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阳澄湖大闸蟹好吃?上海欲培育“沪”字牌良种蟹

发布时间:2020-05-19 16:16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5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今天,以上海海洋大学为第一单位申报的“中华绒螯蟹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关键技术集成创新”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了解到,这项“一等奖”或将在不久的将来给上海带来“沪”字牌良种蟹,打破上海本地大闸蟹长期在阳澄湖大闸蟹面前“抬不起头”的困局。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大闸蟹,虽然上海人以爱吃、会吃大闸蟹出名,但本地养殖的大闸蟹却一直得不到认可。据“中华绒螯蟹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关键技术集成创新”项目带头人、上海海洋大学王成辉教授介绍,上海河蟹产业一直处于“有种源、无良种”的窘迫局面,上海蟹种的质量、产量和售价都比较低。上海大规格成蟹养殖一直是个短板,比如在崇明养殖的商品蟹,其规格小、体色黑,有“乌小蟹”之称。

王成辉介绍,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业迅速发展,不同水系河蟹的苗种出现了大交流和大混杂,种质问题已成为制约上海和全国河蟹产业持续发展最主要的“瓶颈”。为此,王成辉团队围绕河蟹产业的“种”和“养”两大核心问题,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研究,突破了亲蟹繁育、蟹种培育、成蟹养殖、饲料研发和蟹产品加工等五大关键技术,选育出中华绒螯蟹的国家级新品种——“江海21”,大大改变了上海河蟹种源的窘迫局面。

命名为“江海21”的河蟹新品种,不仅具有生长快、规格大、产量高等特点,还具有步足长、颜值高等特征,在河蟹养殖业中享有“大长腿”的美名。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口感并不比外地产的大闸蟹差。

据悉,“江海21”也是上海继2000年团头鲂“浦江一号”选育之后第二个具有上海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水产新品种,已在多家单位进行了转化应用。

记者了解到,上海海洋大学素来关注全国人民“吃”的问题。1980年代,这所大学率先在国内采用电子显微揭示家鱼人工受精奥秘,创新人工养殖技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人“吃鱼难”问题。10年后,这所学校率先开展藻类微观研究,进一步丰富居民“菜篮子”。这所学校多年来主持或合作培育了各种新品种,包括团头鲂“浦江1号”、新吉富罗非鱼、坛紫菜“申福1号”等。中华绒螯蟹苗种及养殖关键技术等5项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所学校有一个有趣的格言——把论文写在世界的大洋大海和祖国的江河湖泊上。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