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新闻
2020
04/22
05:15

停电时,摸索一支蜡烛

作者:王梦影 来源:中国青年报

  4月23日,在一个过分安静的春天末尾,第35个世界读书日要来了。

  我们可能比以往需要阅读。新冠疫情暴发后,大部分人进入居家隔离状态,很多人有空闲翻开书页。根据一家电商平台的最新数据,2019年的第一季度卖出了比去年更多的书。其中,工具书的占比下降了,“需要沉浸式阅读”的书籍变得更受欢迎了。童书卖得很好,困在家中的小朋友在故事里自由奔跑。

  天气渐暖,国内“抗疫”成果渐显,更多人开始走出家门。世界范围内,病毒与人类的攻防战仍在持续。4月7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一篇论文利用数学模型推导,认为新冠病毒的基本传染数(R0)为5.7,而2003年非典病毒的R0为2.75。根据这个结论,要82%的世界人口对其免疫,传染才会被彻底遏制。

  4月20日,哈佛大学团队在《科学》杂志发布论文,他们的模型显示:如果免疫力并非永久性的,病毒引发的疫情可能会进入常规循环,疫情可能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扩散。

  深夜躺在床上刷手机,我不得不直面很多此前无法想象的问题:人类命运的关口来了吗,我所熟悉的世界会改变吗,我去年喜欢去的四川火锅店、为我们楼送快递的河南小哥、我和丈夫的工资条、我打赏过的湖北美妆博主……命运会如何呢。

  问题的重量远超我微薄的生命体验。焦虑过载的时候,我阅读。

  武汉“封城”当天,我以“病毒”“疫”“传染”为关键词在Kindle(亚马逊公司推出的电子书)平台搜索任何可以立即阅读的电子书,好像在骤然停电带来的黑暗中翻箱倒柜,摸索一支蜡烛。

  在春晚重播的歌舞声里,我的精神位于2600万年无人造访的水晶洞。那里,每一滴水中都有2亿个病毒。千万年来,人类的身体与病毒斗争,互相改造,谁都没有将对方彻底打败,有时还会彼此帮一帮忙。它们不断进化,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杀死我们,而是为了更广泛地传播自己,与我们共享这颗星球。

  阅读不能消弭未知——实际上,人往往读书越多,越发现所知甚少。但阅读能给人一个抓手,滑动着电子屏或纸页,我还是害怕着,灵魂却不再乱撞,开始一点一点向前。

  从朋友圈晒图和发言的情况来看,很多人都在读《血疫》《鼠疫》或《巨浪下的小学》。我们在虚构和现实的灾难中看见熟悉的情节:巨大系统崩溃前细小裂缝的轻响、无辜者的眼睛、英雄的诞生和命运投在大地上缓慢移动的阴影。

  故事提供了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世界的力量。这力量能够战胜地心引力,把人抓起来,跃过眼前的生死和悲喜,穿梭于时间两头,升到地球之外,或潜入一粒沙的宇宙之中。

  我的一个采访对象确诊了新冠肺炎。等待入院的日子里,这个年轻的病人读北岛的《回答》。很多人帮助了她,她最终治愈出院,开始懂得《关于永恒》:在众星租来的光芒下/长跑者穿过死城/和羊谈心/我们共享美酒/和桌下的罪行/雾被引入夜歌/炉火如伟大的谣言/迎向风/如果爱是死的理由/我们爱不贞之情/爱失败的人/那察看时间的眼睛。

  北岛最近在豆瓣遭到攻击,关闭了所有评论。在对病毒的集体恐惧中,人们的情绪曲线大起大落,一点火星就猎猎燎原。互联网上,我们警惕想象中的敌人,怀疑它就藏在人群之中。于是,观点之争常常导向敌我站队,继而引发攻击。

  遗憾的是,读书很难改变这种对立。阅读终究是孤独的、被动的,是缓慢而向内的探索。但它也是避难所,是安全屋,是更恒久的努力。一场骂战能反转数次绵延多天,也会在下一个新话题到来时被遗忘;而一个故事里的瞬间可能在记忆里闪耀很久。

  沮丧的时候,我读王安忆、读何伟,他们都有一种温柔。他们笔下,时代是不出场的重要角色,宏大的存在往往有种种可笑。在这片土地上,普通人总是可爱的,彼此误解着,也感受到彼此的体温,在世上流动又相逢。

  我重读了《哈利·波特》,看着主角因为说出真相被惩罚,一遍遍在手背上刻下:我不可以说谎。师友们帮助他,告诉他:“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死去的伙伴在绝境中出现,因为“爱你的人不会真正离开”。他获得了胜利。一年又一年,有孩子收到猫头鹰送来的信,穿过砖墙,抵达星空下的城堡。

  疫情刚开始蔓延时,我每天都期盼它在第二天结束。现在,我已经逐渐接受了它可能如科学家预言的那样持续更久。日子还要继续,城市要苏醒,工作要完成,我需要学会将人类与它的抗争纳入生活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生活里,书提供了我与自己相处的机会。在旋转变化的世界之中,我的大脑就是我的藏身之处,好像汹涌大海里一枚坚定的小贝壳。

  我女儿1岁,口罩勒得鼻梁上一道红痕。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戴,她放弃挣扎,她以为世界本就该这样。多年之后,我该怎么向她讲述2020年这个不寻常的春天呢?

  也许我会想起《安娜·卡列尼娜》。在那本小说里,安娜坐在火车里,雪花打在车窗,暖气时有时无,人声在远处浮动,她也在阅读一本小说。她“对自己生活的兴趣太浓了”,每个情节都让她想起自己。

 

【责任编辑:秦珍子    流程编辑:侯歆钰】

像一日三餐一样安排“阅读食谱”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4-20 23:20:23

御水都江堰

中国青年报2020-04-21 09:21:49

外国人怎么读《红楼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4-18 14:40:57

心怀感恩 奋力奔跑

2020-04-16 08:50:00

签上你的名字

2020-04-14 16:19:05