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志愿者河长学院(深圳)暨院士工作站成立

中青在线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刘芳)全国首个志愿者河长学院暨院士工作站日前在深圳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出任中国志愿者河长学院理事长、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利、环境等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专委会。

  团深圳市委副书记方琳表示,中国志愿者河长学院(深圳)暨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就是要打造高水准的科学技术创新基地,培育全国志愿者河长的宣教基地、志愿者河长体制机制的探索和示范基地,引领公众参与河湖管理保护,共同推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产学研用”实践基地。探索以志愿者力量助力打造美丽中国的深圳样本,为全国志愿者河长制度的全面推行和机制建设提供鲜活经验。

  王浩曾经参与过深圳的水环境治理工作,在他看来,护河治水的志愿服务专业化道路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王浩介绍,治理一条河会涉及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从自身出发去观察一条河的治理,反而不好形成合力,不能通过较少的资金、较短的时间、较高的质量使河流得到有效治理,这就需要地方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出面协调,河长制应运而生。

  “最早的河长可以追溯到1996年时的上海市长徐匡迪,他是苏州河、黄浦江治理的第一任河长,而正式提出河长制则是在2007年,从江苏、浙江开始。”王浩说。

  王浩也提出,河长制发展到现在,仍然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现在的河长制是一个行政区,等于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可是,一条河是按流域来分配的,它涉及多个行政区。比如,作为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流域涉及19个省(区、市),仅仅是干流就流经11个省(区、市),各段之间的河长、上下游的河长、干支流的河长,怎么进行进一步的统筹?这是一个带有探索性的、仍在前进中的问题。

  实际上,深圳早在3年前就开始治理黑臭水体,进行治水提质工程,截至2017年已经实现建成区36条黑臭水体的治理,公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2018年水环境持续好转,清水蓝天又回到市民生活中。在这一过程中,深圳的人居委、环境执法等部门坚持以水质为导向的倒逼工作态势,全市饮用水源地、水污染专项排查、重典治乱、铁腕治污,各区举全区之力攻坚克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来自民间的重要治水力量——志愿者河长制,则是具有创新性的社会治理机制和平台,推动社会公众参与治水护水。

  据悉,深圳有专业护河志愿者10万名。截至目前,深圳市共有702名志愿者河长,辐射带动10万名志愿者“河小二”,同时选拔1万名红领巾志愿者小河长,建立逾2000人的护水骑兵志愿服务队,号召在深圳的8所高校组建护水联盟,全面构建起护河治水队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