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直播公益课复课 带乡村孩子“打卡”丝绸之路

发布时间:2020-05-12 22:5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林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五一”假期过后,四川省仁寿县黑龙滩镇杨柳小学非毕业年级的学生们正式开学复课。5月12日,重回学校的杨柳小学五年级1班的曾以川,和安徽、广西、甘肃等十多个省份的50多所乡村学校的孩子们一起,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走出”课堂、“走出”乡村,在“带乡村孩子打卡丝绸之路”直播公益课的带领下, 通过一件件“丝绸之路”主题的文物,领略古代东西方文化和商贸交流背后中华文明的多元和包容。

作为“带乡村孩子打卡丝绸之路”直播公益课第一课的授课老师,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丞从明代的“胡人献宝像”切入,在讲解中考虑了直播互动的特点,从吸引孩子们兴趣的角度,加入了很多有趣的传说,围绕“青泥珠”“水珠”等神秘的宝物故事,轻松讲解出“丝绸之路”所蕴含的开放包容和公平贸易等精神。直播间另一头的乡村孩子们,也通过这些形态各异的“胡人”形象,了解文物特点和历史知识,感受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激发文化自豪感。

四川省仁寿县黑龙滩镇杨柳小学教师邓钟英发现孩子们在观看直播课后,更乐于表达,对知识也更加渴望。“条件所限,这些孩子们连当地的博物馆、科学馆都没去过,但是网络给了这些孩子更多了解外面世界的机会。”邓钟英说。

一年一度的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截至2018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已达5354家,中国博物馆参观人数已达10.08亿人次,但很多身处偏远地区的乡村孩子却没有机会走进博物馆。一根网线、一块屏幕,正在成为乡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伸。由北京网络文化协会指导,陌陌科技主办的“带乡村孩子打卡丝绸之路”直播公益课,在国际博物馆日前夕正式启动,利用移动直播技术,邀请博物馆专家学者寓教于乐,直播讲解,并与孩子们通过网络实时互动,为博物馆资源匮乏的乡村孩子提供“近距离”接触博物馆的特殊文化体验。

5月12日,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丞在北京的演播室给乡村孩子们上关于丝绸之路主题的直播公益课。课程开头,刘丞老师介绍“胡人献宝”铜像。 林丽/摄

5月12日,来自河南省兰考县谷营镇程场小学的同学通过直播屏幕向授课老师提问。 林丽/摄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