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号称两百年不通婚 福建两村庄打破“毒誓”和解

发布时间:2017-05-05 06:44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付垚

  福建南安市的月埔村和梧山村,是相邻的两个村子,多年来,两个村子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两村村民不能彼此通婚。而他们的理由是,200多年前,村中的先人们因为争夺水源爆发冲突,之后彼此便立下了不通婚的“毒誓”。今年3月,有两村村民在一起吃饭时谈起这件事,认为该结束这个荒唐的行为,本月1日,一场“解除互不通婚仪式”在两村间的防堤路上举行,打破了200多年来的“毒誓”。

  “从小被父母告诉不能娶邻村女”

  36岁的王权有(化名)在梧山村经营着一家通讯用品店,他告诉北青报记者,月埔村和梧山村不通婚的历史有很长时间了,“反正从小父母就告诉我,以后长大了找媳妇,找哪的都不能找月埔村的。当时也没想过问为什么,反正周围的亲戚朋友也都是这么说的。”

  傅维建在月埔村经营着一家小旅馆,他告诉北青报记者,两个村的村民多少年来一直活在这个“毒誓”下,“老人们都说结怨是清朝时候的事儿,有200多年了,因为当时要争夺从山上流下来的水灌溉,就起了冲突,冲突之后双方就定下来,两个村的人不能通婚,一旦结婚就会受到‘诅咒’,但到底是不是这样,也无从考证了。”

  负责管理月埔村的当地玉叶村党支部书记傅文贤向北青报记者证实,两村之间确实存在这样的历史积怨。新中国成立以来,两村村委会都试图改变这样的情况,但是很少有人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已有人私下打破禁忌

  王姓是梧山村最大的姓氏,梧山村老年协会会长王跷鼻是村中同姓人中较有威望的长者,他告诉北青报记者,最近几年,曾经有一些年轻人试图打破这个禁忌。

  王跷鼻说,“乡村更倾向于人情社会,如果说有人打破先人的‘规矩’,就会承受比较大的压力,也担心今后会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虽然确实有人打破禁忌,但很少。”

  王跷鼻表示,2013年,梧山村的一个小伙子就和月埔村的一个姑娘办理了结婚手续,“两个人当时办婚礼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两家人虽然也反对,但是拗不过孩子,就悄悄把婚礼办了,现在这对夫妇已经生了两个孩子了。”

  村民决定打破“毒誓”

  彻底改变的契机发生于今年的一场饭局。

  南安月埔村村委会前主任傅梓芳告诉北青报记者,今年3月自己和几个朋友吃饭,里面既有月埔村的人也有梧山村的人,席间有人说起两村之间多年来不能通婚的事,觉得这个时代还坚持这样的“毒誓”实在太过荒唐,希望有人能够出面打破这个禁忌。

  傅梓芳在村中颇有威望,那场饭局结束后的几个晚上,傅梓芳都一直在村子中询问村民的意见,“我们这边没有村民反对,大家几乎都是赞成的,而梧山村的朋友说,他们村子村民的意见也和我们是一致的。”

  根据村中老人的记忆,两个村子有半个世纪都没有发生过冲突了,这样的商议,也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同。

  5月1日,月埔村与梧山村正式办了一个仪式,解除互不通婚的旧俗。仪式在两村交界的梧山防堤路上举行,由两村中有威望的老人主持,两村数百名村民参加,仪式上挂出了“解恩怨通婚嫁是两村人民的共同心愿”的条幅。

  和解是个渐进过程

  采访中,月埔村和梧山村的村民对北青报记者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们认为两个村子和解是一个渐进过程,也是历史的必然。从1980年代开始,两村的关系越走越近,经济模式的改变让村与村之间不需要再争抢自然资源,改革开放后的时代让人与人之间走向协作,两村村民合作建防堤路,合资合力开办企业,但一直没有人公开打破“不通婚”这最后一层禁忌。

  “打破不通婚的禁忌可以让我们两个村子关系更紧密,也可以让年轻人自由追求爱情。”梧山村村支部王书记说。

  月埔村和梧山村举办的这场“解除互不通婚仪式”也引起了周围许多村子的关注,南安市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告诉北青报记者,由于历史原因,周边包括南安市、晋江市等地的许多村庄间都存在不允许男女通婚的旧俗,其中不少已经通过各种形式解除,确实还有一些村子之间依旧存在芥蒂。

  南安市当地一位地方志爱好者也告诉北青报记者,早在清朝,雍正皇帝就曾颁布谕旨批评:“闽省文风颇优,武途更盛。而漳、泉二府,人才又在他郡之上,历来为国家宣猷效力者,实不乏人。独有风俗强悍一节,为天下所共知,亦天下所共鄙。”可见当地村庄间频发矛盾冲突的问题,至少在雍正年间就已经存在了。

  月埔村村民傅维建说,月埔和梧山两村解除“毒誓”的方法,可以给还存在类似历史遗留问题的村子提供借鉴。文/见习记者 付垚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