因对道路不熟悉而引起的紧张情绪,培养学员的社会责任和守法意识,增强驾车安全意识。

    智能交通仍离不开守法出行

    安全意识的提高,还体现在周雪的一次“钻牛角尖”。

    去年3月,听闻有的地方出台“驾驶汽车时不得拨打接听手提电话、浏览电子设备”规定,用惯车载导航的周雪疑惑了,开车使用导航会不会违法?

    为此,周雪还专门致电“12345”市民服务热线提问“开车过程中,如何在不触犯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手机导航?”

    周雪得到了这样的权威解释,“拨打接听手持电话、浏览电子设备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在具体把握上,主要有两个标准:“方式上,不得手持、操作电子设备;视线上,不得脱离正常行车视野”。

    “开车时,为了便于导航,有时候为了更精确,会用一个支架将手机固定在空调出风口处,目的地也往往在出发前就设置好。不过,在行车过程中,由于路段交通情况复杂,除了听从导航的语音指示外,我会时不时地往导航界面上瞄上一眼,以便提前知道路况;更关键的是看清车道的选择提示,走对相应的车道。偶尔,在等待红灯时,也会用手操作下手机,翻看导航界面上后续的路程。”周雪说,她想知道,上述使用导航的习惯,是否会被认为属于“脱离正常行车视野”。

    对此,北京律师徐良向记者介绍说,驾驶人在出发前就设置好导航的目的地,随后将手机固定,行驶过程中听从语音提示,这些应该都是允许的。关键是不能用手去触碰、操作手机。显然,像周雪所说的在行驶过程中用手翻阅导航地图,被电子警察拍到并被认定为“妨碍安全驾驶”,这并无异议。

    “瞄一眼”“瞄几眼”是否就已算是“脱离正常行车视野”?徐良直言不讳称,这个问题已有些“偏”了。他认为,行驶过程中能不看固然最好,不过,若手机或车载导航在前方正常视线范围内,在路况允许时偶尔看一眼,也无太大问题。但是,若是因看导航分了心,影响到专注开车,这显然属于“妨碍安全行驶”。

    面对这样的答案,周雪表示放心了很多,“虽然智能交通正在改变生活,但依旧要在守法的道路上行驶”。

    □ 记者手记

    有业内专家表示,被动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智能交通、自动驾驶,可以实现道路交通零伤亡的目标。而让人更有安全意识、安全习惯,让人更安全是当前交通安全的根本。因为目前多数事故是人为因素引起的。

    交通的核心是人、车、路。对于路来讲,并不仅仅是道路作为基础设施本身的质量好坏,更包括实时路况信息以及天气等与道路相关的更丰富的信息。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在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生活当中,特别是在出行领域。同样,在新的技术条件下,交通大数据也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道路安全解题思路。

    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帮助,交通管理已经从粗放式进入到精细化模式。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也给数据采集带来了飞跃式的发展,在符合隐私安全的条件下,目前很多导航系统通过共享和众包模式,可以对每个人的驾驶行为习惯、个人出行意识、风险偏好等做更精准的采集,在海量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有效实现人、车、路的有机协同,大幅度降低事故发生几率。

【责任编辑:王菀】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