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扬委员:北京冬奥会从筹办就在考虑可持续发展

中青在线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梁璇)一天内,北京冬奥会的筹办问题已经3次抛给全国政协委员杨扬,她笑着重复重点。曾代表中国拿到冬奥会首枚金牌、担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等经历,让她总试图在冬奥会的话题里挖掘新鲜感。

    她说:“在最近一次国际奥委会开会时,有关2022冬奥会筹备情况,巴赫主席(国际奥委会主席)还提到了我们市场开发做得好,但他也强调,依然要坚持节俭办奥运,并建议用剩下的钱在中国建立一个专门的基金,支持后奥运时代中国冰雪项目发展。”

    “冬奥会可持续发展”是今天体育界别小组会的最热议题。“冬奥会筹备要从三方面考虑,组织工作、备战情况、冬奥会的可持续发展。”杨扬把4年后的蓝图拆分成框架,在她看来,组织工作像一张复杂的大网,宏观涉及场馆建设、交通规划,微观细到吃饭、睡觉,“但运行和管理非常讲究,运动员体验是核心。”她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介绍,从里约奥运会开始,国际奥委会就设立了观察项目,她曾带领运动员及观察员团实地了解过里约奥运会及平昌冬奥会的组织情况,包括路牌设置、进入食堂的路线规划,目的就是强调以运动员为中心的定位,她引用国际奥委会工作人员的话说:“把运动员的需求满足了,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当前棘手的问题是,我国冬季项目基础薄弱,“申办时,有三分之一的雪上项目没有开展。”杨扬坦言,虽然不少项目已经开始起步,但想在4年后争取所有项目都取得更好成绩“任务还很艰巨”。

    在她看来,顶级赛事是系统工程,包括体育外交、人才引进、人才良性循环及赛事组织工作等方面,目前,解决场馆建设及教练待遇问题较为迫切,“国内的场馆设施很多还在建设中,预计2020年才能完成,很多运动员在海外训练,如果国内场馆能更早投入使用,将更有利于备战。希望相关部门在场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在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奥运遗产”成为不少体育界委员对冬奥会的期待。杨扬认为,冬奥会的申办、筹备、举办等每个环节,都能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素材,“冬奥会的影响力不能仅停留在奥运会期间,应更加长远。‘3亿人上冰雪’的目的是想让更多老百姓尤其是孩子感受到运动的积极影响。”

    今年春节期间,不少中国观众跟随中国队在平昌冬奥会上经历了遗憾与喜悦。杨扬透露,在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的判罚争议事件后,即将在蒙特利尔举行的短道速滑世锦赛上,裁判判罚的视频系统和电视转播系统将合二为一,“可以让观众第一时间了解判罚的依据。”

    她希望4年后的北京冬奥会,既能在赛场内为运动员创造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也能在赛场外收获更多更了解冬季项目的观众。

责编:黄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