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致新丝路-- >> 丝路工程
APP下载

若开山里的管道人

发布时间:2017-04-21 13:47 来源: 

    中缅油气管道自缅甸西海岸的皎漂和马德岛由西向东,横跨缅甸境内四个省邦,在中国云南瑞丽入境。新康丹泵站是中缅原油管道的第二站,负责将马德岛输送过来的原油通过二次加压输往下游,它建在若开山的一个山顶上。

    若开山位于缅甸西部,平均海拔约1500米,地势险峻、沟壑纵横、人烟稀少,大部分地区为原始森林。新康丹泵站所管辖的输油气管道和油气共8个阀室都在这莽莽苍苍的大山里。这里交通条件、社会依托非常差,百十公里的盘山路狭窄崎岖,大多是石子路,很多路段就像“搓衣板”,颠簸难行。新康丹泵站的员工每天都要早出晚归,上线巡检。

    说不辛苦,那是假的,若开山里的管道人个个都被缅甸的“毒日头”晒成了黑黝黝的皮肤,可不变的却是年轻的面庞上绽放的灿烂笑容。就算辛苦,也是值得,为了中缅管道项目这个“小家”的安全平稳,也为了遥远的祖国那个“大家”的期盼。

    2014年9月,新康丹泵站正式建成投用,泵站员工等来了盼望已久的“家”。​三月,是缅甸雨季前大地添绿的时节。每每此时,新康丹泵站中缅员工就会拿起铁锹,带上树苗,鼓足干劲在站外果园开展植树活动。大家或两人一组,或三五成群,各司其职、干劲十足,合力栽下一株株树苗,也为自己的家园装点上生机勃勃的“绿意”。

    中缅员工齐动手装扮果园

    窗明几净、生意盎然,望着眼前干净整洁的站场,回忆起从前“漂泊在外”的日子,泵站员工们总是喜欢用“苦中作乐”讲述那段故事。

    坚守——“安”驻地里的难忘生活

    新康丹泵站投用前的一年多时间里,泵站员工一直住在离新康丹约50分钟车程的安市,是一个很小的集镇。他们在那里租住了一个木制二层小楼,一层是办公区,二层是宿舍区。一个十几平米的房间里摆放着四张木桌拼在一起组成的办公桌,桌子上摆放着两台办公电脑,一个打印机和一摞办公资料,屋顶挂着两个吱吱作响的吊扇,这就是办公室了。在办公室后墙的多层办公柜里面整齐的摆满了各种技术资料和生产必备的用具,正面白面板上详细记录着工作计划和待办事项,墙上贴满了六条禁令、安全须知、出车检查事项、当地警局联系号码等内容。

    办公室一角

    他们还根据目前面临的工作环境和缅甸季节性的特点,在站里内部下发了多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房间虽然简陋,但收拾的简洁整齐、井然有序。在新康丹泵站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中缅员工语言交流是最大障碍。每当中方员工与缅籍人员交流听不懂时,就得找翻译当二传手,交流起来非常困难。所以促进缅语学习对增进中缅员工感情,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尤其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方便交流,他们就在墙上贴了一张中缅日常用语对照表。尽管内容不多,但却能解决实际问题,更能体现出新康丹泵站员工的工作态度。

    安驻地处于若开山腹地,生活条件艰苦,没有中方厨师。员工们在工作之余又承担起厨师的工作,自己买菜做饭,管理后勤。安驻地门口不远有个菜市场,市场里仅有西红柿、茄子、土豆、鸡蛋、洋葱等几种蔬菜。艰苦的条件把每个员工都逼成了大厨,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可能在这里还是第一次炒菜做饭。他们根据工作情况,两个人一组,轮流下厨,为大家服务。

    

    简陋的厨房

    安驻地的晚餐,主食有米饭和馒头,菜只有清炒大头菜、醋溜土豆丝、干煸豆角等几个菜。随着员工的不断发明,菜的花样也多了起来。其实,劳累了一整天的员工每晚最期盼的就是5、6个人围坐在桌上扒饭、谈天,像个和睦的大家庭。

    简单的晚餐

    安市当地的老百姓用水来源于雨季时积攒的地表井水,经检测,水质不合格。为保证员工饮水安全,就到安市里购买经检验合格的桶装水来解决饮水问题。安驻地市电不足,地方供电一天只有三、四个小时,而且只有晚上才给,一到晚上10点左右就停电,周边很多百姓家里都黑漆漆的。为了保证工作和生活,他们只能采用柴油发电机供电,尽管嗡嗡作响,毕竟能够正常上网办公。由于人多,只有一个旱厕,所以上厕所就要“提前预约,统筹合理”安排时间。洗漱场地是在一楼房间外面的两个水龙头处,拧开水龙头后必须先放一分钟,因为流出的水中杂质和小虫子太多。

    条件虽然艰苦,但工作不能耽误。每天早上7:30,泵站都按时召开早班会,部署一天的工作,然后开始一天的忙碌。“出车前检查车辆安全、戴好水和饼干,最重要的是手机……”这是每天早班会泵站站长都必然强调的内容。 “赶紧准备准备,今天要干的活是测管道参比电位,这次需要测试的点不多,只有30余处,咱们分成两组,一路向北、一路向南。”大家换上工作服,套上工靴,把上线必备的生活用品水、饼干、草帽一一检查后放上车,整装出发了。从KP64号桩到KP77号桩的电位测试工作,虽然工作量不大,但工具准备却一个都不能拉下,活动扳手、万用表、榔头、螺丝刀、测试电极等工具都悉数上场。在以前测试过程中冤枉路、回头路走的多了,自然就将所需要的工具型号、操作过程都统统记到了脑子里,日积月累的需要工具和线路走向就逐渐绘制到了他们的大脑里,渗透到他们的骨髓中,可以说“活地图”可都是靠双脚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缅甸的三伏天,气温高达40度,载人的皮卡车本身就是个铁壳子还密封不严,空调开到最大车里的人还是满头大汗。起初,刚出安市皮卡车还行驶在柏油马路上,不一会儿,就拐到土路上,皮卡车在土路上艰难的行驶着,扬起一路尘土……皮卡车载着大家穿梭在莽莽苍苍的若开山中,把青春撒播到若开山区的每个角落。

    

    艰难的电位测试路程

    奉献——一直在路上的管道人

    管线巡查和水保监护都是新康丹站的重要任务。这里的员工们常年累月坚守在高山深涧的若开山上已经成一种“习惯”;长期承受着亲友的分离之痛,也成为一种“习惯”;在这里,所有的奉献都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2015年12月10日,顶着烈日的炙烤,新康丹泵站组织人员开始了为期3个多月的踏勘与测量工作。众所周知,若开山区坡陡谷深,山路陡峭难行,使得沿着作业带一步一步的踏勘与测量变得异常艰难。有人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对于新康丹的线路管理人员来说,在若开山区“上山”同样艰难。在踏勘测量KP84-KP93时,泵站员工带着午餐、水和雷迪(埋深测量设备)踏上了这9公里的征程。翻山越岭,一路走一路测,汗水咕噜噜地往下滚,浑身湿透,呼吸困难。当到KP87的时候,水已全部喝完……在炎炎烈日下,大家忍受着口渴和身体的疲惫坚持走完这9公里的作业带。而这仅仅是他们在众多踏勘测量日子里普普通通的一天,也是在若开山区踏勘管线时最常见的“风景”。

    截至2016年3月,新康丹泵站已经圆满完成所辖区域(KP64-KP161)内97公里管线的徒步踏勘以及河流两岸管线埋深的全部测量工作。通过徒步踏勘,员工对管线途径的全部河流宽度(包括季节性河流)及两岸埋深认真细致地进行了逐一测量,并对隐患进行了治理,共完成测量地段102处。新康丹泵站不仅获得了所辖管线穿越河流(包括季节性河流)处管道埋深的第一手资料,完善了管道完整性数据,更为今后汛期重点地段管道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为管线安全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若开山中的管道人,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昂扬震撼的话语;是他们真正的把恶劣的环境条件转化为生存的欢乐,把祖国的重托转化为工作的力量;他们必定为中缅管道的安全运行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用心血和汗水谱写着一曲平凡而壮丽的诗篇。

来源:

【责任编辑:吴蕴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