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APP下载

李德仁:擦亮中国的“太空之眼”

发布时间:2017-05-19 14:00 来源:央广网 作者:章成霞 凌姝

  央广网北京5月9日消息(记者章成霞 凌姝)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天下英才》,讲述当代知识分子的理想、情怀与担当。

  湖北武汉,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78岁的李德仁步履匆匆。办公桌上摆放着硕大的地球仪,陪伴他每日八点开始工作。

  李德仁:卫星在天上相当于人类的眼睛可以看地球,拍照片;人有大脑,能不能让卫星像人一样,能够在天上有大脑,一边拍照片同时就找我感兴趣的目标。

  遥感测量数据以千万计。1982年,留学德国的李德仁首创一种测量方法,将数据中的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差区分出来,被学界称之为“李德仁方法”。在国外已经崭露头角的李德仁,1985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却毅然回到母校。

  李德仁:我们这批同年龄的人抓到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学了本事要为中国服务,这个观点是根深蒂固的。

  由于核心元器件受制于国外,我国遥感卫星定位精度长期停留在300米左右。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李德仁带着他的团队在误差处理上狠下功夫,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我国光学卫星遥感影像的定位精度逐步提高到0.5米水平。

  李德仁:我们认为中国不应当落后。在这个元器件受制于外国的情况下,我们就用这个软件来补硬件的不足。

  李德仁的办公室,有一整面墙的奖牌奖状。他领衔的团队获得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从青藏铁路测量到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从北京奥运安保到数字敦煌工程……身影无处不在。“做科研不能跟着外国人走,要走中国人自己的路,要按照国家需求、百姓需要去做”这是他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关于遥感测绘的未来,李德仁的希望,同样承载着亿万中国人的梦想。

  李德仁:中国的遥感卫星会超过100个,卫星之间不能各自是孤立的。我提了16个字叫“一星多用、多星组网、多网融合、智能服务”,这16个字就是我实现中国梦的具体体现。

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何欣】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