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校长张荣寄语毕业生:携带母校“担当”基因,在成就“大我”中升华“小我”

中青在线

山东大学201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现场(邱小奕 摄影)

山东大学校长张荣在201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讲话(邱小奕 摄影)

    中青在线济南6月23日电(通讯员 刘婷婷 晏竞一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邢婷)今天上午,山东大学2017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该校党委书记李守信出席典礼并为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奖,校长张荣出席典礼并讲话。

    张荣作了题为“做有担当的山大人”的讲话,为毕业生们送上了大学的最后一课。他首先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毕业同学及其亲友表示祝贺,向同学们的老师表示感谢。他说,今天是专属于在座每一位同学的特殊节日,2017届每一位同学都是好样的,学霸集体、科研新秀、自强模范、语言达人、创业先锋、公益天使,等等,大家各有各的优秀与精彩。过去四年,同学们用优异的表现,充分证明了自己是有思想、有才华、有力量的山大骄子。

    张荣从不久前李克强总理来学校考察说起,表示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和《文史哲》杂志之所以能得到总理的高度评价,是因为它们承载着一种独特而杰出的山大文化基因——那就是“担当”的精神品格。担当是山大的历史传统和精神内核,也是人们事业取得成功、人生创造辉煌的“不二法门”。张荣与同学们分享了三个关于担当的人物故事——“生命为祖国澎湃”的海归战略科学家、吉林大学黄大年教授,我们身边的榜样彭实戈院士,临床医学专业校友、二十一年坚守法医事业的陈家庚,以此启示同学们,至诚报国是一种担当,勇于创新是一种担当,恪尽职守是一种担当。他希望同学们始终秉承朴实、扎实、务实的山大品格,积极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精神,崇实求新,开拓进取,努力做一名有担当的山大人。

山东大学201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现场(邱小奕 摄影)

    张荣向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在系统学习知识之后,要懂得消化吸收,善于分析思考,能够融会贯通,逐步将知识升华为智慧、转化为德性、落实为行动,在知行合一中成就更好的自己。二是处理好守与为的关系。做学问干事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旦认准目标,就得耐住寂寞,孜孜以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三是处理好群与己的关系。要把个人发展融入到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在奉献“小我”中实现“大我”,在成就“大我”中升华“小我”。

    张荣表示,一所大学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她能够培养出伟大的学生;相信携带着母校“担当”基因的毕业生们,一定会以非凡的成就向世人证明:山东大学不愧为一所伟大的大学。

教师代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康宁教授在201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发言(邱小奕 摄影)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康宁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祝贺同学们圆满完成学业,在成才道路上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他引导大家反思自己是不是具备了成为优秀人才的潜质,表示优秀人才除了知识、素质、创新能力,还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优秀人才标准的描述,提出了有思想、能创新、敢担当的期待。他说,只有敢于实践、勇于实践,既敢想、又敢干,这才是通向成才的坦途,希望同学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不忘初心,大胆实践,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牢记山大百年办学宗旨,把人生的路走对、走好、走远。

山东大学校友刘培超在201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发言(邱小奕 摄影)

    机械学院2007级本科生、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培超作为校友代表发言,回忆了自己在山大七年的学习、生活,将之概括为乐趣、创新、友谊三个词,并将山大称为自己梦想发芽的地方。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与感悟,他与同学们分享了三个主题故事——“去经历,去体验”“热爱生活,追求卓越”“探索,把握未来”,希望大家继续发扬山大人身上朴实、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优良作风,让“山大人”成为杰出的代名词。

    管理学院2013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路守望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他以山大印记为主题回顾了自己的大学四年,勤学耕读、实践创新、砥砺品行以及2017届毕业生的独家印记,表达了临别之际的不舍与留恋。他希望毕业生同学带着宝贵的山大印记,珍藏美好的大学回忆,怀着为国家图富强的理想,面向未来出发。

    毕业典礼上,陈向阳宣读了《山东大学关于表彰2017届优秀毕业生的决定》。毕业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又在雄浑的《山东大学校歌》奏唱中结束。

    整场活动分为序典、毕业典礼、学位授予仪式三个环节。序典环节,艺术学院学生送上了精心编排的音乐演唱,一首首饱含深情的歌曲为典礼现场营造了热烈的气氛。现场播放了学工部、武装部制作的《毕业心愿》视频,用军训、上课、支教、演唱会等一个个毕业心愿,串连起了大学生活的各种精彩,回顾了毕业生们为之拼搏奋斗的难忘瞬间。一部来自学校广播电视台的视频,记录下了教师、辅导员、家长、后勤服务人员等代表的寄语,或不舍牵挂,或寄语祝愿,最终都化为一句句真挚的“同学们加油”,让现场无数学生为之动容。毕业生代表向家长、老师、辅导员、后勤保障工作人员代表献花,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学位授予仪式上,胡金焱宣读《山东大学关于授予2017届任博恩等人学士学位的决定》。来自32个学院、教学单位的院长或院长代表一一上台,寄语毕业生。无论是“你们的能量超出我们想象”“尽力做一个君子,为国家服务,为天下服务”的深情;“你所在处,即为山大”“母校期待你的华丽转身”的暖心;亦或是“设计好人生的控制系统”“没有谁还敢和AlphaGo博弈,如果有,那就是你们——未来的计算机、软件专家们”这样的巧妙,“九万里风鹏正举,青春作伴写华章”“愿阅尽世界万千,归来依然少年”的精致,一句句饱含嘱咐与寄托的话语,都让同学们感动不已。

山东大学201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现场(邱小奕 摄影)

    随后,毕业生36人一组,依次登台,校学位委员会成员为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并集体合影。仪式在《我的山大我的家》悠扬舒缓的散场曲中落下帷幕。

    今年山东大学共有6848名本科毕业生,其中,1201名学生获得2017届山东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专家学者代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分委员会委员,全体本科毕业生,学校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各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以及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新闻媒体记者参加活动。

    附:

    做有担当的山大人

    ——在201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017年6月23日 山东大学校长 张荣)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来宾、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6万余名师生员工,向2017届6848名本科毕业同学和你们的亲友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为培育你们成才付出心血的老师和家长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今天是专属于在座每一位同学的特殊节日。经过1400多个日日夜夜的刻苦攻读,你们终于迎来了这一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典礼之后,半数以上的同学将奔赴祖国各地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伟业,还有很多同学将继续深造准备厚积薄发。刚才路守望同学的发言,既表达了对母校的眷恋与不舍,更抒发了迈向新征程的昂扬斗志,情真意切,令人感动。受到表彰的各位毕业生同学,你们的先进事迹将激励学弟学妹们加倍努力、见贤思齐,我由衷地为你们感到骄傲!在我看来,每一位同学都是好样的,各有各的优秀、各有各的精彩!

    你们中有学霸集体:环境学院的326宿舍和公卫学院的2307宿舍,均全体考研成功,成为人们关注和热议的对象。

    你们中有科研新秀:历史学院的孙嘉睿同学立志“做真正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学术研究”,在本专业顶级期刊《档案学研究》上发表了研究成果。

    你们中有自强模范:艺术学院的孙伯勋同学克服了“二级盲”的先天视觉障碍,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而且在省会大剧院的舞台上奏响了“微光里”的动人旋律。

    你们中有语言达人:政管学院的留学生鱼龙同学除了母语西班牙语外,还会说葡萄牙语、法语、英语和汉语。

    你们中有创业先锋:经济学院的黄苏婉同学率队获得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大赛银奖,机械学院的杨坤同学创办了自己的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你们中有公益天使:像刚才发言的路守望同学一样,有很多毕业同学都是唐仲英爱心社等公益社团的骨干成员,通过你们的努力,“心系商河、伴你成长”志愿项目获得了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金奖。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过去的四年,你们用坚实果敢的行动,激发了青春正能量,唱响了时代主旋律,引领了教育新风尚;你们以优异的表现,充分证明了自己是有思想、有才华、有力量的山大骄子!

    同学们!过去的四年,你们见证了学校争创一流的不懈努力。你们的融入,为“美丽山大、创新山大、人文山大”的建设激发了活力、提供了动力、增添了魅力。最近几年里,以中科院院士焦念志、加拿大籍著名学者贝淡宁、德国籍生物学家艾德铭为代表的一大批学术领军人物纷纷加盟山大。去年9月,美丽的青岛校区正式启用,成为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支点。根据国务院前天刚刚发布的消息,我校顺利入选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名单。目前,我们已有16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到ESI世界排名前1%,名列国内高校第六位。其中,物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免疫学、环境与生态学、动植物科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综合进入了ESI前1%,数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进入了ESI前1.5‰,而化学学科则更为靠前——已经进入了ESI前1‰。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教育部、省市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我们全体山大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要代表学校,向同学们为学校改革发展所给予的关心理解和参与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在我的心目中,你们注定是非常特殊的一届学生。因为我们在2013年仅仅相差一个多月先后来到这里,一起荣幸地成为山东大学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四年里,我们在这里一起成长、共同进步。如今,你们顺利毕业了,我既为此感到特别高兴,也因此觉得依依不舍。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整个校园都沉浸在同学们毕业离校的浓浓氛围之中。我一直在想,离别之际该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还是让我们从前不久李克强总理来学校考察说起——

    大家知道,总理这次考察,对我校的就业创业创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与刚才致辞的刘培超等校友同学们进行了密切的交流和热烈的互动,特别难忘的是对我们的晶体材料研究和《文史哲》杂志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不仅是山大的宝贝,也是国家的宝贝”,勉励《文史哲》“要汲取传承优秀的人文精神,为当今所用,为后世续航”。 为什么她们会得到总理如此青睐?翻开她们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晶体材料实验室从化学系的一个实验小组发展起步,经过60年薪火相传,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的华丽蜕变,累计研发出一百多种重要晶体材料,有十多项成果填补了国际空白。他们生长出了世界上最大的KDP晶体,而他们的氧化锆纤维研究经过近20年的坚持也终于取得成功并已顺利进入转化进程。《文史哲》作为新中国最早创办的高校文科学报,66年来始终引领学术风骚,在海内外深受尊重和推崇,素有“文科学报之王”的美誉。在我看来,晶体材料和《文史哲》杂志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是因为它们承载着一种独特而杰出的山大文化基因——那就是“担当”的精神品格。因为担当,晶体材料实验室做到了“别人长不出来的晶体,他们能长出来;别人长不大的晶体,他们能长大;别人没有长过的晶体,他们也要长。”因为担当,《文史哲》形成了“扶持小人物,延揽大学者”的办刊传统。在这份杂志上打起的浪头,是推动当代中国学术之河向前奔流的重要力量。

    “担当”是山大的历史传统和精神内核。早在1901年立校之时,我们就确立了“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集中体现了一所大学对天下、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担当。116年来,一代又一代山大人始终不忘初心,大力弘扬“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追求真理,传创文化,奉献国家,服务人民,前赴后继,踔厉奋发,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担当”是人们事业取得成功、人生创造辉煌的“不二法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三个关于“担当”的人物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生命为祖国澎湃”的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教授。他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把自己全部献给了国家。在他的心里,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是不变的信条,祖国需要就是最高需要,服务国家就是最好归宿。为了听从祖国召唤,他没有顾惜身后剑桥大学旁的花园别墅和豪车,说服妻子忍痛关闭了私人诊所,怀着一腔爱国热情返回祖国,最终把自己的学术生命融化在为民族复兴共同奋斗的艰辛中。他的先进事迹宛若一部有血有肉的教科书,每一页都写满了爱国之情,每一篇都抒发了强国之志,每一章都印证了报国之行。黄大年教授短暂而精彩的一生启示我们:至诚报国是一种担当。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彭实戈院士。不久前,他刚刚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他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被邀请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一小时报告的数学家。他所建立的“一般随机最大值原理”解决了国际数学领域长期未解决的问题;他创立的“倒向随机微分方程”,可以由未来目标向现在倒推,解决了“随机王国中的牛顿定律”正向随机微分方程只能根据现在的数据预测未来的重大缺陷;他的成果如今被公认为研究金融市场衍生证券定价理论的“有力而优美”的基础工具。“不要给自己设限”是彭院士经常说到的一句话,打破常规、崇尚创新是他身上最典型的特质。他用令人叹服的学术成就启示我们:勇于创新是一种担当。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一位校友。这位校友的名字叫陈家庚,他现在是济南市平阴县公安局的一名优秀法医。1996年大学毕业那年,他入行当了法医。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对他而言,“连轴转”更是家常便饭,他常在命案现场蹲到站起来眩晕,尸检台上站到腿僵。工作至今,他只休过一次5天的假期。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他始终立足本职、刻苦钻研,一本司法鉴定文件汇编的书角,已被他摸得油光泛黄,书页里的条文他几乎都可以背诵。直到现在,他每年仍然要外出学习,更新知识库。用他的话来说,“否则出现新的作案手段,老思维解释不通,会变得很被动”。21年来,他深深扎根基层、勤勉敬业,参与检验伤情鉴定七千余例,检验尸体四千余具,用手中的解剖刀,寻找命案的线索,为案件的侦破拨云驱雾,为庭审的公正保驾护航,从未出现过一次错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陈家庚校友的故事启示我们:恪尽职守是一种担当。

    同学们,“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以上提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大家做出了很好的行为表率,希望你们始终秉承“朴实、扎实、务实”的山大品格,积极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精神,崇实求新,开拓进取,努力做一名有担当的山大人。在此,我想给你们提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你们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在中国哲学视野里,“知”离不开“行”,“行”也离不开“知”,“知”与“行”二者互相依存。其中,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力求“知行合一”。同学们在这里系统地学习知识之后,要懂得消化吸收,善于分析思考,能够融会贯通,逐步将知识升华为智慧、转化为德性、落实为行动,在“知行合一”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二是希望你们处理好“守与为”的关系。一个人的精力和才智是极其有限的。身处分工日益细化的时代,什么都抓的人,到头来可能什么都抓不住;只有专注于某一个领域,才有可能取得较大的成就。正如“发明大王”爱迪生所认为的,成功的第一要素是“能够将你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问题上而不会厌倦的能力”。同学们做学问干事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旦认准目标,就得耐住寂寞,孜孜以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三是希望你们处理好“群与己”的关系。“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我们的老校友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总是渺小的。”我们要像黄大年教授那样,把个人发展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在奉献“小我”中实现“大我”,在成就“大我”中升华“小我”。

    同学们!一所大学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她能够培养出伟大的学生。我相信,携带着母校“担当”基因的你们,一定会以非凡的成就向世人证明:山东大学无愧为一所伟大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