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代“西城大妈”投身平安志愿服务: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

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见习记者 郭佳立

  如果你在北京西城区见到红马甲、红袖标、红帽子,这具有标志性的“三红”,那一定是正在巡逻的“西城大妈”。所谓“西城大妈”其实就是西城区平安志愿者的一个代号,这个称号无关性别,而是代表着一股热心肠的劲头。大街小巷中,左邻右里间,每天坚持值勤、巡防的,就是这抹流动的“志愿红”。

  在一群大妈、大爷中间,有一位年轻姑娘格外显眼,她叫娄珊珊,今年32岁,是西城区展览路街道百万庄西社区的一名老龄专干,她的家庭祖孙四代都是“西城大妈”,参加平安志愿服务早已成为了家族的光荣传统。

  娄珊珊和妈妈、奶奶 受访人供图

  谈起曾祖父王志超,娄珊珊的记忆已经比较模糊,但听妈妈王慧力说,曾祖父上世纪70年代就担任起了居委会主任,那个年代的居委会基本是以老年人为主,文化程度偏低,工作环境也比较简陋。居委会只有一部电话,无论是找谁,都要打这部电话,再由王志超去通知相关人员。平日里几个大爷、大妈在院子里转转,每逢节假日再打扫一下楼门里的卫生,这支简单的“治安侦查队”,就是“西城大妈”最初的雏形。

  到了90年代,娄珊珊的姥姥刘桂芬从单位退休,来到居委会任职治保主任,并加入了“西城大妈”,当时的“西城大妈”主要负责治安保障、计划生育等工作。

  对于姥姥的社区工作,娄珊珊的印象很深刻,那时的她已经上了小学,每天放学就跟着姥姥一起到居委会写作业。看着姥姥调解纠纷、解答居民的疑问,忙前忙后。写完作业,娄珊珊就帮着大人们出板报,她觉得很有意思,“也许从那个时候起,社区工作就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时至今年,刘桂芬已经81岁了,但她仍旧冲在志愿服务的最前头,每周都坚持巡逻、站岗,保证准时准点、不出一点差错。

  2002年,娄珊珊的妈妈开始在文兴街社区居委会工作,成了家里的第三代“西城大妈”。每年除夕夜,姥姥和妈妈都要换上“三红”,拿着手电筒到居民院里巡逻,直到凌晨两点才回家,当时还小小年纪的娄珊珊也会跟上姥姥、妈妈的步伐,加入到巡逻的队伍中。连续13年的大年三十,妈妈都没能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而是在辖区里值守。

  大学毕业后的十年间,娄珊珊一直从事财务工作,在一家国企从小职员一路做到了财务主管。去年十月,妈妈问她,“社区要招人了,你来吗?”娄珊珊纠结了一个月,还是决定放弃打拼了十年的事业,从头开始,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

  工作不到一年,娄珊珊吸取了姥姥、妈妈传授给她的经验,化解矛盾、解答老年人的问题,这些工作渐渐都变得拿手起来,她成为一名出色的老龄专干,社区里的爷爷奶奶也多了一个体贴、周到的好孙女。

  翻看娄珊珊的微信朋友圈,几乎全部关于社区工作。她喜欢将社区老年活动中,老人们灿烂的笑容用相机记录下来,发到朋友圈,留作最美好的纪念。插花、制作唇膏和牛奶香皂,她和同事为老人们准备的活动丰富多彩。“我们的工作就是让老人们开心,只要能看到他们的笑容,我们做多少工作都值了。”

  虽然工资待遇没有从前好,但娄珊珊的心找到了归属。能够在家门口服务这些看着她长大的老人们,她的心里充实极了。

  如今,越来越多像娄珊珊这样的年轻人加入“西城大妈”,他们都想为平安北京出一份力,“西城大妈”实名注册人数已达到八万多人。曾经,娄珊珊的爱人并不支持她的决定,但这段时间,看着娄珊珊投入地享受自己的工作,他也会骄傲地对别人说:“我爱人是‘西城大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