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列谈

新思想:谱写治国理政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7-07-31 06:01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理论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新思想,为这一理论基础提供了创新性的内容,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新高度,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向新境界。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出发,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在系统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开创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问题导向 直面时代挑战

  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仍是第一要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改善。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其最根本的途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冲击世界经济,各国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复苏进程比预想的要曲折、漫长,我们面临比以往更加复杂的情势。在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另一方面经济建设的内涵也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建设必须走提质增效升级之路。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旗帜。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和模式,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国家的性质和国情决定的,也是一个国家政治领导集体与全体人民长期奋斗、创造和积累的结果。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必然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辉煌灿烂,无一不是文化给予丰富的养分。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高国家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就必须加强文化建设,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城乡居民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广大人民改善生活的需求相比,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还有不少短板要补。因此,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过去较长时间里,由于依赖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导致对资源过分开采利用,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趋于紧张。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不仅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外部的挑战。当今世界的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地区动荡、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尽管全球化仍占主流,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所暴露的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冲击世界的稳定与发展。我们要高举和平与发展大旗,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发,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提供力所能及的全球公共产品,推动世界包容性发展,实现各国或地区的均衡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布局各领域全面发展 推进中国特色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必须用治国理政新思想去统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治国理政新思想是治国理政新理念的系统展开,是治国理政新战略的根本依据。就此而言,在治国理政上,新思想占据核心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新思想,就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各个领域的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关于经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这些变化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当前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适度扩大社会总需求,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关于政治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关于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关于社会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要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要抓好促进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要搞好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老年人家庭赡养和扶养、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待、宜居环境、社会参与等政策,增强政策制度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要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要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

  要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关于“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

  要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坚持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维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利益。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是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关于对外关系,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坚持理论创新 发展中国特色理论体系

  青山座座皆巍峨,壮心上下勇求索。根植于中国国情的治国理政新思想,在长期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对当前及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治国理政新思想有鲜明的历史传承性。治国理政新思想的指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民族复兴、国家昌盛的道路探索。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再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治国理政的探索,一脉相承,就是如何推进中国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必须站在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历程中,站在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站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以及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愿景中,领会、把握和实践治国理政新思想。

  治国理政新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治国理政新思想的重要内容,系统回答了新形势下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命题。如果说党的十六大提的是“三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十七大提的是“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那么,十八大关于“五位一体”的论述,无疑是因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局部建设到全面建设、从不太均衡发展到全面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治国理政新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同样,治国理政新思想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持和继承,同时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实践上升为理论,立足于中国的最新国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添新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比如,关于“五位一体”总布局、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关于“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相关论述,切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处处展现理论创新的特质,体现了高度的理论自信。

  总之,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理论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新思想,为这一理论基础提供了创新性的内容,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新高度,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向新境界。

【责任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