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 中青报旅游周刊
APP下载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我们用艺术的方式致敬和平

发布时间:2017-12-12 21:20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中青报旅游周刊 青小游

    明天

    是2017年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的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家破人亡》

    “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

    被活埋丈夫永不再生

    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了的妻子

    苍天啊……”

    这是一尊题为《家破人亡》的雕像,位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是11尊“遇难同胞”群雕中的第一篇章。饱受凌辱的母亲,绝望地托着已不在人世的孩子,家没了,国破了,何处可以安身?祖国母亲,就这样被外强肆意践踏着。

    那是发生在整整80年前的事了。8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生的长度,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不容忘却的一页。为了纪念那些无辜亡灵,警示世人珍惜和平,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称“纪念馆”)因此建成。而最先给参观者带来视觉冲击的,则是纪念馆前的那四个篇章的主题雕塑。

    这是纪念馆外群雕的第二篇章,叫《逃难》。被敌人强奸的妻子、在轰炸中失去双亲的孤儿、被炸死的奶奶、八十岁的老母、在生命的最后拼尽全力喂孩子最后一口奶的母亲、忍辱投河的少女、死未瞑目的少年……十尊雕塑,一个个充满惊慌、绝望的脸庞,一双双握紧的双手,战争的紧迫与残暴让身处80年后和平今天的我们仍不寒而栗。每一尊雕塑背后,都有着一段真实的故事。

    第三篇章是《冤魂的呐喊》。这是纪念馆广场的入口,参观纪念馆的游客都要经过这个在视觉上有不稳定感的三角棱块,上面的呐喊浮雕,讲述着中华民族的奋起反抗的英勇故事。

    第四篇章是《胜利之墙》。横贯墙体的V字造型上,右有中国军民奋勇前进,左有人民欢庆胜利,中间伫立着一位脚踏侵略者钢盔和屠刀、吹响胜利号角的中国军人。“胜利之墙”将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全面地呈现了出来,让参观者在参观行走间感受那段历史的艰辛与和平的来之不易。长达140米的胜利之墙,让人感受到抗击侵略的十几年的漫长和艰难。

    其实,除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的这些雕塑,还有很多纪念和平的雕塑。下面,小编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些和平题材的雕塑。

    联合国总部:打结的手枪

    位于联合国总部花园内,卢森堡于1988年赠送给联合国。

    枪,作为当今战争的一个典型武器,是战争的象征和缩影。将枪杆打上结,子弹就不会射出枪膛,就不会伤及生命。战争不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我们也永远不想让它再次成为主旋律。而和平,是需要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公民积极去维护的。

    诺曼底登陆地:世界和平女神雕塑

    2004年6月3日,世界和平女神雕塑于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登陆胜利60周年之际在当年登陆的中心位置落成。

    飘逸的绸带,展翅的和平鸽,这尊由我国民族英雄文天祥第24代传人、著名艺术家文元衍(遥远)先生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雕塑,向世界传达出了和平愿望和“和为贵”的理念。

    各地慰安妇雕像

    韩中和平少女像:2016年10月22日在我国上海师范大学内揭幕。此前,同样的雕像于2015年10月28日在韩国首尔一公园内揭幕。

    这组“慰安妇”塑像于2017年9月22日在美国旧金山市圣玛丽广场揭幕,塑像包括一尊以首位公开讲述个人经历的韩国“慰安妇”金学顺为原型的塑像,和一尊中国、韩国和菲律宾三名“慰安妇”少女手拉手的塑像。

    紧握的双手,忧郁的双眼。本该是花样年华,却经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凌辱。强者对弱者的欺凌、侮辱和践踏,不仅是针对个人、民族,更是针对人类的尊严。而我们对反人类暴行的谴责是不分国界的。

    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品,以美学为表达话语,其传达的内容是更深刻的。当这种美与人类最残酷的行为——战争结合起来时,就会让人产生了一种敬畏。它是一种规劝,更是一种警示,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战争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带来的破坏。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用和平的方式反思战争,用艺术的方式致敬和平。而这种缅怀,又何尝止于一天、止于口头呢?

    图片来源:携程网、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北京晨报、网易新闻、网易新闻中心、环球网、中国园林网

    编辑:李嫣然

【责任编辑:张曼玉】
你可能还喜欢看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