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丽娅:回归舞者身份 用肢体舞出喜怒悲欢

发布时间:2019-11-08 16:21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文化报道 记者 张嘉玉】与以往不同的是,回归舞者身份的佟丽娅这次不是面对镜头用眼角眉梢刻画角色,而是在舞台上用身体向观众舞出喜怒悲欢。经过紧张、焦虑、恍惚、美好的心灵历程,11月9日至10日,她将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与青年舞者们共同呈现舞蹈剧场《在远方•在这里》。

这场舞蹈的幻梦中,她既是久别家乡心却从未走远的自己,也将化身塔吉克族的母亲依依不舍遥望游子,还将在梦中历经古楼兰、海市蜃楼、龟兹等一幅幅展开的奇诡画卷,在民族风情中为观众展开一封写给家乡的情书。“不仅是从影视演员变成了舞者,这次也从舞者变成了制作人,让我变得更加果断,更加有领导能力,我的身份变得更加多重,也许未来有一天,我变成了一个影视制作人也是有可能的。”

回归舞蹈 用肢体舞出喜怒悲欢

这一次重新回归舞蹈演员的身份,对佟丽娅来说,是紧张、焦虑、恍惚、美好的。“其实舞蹈一直扎根在我的心里,音乐一响起来,身体就会想跳舞。”

表演是用感情来打动观众,舞蹈却是用肢体在说话。台上一分钟的绽放,源于十年的汗水和付出。这些年,佟丽娅全心投入到影视作品的拍摄中,已经十年没有舞蹈训练。为了重回舞台,她主动向导演董杰提出,“一定要多给我训练。”甚至在京参与其它排练和演出工作时也一刻不敢松懈,“有时真的会焦虑到半夜突然起来,先给董杰导演说,请你飞到北京来给我训练,然后开始下腰、劈叉,再回到床上继续睡觉。”

排练中,佟丽娅也会不断给年轻人打气,“今天所有的汗水和付出,将来有一天都会觉得是值得的。”跟着《在远方•在这里》剧组,青年舞蹈演员马丽雅离开新疆来到北京,第一次有了登上大剧院舞台的机会,“在剧组里,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丫丫姐对舞蹈的热爱。每次排练,我们动作都已经会了,但是丫丫姐还是会带着我们一块练习,汗一直在流,她都不觉得累,我觉得这是舞者的精神。”

整个舞蹈创排完成并结束录像后,佟丽娅在监视器上看到了舞蹈当中的自己,她是谁呀?别人告诉她说,丫丫,这就是你。“我突然就觉得特别恍惚。”这次回归,佟丽娅用肢体舞出喜怒悲欢,不是用面部表情而是用身体在说话,“我希望大家看到的不是演员佟丽娅在跳舞,是我和大家每一个舞者在一起,在自己的时间刻度里在旋转在跳舞。”

回馈家乡 呈现多元的民族文化

“这里有家门口葡萄架的欢笑,那是我和我的邻居们围坐在一起伴着美食的满足,或者遥望星空的憧憬。还有每一个广场上麦西莱普的舞步交错,那是我们新疆人瞬间被音乐触动的肢体,也是我们幸福语言最好的表达。”舞蹈剧场《在远方•在这里》的独白,诉说了佟丽娅对故乡的心灵记忆。

佟丽娅深有感触,不仅《在远方•在这里》用六个篇章融合维吾尔族、锡伯族、塔吉克族、哈萨克族等多种特色的民族舞蹈,在谢幕时都有着浓浓的家乡烙印。谢幕时演员们随着音乐自由舞动,活泼热烈。“这就是我小时候的样子,我觉得广场舞的起源是从我们新疆开始的。每天下班以后,广场的喇叭开始播放音乐,所有人都会停下来一起跳麦西莱普。音乐响起来,所有的新疆人就是会跳舞,舞蹈是从身体里迸发出来的。”

舞蹈带佟丽娅来到了首都北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在国庆50周年阅兵新疆方阵的表演彩车上,“那一刻我边跳舞边在看,看到北京这么好,我一定要努力走出来。现在我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但是不希望只有我一个人看到外面的世界,新疆有这么多优秀的人才和学生,我想带他们来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看到外面才会有梦想。”

带着这样的心愿,佟丽娅和新疆艺术学院的师哥、导演董杰放弃了成熟、距离更近的北京团体,来到了新疆艺术学院从学生中选拔优秀的舞蹈演员,“我们做好这场舞蹈剧场,让更多的人看到新疆,更多的人看到我们新疆的这帮孩子,才是我真正最想做的事情。”

回归舞者的身份让佟丽娅满怀感恩,带着对家乡的真挚回馈,佟丽娅尝试担任舞蹈剧场《在远方•在这里》的制作人。佟丽娅在每个工作环节开始新的学习,“从此之后,我觉得我什么也不怕了,可以去尝试更多的内容。有我的团队支持我协助我,我们共同地往前走,每个人的小宇宙都爆发了,想象力飞驰,我突然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你没有勇敢地往前走一步的时候,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能量有多大。”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