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新闻
2020
08/04
06:44

生态立村 旅游兴村

贫困山村的美丽蜕变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扫一扫 看视频

  7月中旬,走进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向阳乡和平村,枫林度假山庄映入眼帘,红瓦白墙的满族风情特色民宿、房车主题露营公园,应有尽有。村子四周,群山环绕,林海青翠。

  “以前村子是贫困村,交通不便,走在村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冬天,村民住的房子冷得水缸都结冰,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党支部书记刘佰红感慨道。

  自2013年起,和平村以“生态立村,旅游兴村”为发展重心,依托村内国家4A级景区枫林谷等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林果业、林下参种植和淡水养殖业,如今的和平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奔出一条向阳的小康之路。

  枫林度假山庄的创办者王广超,是回村创业的大学生。28岁的他从以前给别人打工到如今自己当老板,腰杆硬了不少,听到有人喊他“王总”时,心里还有点“小骄傲”。

  从沈阳某高校汽车专业毕业时,了解到家乡正在发展旅游业,王广超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他先是在亲戚家的饭店里花了一年时间学习餐饮业管理,回村后,在家人的支持下创办了枫林度假山庄。

  520平方米的山庄,整体策划都是他一手操办,餐饮特色主打“溜达鸡”、河鱼、山野菜,连做菜都是他自己上手。虽然常常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但王广超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山庄去年营业额达50多万元。

  回想创业之初,王广超说了一个“难”字。刚开业不久时,有半个月一个客人都没有,山庄“零收入”。但他没有沮丧,开始在网上发布山庄信息,发动朋友资源,提升服务品质。一传十,十传百,生意逐渐红火起来,山庄知名度慢慢升温。

  王广超认为,现在回村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是看到家乡发展得好,依托旅游景区,开发民宿收入比打工赚得多。“即使不创业也可以在景区上班,收入跟在外面差不多,离家近还可以照顾家里。”

  交通便利是家乡最直观的改变。“以前从村里到县城,走盘山路,需要两个半小时。后来沿江边修了路,去县城需要一个半小时,现在走高速只要半小时。”王广超小时候家里穷得交学费都得借钱,“现在家家手里都有点余钱,买汽车很普遍了”。

  这个返乡创业青年心目中的小康是,“有车有房,衣食无忧,老人有病看得起,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有时看着餐厅坐满了人,那种忙里忙外的感觉,让他很满足。“向阳乡,向着太阳充满希望奔小康,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他说。

  和王广超一样,45岁的韩立东也选择了返回和平村创业。他18岁外出打工,在工地搬砖,干零活,一个月收入4000元。后来,听说家乡发展越来越好,修上了柏油路,路灯也安上了,环境干净了,来旅游的人多了,许多乡亲开农家院都赚了钱。

  于是,2016年,韩立东决定回村,用打工攒下的积蓄盖了200多平方米的房子,把空调、电视都按标间配齐,开始了民宿创业。

  “家人帮忙为主,再雇几个人,每年利润能达到十多万元,旺季时,13个房间都住满。”他说。

  “以前在村里一天赚100块钱都费劲,现在外面打工的基本都回来了,开农家院或者在景区上班都是不错的选择。忙的时候都雇不到人。”韩立东说,以前打工时每天干11个小时,现在一天从中午忙到晚上6个小时,“不觉得累,收入也多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村。

  26岁的王德宇今年回村当起了“村官”。2016年大学毕业后,他在北京一家外贸公司从事物流专配工作。去年,他应聘成为和平村书记助理。

  “以前和平村是翻山越岭过大江,穷乡僻壤出入难,现在高速直达县城。”尽管基层工作多,收入少,但是看到村里的面貌日新月异,他感到收获满满。节假日,他可以帮父母经营民宿。闲暇时,可以登山、游泳、看书、写作,他对村里的节奏很适应。让他开心的是,自己很多童年小伙伴都回来了,一些同学在县城买了房,离家近、照顾老人方便,“生活都不错”。

  随着和平村的发展,村里贫困户的生活也在发生改变。

  “我家以前住三间旧瓦房,每到冬天,母亲和妹妹的手脚都会被冻伤,夏天屋内潮湿闷热。”村民陈洪远的父亲患有脑血栓,母亲身体也不好,妹妹在上学,家里欠了不少外债,身体单薄的他外出打工只能干点轻省的活儿。2014年,陈洪远家被村里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帮助陈洪远家脱贫,村里给他们办了低保,父亲看病可以报销部分医药费,妹妹上学费用得到减免。2015年,陈家盖上了新房,冬暖夏凉,一家人的生活改善不少。如今,村里给陈洪远安排了公益岗,每月收入1480元,不用出村,他在家能照顾父母。

  “2016年村里帮我家流转了5亩地,种大榛子,还请来果树专家到地里给我们现场讲课,比如大榛子施肥、修剪等管理技术,让我对这个产业有了了解。今年我家的大榛子已经结出果实,我父亲高兴得合不拢嘴。”陈洪远一家对小康生活充满希望信心。

  村党支部书记刘佰红表示,如今,村民家家都有致富产业,户户都有增收项目。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专业技术人才等能人创客返乡创业,带动乡村旅游产品、模式、业态创新。全村从事乡村旅游服务的农户达到128户,已有17户通过省级星级农家乐评定。村民靠旅游业及辐射产业年增收200多万元,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2.3万元,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真正让和平村村民鼓起了腰包,挺直了腰杆,有了奔向小康生活的底气。

 

【责任编辑:高山 王一迪 王素洁 滕兴才    流程编辑:侯歆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